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 武则天 宰相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4:39:54
唐高宗 武则天 宰相
唐高宗 武则天 宰相
唐高宗 武则天 宰相
?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是一个平常的年头.
?高宗李治即位于贞观之后,天下承平,为政在于守业.永徽三年,户部尚书高履行奏称:去年国家新增人口一十五万户.李治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兆头,他对长孙无忌说:“比来国家无事,户口稍多,三、二十年,足堪殷实”.
?总章元年九月,八十高龄的李绩统领大军攻占平壤,高句丽亡,分其境为四十二州.这时,唐朝的版图东起日本海西岸的东朝鲜湾,西达咸海西岸;南起北纬十八度线附近的驩州,北至贝加尔湖稍北.这在有唐一代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在承平和强大之下,唐朝的政治格局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起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最终演变为武氏称帝改国号为周.
?演变的转折点是麟德二年,高宗废后不成反被后逼,不得已推出上官仪顶罪,说是我本来没有这种想法,都是上官仪叫我这么干的.
?武则天当然明白这里面的问题所在,顺势杀了上官仪,也是一种杀鸡效应.
?想想看,有时候皇家的事情和邻里之间的事差不多.两口子吵架,某人前去劝架时对男主人说:太不像话,跟她离婚.结果是夫妻没有隔夜仇和好如初,劝离者里外不是人.
?高宗步步退让直至退居二线的原因之一是身体问题,所谓“苦风眩甚”.一个国家的君王身体状况太差必然影响到他的执政能力.
?后世的唐顺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唐顺宗也是风病,在即将即位时突患中风,而且病得不轻,口不能言,腿不能行.即位后考虑到形象问题要在帷障后面办公,有什么军国大事也无法发表指示,要先由人写在纸上捧到面前以待定夺.而圣断的方式也很特别,摇头不算点头算.这样治理国家显然是不行的,中风病人的摇头点头有时候是不由自己的.
?如果你对一位中风的患者说,没事,像你这样的还能当皇帝呢,患者家属会认为你这是在糟蹋人.
?仪凤三年正月,武则天登上大明宫光顺门接受百官和少数民族酋长的朝拜.朝拜当属于新年团拜性质,这是武则天首次单独出席重大国事活动.
?同月,下诏征慕猛士从军以征讨吐蕃,征召不拘一格,百姓官吏均可应征.
?监察御史娄师德应征猛士,受到高宗的赞赏,授予他假朝散大夫,特批入伍.朝散大夫是文散官,主要在于显示官阶,决定穿什么颜色的朝服,与实际权力没多大关系,而假朝散大夫则更属于精神鼓励.
?娄师德身高八尺,比常说的堂堂七尺男儿还要高出一头多.唐尺有大有小,大尺三十六厘米,小尺三十厘米.如果历史记载属实的话,即便是按小尺计,娄师德的身高也将达到两米四左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种高度的人都堪称巨人.娄师德应该是唐朝最高的宰相.有记载说娄师德骑过驴子,不知是关中那种大个的毛驴还是常见的小毛驴,如果是后者那一定很不舒坦,如骑小轮坤车.
?从身材方面讲,娄师德远远超过了猛士的过门条件,但在其他方面尚有不足.
?首先是年龄.娄师德出生于公元630年,仪凤三年是公元678年,就是说娄师德应征时已经四十九岁了.这个年龄称为士尚不算晚,猛士怕是大了些.
?唐人白居易四十岁时自述:前岁二毛生,今岁落一齿.
?韩愈四十多岁时写到:去岁落一齿,今岁落一齿.
?衰老现象跃然纸上.
?娄师德当时的身体状况如何不得而知,但从其此后常年在陇右那种艰苦环境中工作还亲自率军作战这一点来看,身体应该是强壮的.
?这一年,狄仁杰七十二岁,张柬之五十三岁,以后二十多年内,娄、狄、张三人相继为相,而他们的领导武则天这一年五十四岁,看来年龄偏大不是决定性.
?另一个问题是娄师德的一条腿有毛病.张鷟在《朝野佥载》中写道:“娄先足疾”.晚唐人吕道生所著的《定命录》中说:袁天纲的儿子袁客师子承父业善于相人,有一次看见一个跛足的大个子男子挑着担子赶着毛驴登上渡船,袁客师认为此人必成贵人,这个男子便是娄师德.
?《定命录》成书较晚,但《朝野佥载》的作者张鷟和娄师德同朝为官,而且很看好娄师德,他的记载当不会有误.
