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孝义风俗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09:40:30
关于家乡--孝义风俗的作文
关于家乡--孝义风俗的作文
关于家乡--孝义风俗的作文
在孝义境内,民间代代相传的婚俗,繁而不厌,俗而有趣,因其大都为求祥瑞、盼通顺、促和睦、祈家旺,且是娱乐活动,故久盛不衰.现择共要项分述于后.
一送合饼与送日子
在未婚男女双方定婚之日,男方随介绍人到女家,携带新娘出嫁的衣装、礼件、聘礼和酒席钱等,吃早餐定婚宴.而后,女方相随胞姐或表姐、介绍人,到男家去吃午餐定婚宴.除带上女方家送给女婿的衣装外,"合饼"一套定婚证物必带.所谓合饼,象征双方愿意和合成亲.全套合饼,包括形如二尺直径圆形大的烤饼两个,以油酥面作皮,内也白糖、青红丝、玖瑰等混合馅.一个饼面的中间刻以圆图形,一个饼面的中间刻方图形,意谓天圆地方,男为天,女为地.此外,还有一对如意,一对胡芦的小件.这套合饼,男方家除留一个圆形图案的整饼外,将另一方形图案的饼,依照方形线再加上一个把把切下,返回女家,取意双方都有了定婚信物的把柄.至于如意和葫芦芦,男女双方各一.意,生男养女,吉祥如意.在定婚后的次日,男方家要把合饼切成像一指宽的小尖条,凡亲朋乡里每户送一条,名曰“吃甜头”,告示村人亲朋,我家儿子定婚了.
结婚一般都拣个吉利日成婚.日子拣好后,经女方复验同意,男方要“送日子”.早在清末民初,送日子这天,介绍人要带上婚礼日子单,拿上红布缝制成的小口袋,内装形如指头大的七
个镀银小元宝,名曰“子孙库”,送到女家.女家将新娘给新郎绣的荷花句句,俗称 “送袋袋”“钱勾钮”带回男家,就算定了举行婚礼的日子.
二、敲门鼓与座糕基
在孝义解放前和解放初,双方在婚礼前一天下午进行敲门鼓和座糕基婚俗活动.敲门是在男家院门外左侧放一面大门鼓,新郎母亲身穿红袄,头罩绸帕前行,新郎身背喜炮布袋后跟,炮袋内装勺子、辫面杖、十八颗核桃(象征男孩)、十八颗红枣(象征女孩)、母子二人来到门鼓前,把核桃红枣放在鼓面上,母亲一手用勺子,一手用辫面杖捣鼓两下,口里念:"咯咯,捣鼓埋,俺儿明天恭喜哩,"再用勺子捣七下,拼杖捣八下,边捣边念:"七勺子,八辫杖,孙儿孙女都引上."最后,再在鼓的下面捣两下,边捣边念:"咯咯,又两下,跟上妈妈回家吧."之后,把落在地下的核桃枣伙起,备作新人的被角和尿盔内置放.
座糕基是在女方婚礼前头一天下午进行.蒸糕前,女方母亲身穿红袄,头罩红绸帕,手捧供品在房、院四处敬神,而后坐在院中一个椅子上.在鞭炮声中,厨师端出头笼糕面座在锅上,母亲走到蒸笼前,把头上的红帕摘下盖在笼顶上.座笼厨师把红帕揭走.同时,出嫁闺女在房中净身洗浴,更换新衣,坐在厚厚的炕褥上,准备出阁.乡间称此叫"座糕基,爬高头."
三、迎亲乘轿,响器执侍,风冠霞披
境内在解放前迎亲时都乘轿.早在我国唐代以前,开明君主祝庶民结婚为一生大喜事,特钦赐平民百姓在结婚时,可享受像君王招咐马一样的排场,名日"小登科".从此,民间出了赁铺.赁铺仿照宫廷样式,备有花轿、灯笼、锣旗、彩旗、太阳旗、金枪玉斧朝天刺、金瓜二载绣花伞、五幅捧寿龙风扇等108件全副挛驾.赁铺还备有新郎戴的状元帽或礼帽,帽上插的银花、长袍、马褂、蹲子鞋、勇披的红绿彩绸.还有新娘出嫁时头戴的风冠、宫花、身穿的霞披、手上戴的银指甲等小件.清末民初,只有达官富豪之家才能赁起四乘轿,全副盔驾,以显排场,庶民只赁用两乘轿及十几件蔡驾护轿.
四、捏面花和迎亲双捧盒
在成婚时,双方主户要捏制各种样式的面花模、花卷馍供亲友吃用,小圆模供祭祖祭路,贡花模供敬神.特别是男家要捏制三种花模,一是小驹模,结婚日,放在院内桌上,供邻里人抢夺.据说,不开怀的媳妇,吃上此馍可怀胎有孕.二是花糕馍,又称"枣""模",形体如脸盆大,一层面皮,一层枣,层层加高,形似塔,枣似花.取意,儿子今日成婚,开花结籽.三是脉根模,比花糕模小,做法一样,蒸熟后,上面插一枝花,置于新人房的窗台上,取意"婚配之日,早怀贵子,一脉相承,栽根立后.” 多给点!
忠 和 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