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令仪诲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10:33:54
于令仪诲人于令仪诲人于令仪诲人于令仪济盗成良  作品名称:于令仪济盗成良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王辟之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出处:《渑水燕谈录》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

于令仪诲人
于令仪诲人

于令仪诲人
于令仪济盗成良  作品名称:于令仪济盗成良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王辟之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出处:《渑水燕谈录》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长厚不忤物(2),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3),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4).令仪曰:“汝素寡悔(5),何苦而为盗耶(6)?”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11)以衣食(7).”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12)去(8)."盗大感愧,卒(13)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9),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10).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于令仪是曹州人,是个商人;他为人宽厚,很少触犯人,晚年时的家中很富有.有天晚上,一个小偷侵入他家中,他的几个儿子抓住了小偷,竟然是邻居的孩子. 于令仪问他说:“你向来老实,为什么要做贼呢?”他回答说:“被贫困所逼迫罢了.”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他说:“得到十千钱足够用来度过饥荒.”于令仪按照他的话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了,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非常惊恐,于令仪对他说:“你很贫困,晚上背着十千钱回家,恐怕会被人所质问.留下来,到天亮后再背回去.”小偷很惭愧,最后成了好人了.
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2)长(zhǎng)厚:年长而厚道.   (3)盗:小偷.   (4)乃:原来.   (5)素:向来.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   (6)邪:同“耶”.   (7)十千:指一万铜钱.   (8)去:离开.   (9)延:聘请.掖:教育.   (10)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11) 足:足够   (12)使:让   (13)卒:最后,最终   (14)物:人   (15)既:已经   (16)忤(wǔ):触犯.
作品译文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麼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贫穷的厉害,晚上带着十万铜钱回去,恐怕会被人责难的.”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在《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绍圣二年(1095年),他知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拊养柔良,锄治奸滑”,使境内人民安居乐业.曾经有手下的官吏受贿,别人在告发这个官吏时把王辟之也一块告了,王辟之神色不变,对上级来调查的人说:“白头老翁安能畏吏苛民耶?”意思是说自己是清白的,不怕上级调查,也决不对错告他的老百姓打击报复.后来上级查明了事实真相,王辟之是无辜的.王辟之对古代先贤十分思慕敬佩,不但为曾经在忠州做官的刘晏(唐代理财家,曾被贬为忠州刺史)、陆贽(唐代骈文家,曾被贬为忠州别驾)、李吉甫(唐代地理学家,曾被贬为忠州刺史)、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曾被贬为忠州刺史)修了“四贤祠”,而且以这些名官为榜样,“兴旧起废,慨然不倦”,以廉洁勤政、务实爱民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戴.北宋著名词家、书法家黄庭坚在《忠州复古记》中,高度称赞他“知务乐善,击强拨烦,才有余地”.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长厚不忤物(2),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3),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4)。令仪曰:“汝素寡悔(5),何苦而为盗耶(6)?”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11)以衣食(7)。”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12)去(8)。"盗大感愧,卒(13)为良民。
翻译:
于令仪是曹州...

全部展开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长厚不忤物(2),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3),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4)。令仪曰:“汝素寡悔(5),何苦而为盗耶(6)?”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11)以衣食(7)。”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12)去(8)。"盗大感愧,卒(13)为良民。
翻译:
于令仪是曹州人,是个商人;他为人宽厚,很少触犯人,晚年时的家中很富有。有天晚上,一个小偷侵入他家中,他的几个儿子抓住了小偷,竟然是邻居的孩子。 于令仪问他说:“你向来老实,为什么要做贼呢?”他回答说:“被贫困所逼迫罢了。”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他说:“得到十千钱足够用来度过饥荒。”于令仪按照他的话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了,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非常惊恐,于令仪对他说:“你很贫困,晚上背着十千钱回家,恐怕会被人所质问。留下来,到天亮后再背回去。”小偷很惭愧,最后成了好人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