?张鷟认为,作为宰相娄师德当排在狄仁杰之上,为武周时期第一人,这只是他个人的看法.一个好的宰相政绩应该是全面的,尤其在内政治国方面有所建树,尽管娄师德当时为人所重,但其在内政方面除了知人一事尚有记载外,其余均是空白,这就属于偏沉了.
?一百多年后,诗人杜牧在其《上宣州高大夫书》中写道:娄师德“以红抹额,应猛士诏.躬衣皮袴,率士屯田.”可见此事之影响.
?以红抹额是用一块红布束在额头上,为唐时武士所常用.皮袴是那种看起来很臃肿穿上很实用的带毛皮裤,杜牧提及“躬衣皮袴”一事意在说明娄师德当年也曾艰苦奋斗来者.
?娄师德从军后要去的地方是青海湖附近,那里并非唐军的福地.七年前,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率军与吐蕃站于大非川,唐军大败.薛仁贵等免死除名.
?这一次统帅十八万唐军的是中书令李敬玄,他成为统帅之日失败便已注定.
?李敬玄并非将帅之材,推荐他的是仆射刘仁轨.刘与李平日里有些过节,想出李敬玄的丑.李敬玄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几番推辞,但高宗李治发话说,如果刘仁轨认为需要朕去领兵,朕也得亲自出马.
?李治的这段话够绝的.
?李敬玄果然打了败仗,前军主将工部尚书刘审礼被俘死在吐蕃营中,李敬玄率军仓促撤退,大军几近被吐蕃围而歼之.关键时刻,靠的是大将黑齿常之夜率敢死队突袭敌营,才得以解脱.
?唐军战败之后,娄师德挺身而出召集安抚散亡的兵士,使部队重新恢复了战斗力.接着,他又奉命出使吐蕃.
?吐蕃方的主帅是论钦陵,在此前后三十余年,此人一直与唐军对峙,也是娄师德将来的主要对手,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则天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春,论钦陵因吐蕃内部权力之争被杀,八月,陇右诸军大使娄师德病故.
?论钦陵的弟弟论赞婆依照礼节带着酒肉在赤岭迎接娄师德,赤岭位于石堡城西约三十里.在唐军陇右征战史中石堡城是一个著名的城堡,有不少声名显赫的大将都曾在此打过仗.
?双方这一次谈的很好,边境暂得安宁,娄师德因此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充河源军司马、兼知营田事.
?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同为御史台系统,由此可见娄师德当时是带职从军.
?这种情况在唐朝是常见的事,魏元忠就曾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加入李孝逸的军中讨伐徐敬业,并且多次在关键时刻发言,纠正李孝逸的错误.
?魏元忠步入仕途也和仪凤三年唐军青海之战有关.
?此战之后,高宗李治下令商讨应对吐蕃之策,太学生魏元忠上了一份密封的奏书,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要在用人,二是必须赏罚分明,三是请开民间养马.
?高宗以为这几点讲的都很好,亲自召见了魏元忠,并让他在中书省效力、列席朝会.
?四年之后,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魏元忠时任监察御史.这一年夏天,高宗又将前往东都.此行的主要原因是关中遭遇灾害去东渡“就食”,也不排除武则天讨厌大明宫这个地方.
?当时有许多人因为饥荒而饿死,也有一些人则是王法虽严饥饿难忍,去干些盗窃抢劫的事,京师长安至东都洛阳的路段不太安全.高宗任命魏元忠负责外部保卫,净化沿途环境.
?魏元忠以盗治盗.他在京师各个监狱转了一圈后,找到一名气度不凡的大盗,让手下给这个大盗打开重铐,脱下囚服,换上体面的服装,一同骑马出城.一路上魏元忠与此人同吃同住,好酒好肉款待着,委托他政治沿途的盗贼.
?从长安到东都八百五十多里,圣驾一行走了二十天,“士马万数,不亡一钱”.
?同年冬天,吐蕃再度入侵鄯州,已是河源军使的娄师德率军迎战.河源军的驻地在鄯州的鄯城,即今日的青海省西宁市,河源军与吐蕃战于鄯城以北八十余里的白水涧,八战八捷,一时传为佳话.娄师德因而升任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付使.高宗对娄师德说:“卿有文武才,勿辞也.”
此后,娄师德曾就职河套地区,检校丰州都督.杜牧文中所提到的“躬衣皮袴,率士屯田”说的就是这个时期.
