小班幼儿的主要心理特点有哪些?你如何理解幼儿社会化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9:09:07
小班幼儿的主要心理特点有哪些?你如何理解幼儿社会化问题?
小班幼儿的主要心理特点有哪些?你如何理解幼儿社会化问题?
小班幼儿的主要心理特点有哪些?你如何理解幼儿社会化问题?
一、小班幼儿的主要心理特点有哪些?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小班时期是指3~4岁儿童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儿童心理主要表现出这几个特点:第一个是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情绪性强,不受理智支配这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年龄越小表现得越突出,而情绪性特点最明显的是表现在对人和对事方面.例如在对人方面,刚开始入园的幼儿,他对父母有很强的依恋性,这时候因为突然间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儿童会有一种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等情绪,他就要哭闹.如果在这时期,我们老师对待孩子哭闹的行为不耐烦,有时候说话粗鲁一些,那么孩子对外界的刺激就会很敏感,他会很快地想到,老师不喜欢他.儿童认识事物具有直观形象性特点.他感觉到老师对待他的态度不耐烦,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这时候儿童的情绪,就会左右他的行动,他就不喜欢来幼儿园了.当他的爸爸妈妈送他去幼儿园的时候,他就哭着闹着不去.如果我们老师在接待孩子入园的时候,表现出关爱、慈祥的一面,引导孩子时和孩子有一种肢体的接触,比如拍拍他的头,扶扶他的身体,或者是抱一抱他,儿童感到温暖,就能减少恐惧感,经过几日和老师的接触,他又会慢慢消除不安,也会渐渐地愿意来到幼儿园.所以当孩子刚刚来园的时候,他有一种恐惧和不安,如果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表现出热情关爱,就可以减少孩子的焦虑不安,可以使孩子产生安全感,可以使他能够在短时间内,尽快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刚来园的孩子情绪波动大,只要我们老师注意耐心、细心爱护帮助他们能有效减少他们情绪的大波动.2.爱模仿小班儿童的第二个特点是爱模仿.爱模仿是小班儿童最大的特点.因为在这时期,儿童独立性差,所以就表现出爱模仿来,爱模仿可以表现在儿童对玩具的选择上.比如幼儿园组织孩子玩儿,给孩子提供玩具.你往往会看到,一个孩子看到一个玩具要玩儿的话,其他孩子也要玩儿这个玩具.你给那个玩具让他玩儿,他不要,他就非得要这个.这就说明儿童的模仿性很强.3. 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第三个特点就是在小班时期,儿童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也就是在思维方面,会表现出直觉行动思维这个特点来.这时期儿童认识事物、思考事物时最主要的特点是:他凭着感知觉,凭着动作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积累知识.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还表现在儿童的思维过程中,是边做边想,或者是先做后想.比如儿童在游戏的时候,搭积木,或者画画,当你问他,你要搭一个什么东西呀?或者你要画一个什么东西呀?儿童往往说不出来.他画到什么地方,他会跟你说我想画什么,他搭到什么地方,他就说我搭什么,我搭一个房子,或者我搭一个门等.他就是边做边想,而不是先想好再做.知道了儿童这些心理特点,我们今后在教育儿童的时候,就可以避免走弯路,尽快找到有效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了.二、你如何理解幼儿社会化问题?人是具有各种生物属性的自然实体,同时,又是生活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社会实体.在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事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的就是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个体的社会性.但人的社会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那么什么是社会性呢?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社会性与个性相比,个性强调的是独特,是个人的行为方式;社会性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共性的行为方式.幼儿的社会化是指幼儿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社会性可以说是一种静态形式,而幼儿社会化则是动态的过程,一种逐渐建构的过程.很多人用“不识不知”来形容自己刚刚来到人世的心理状态,这是对新生儿状态的一种确切描述.新生儿只是一个具有人类生理结构的生物人,不具备社会属性.客观世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不认得生活中的任何东西和任何人.幼儿社会化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出生几个月后,孩子就会对人反应,看到有人来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开始找人,身边没有人就开始哭叫.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他们逐渐熟悉妈妈的声音、妈妈的脸,产生“认生”现象,见到妈妈就高兴,陌生人要抱一抱时就哭.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教给孩子各种行为规则,孩子一天天地变得“懂事”,并逐渐能够“管住”自己.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后,在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们逐渐接受社会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并将这些道德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加以自觉地遵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就是一个生物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亦即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学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关系、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即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人际关系),又是影响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性别角色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社会性的主要方面;而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则属于儿童道德发展的范畴.幼儿社会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幼儿社会化更是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培养身心健全的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标.社会化是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从现代教育观念看,让儿童“学会做人”的教育远较知识和智能教育重要.重视社会性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完美的人格对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及事业的成功具有促进作用.也就是情商高的人更容易达到事业的成功.而所谓的情商就是人的社会性,既然情商可以培养,那么教育者有责任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来.幼儿时期的社会化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幼儿社会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因此幼儿期应该注重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