?黑齿常之任河源军经略大使时就曾屯田五千余顷,一年能收获五百多万石粮食,娄师德是他的副手,而且专管营田一事,应该是行家里手.他在河套地区屯田效果显著,“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饷和籴之费.武后降书劳之.”
?而魏元忠仕途不顺.
?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反武,武则天以李孝逸将兵将兵三十万前去讨伐.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受命监军.
?魏元忠不辱使命,促李孝逸进军,请先击徐敬酋,固请决战建议火攻,魏元忠因功升任洛阳令.
?则天永昌元年(689年),徐敬业之弟徐敬真逃亡一事事发,魏元忠竟受连引被判弃市,押赴刑场.接下来发生的事和影视剧中的关键时刻一模一样.就在即将行刑时,武则天令中书舍人王隐客前往刑场宣布赦书.王隐客一面驰马飞奔一面高声叫喊,至于是不是喊的刀下留人就不太清楚了.
?魏元忠是一个谨慎的人,有人在他上朝时站立的地方标下暗记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魏元忠没次立班时都没有偏离过.这次听见御使的喊声其他犯人都站起来欢呼,而魏元忠却认为虚实未知,依旧独自坐在地上,直到王隐客宣读完赦书.
?就是这样一个谨慎之人几经风险,《旧唐书》说坐弃市流窜者三.《御史台记》中说他前后坐弃市流窜者四.每次的遭遇都很惊险,总是疑无路,又总是柳暗花明.
?上个世纪有一句名言:七、八年再来一回.魏元忠的灾难则是过三、四年再来一回.
?长寿元年(692)年,御史中丞魏元忠受来俊臣诬告,再一次面临死刑.此次同时遭遇诬告的还有当时的三位宰相狄仁杰、任知古、裴行本.
?负责拷问魏元忠的是他的部下侍御史侯思止,是名列酷吏前几位的人.魏元忠没有一点屈服的意思,侯思止一气之下将魏元忠头朝下吊了起来,魏元忠辞气依旧,说你要是想要魏元忠的头现在就可以割走,何必要我承认谋反.
?魏元忠未下狱之前曾经生过一场病,一个叫郭霸的部下巴结他,亲口品尝魏元忠的粪便之后高兴的说:粪甘则可犹;今苦,无伤也.如今魏元忠有难,另一个部下侯思止欲置其死而后快.这便是世态凉炎.
?当年西汉周勃从大狱中出来之后就曾感叹道:“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而此次魏元忠当知酷吏之害.
?这几个人的灾祸得以幸免一是因为狄仁杰的智慧,二是因为一位乐姓男孩子假借密告得以在武则天面前陈辞.一个是身陷此事已经八十五岁的老人,一个是与此事不相干系未满十岁的少年,事情的经过堪为传奇.
?五年之后,魏元忠被重新启用为御史中丞(其时御史中丞已改为肃政中丞为行文方便仍用通称).对于他的遭遇武则天也感到不解,在一次宴会上,武则天问魏元忠,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诬告你.魏元忠回答说,我就像一只鹿,那些罗织之徒要用这只鹿熬肉汤,我又怎么能避免呢.
?此时正值张氏兄弟受宠,张易之的家奴凌暴百姓,魏元忠杖杀之.武则天欲令张易之的弟弟张昌期为雍州刺史,各位在场的宰相都说陛下算是选对人了,魏元忠独以为不可.
?武则天提名张昌期有私念在其中,魏元忠反对这个提名也是出于江山稳固的目的,武则天不喜欢从谏如流,更何况此事影射到她的男宠.这类事情不只是武则天不高兴听,李治、李隆基他们也不愿意听.
?魏元忠因此得罪了张氏兄弟,武则天也不高兴.
?长安二年(703年),魏元忠被张昌宗诬告,又一次陷入大牢.张昌宗还以高官相诱指使张说做伪证.张说这个人人品不怎么样,主使者又是武则天最宠幸的人,魏元忠命存一线.
?武则天让魏元忠,张昌宗、张说三人当堂对质.张说奉召入见之前,宋璟,张延珪,刘知几各自讲了一段话.宋璟对张说说: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张延珪则引用名言:朝闻道,夕可死也.刘知几则是从史学方面讲:无污青史,为子孙累!
?张说没有作伪证,武则天反倒认为张说是反复小人.
?魏元忠被贬为高要县尉,临走之前面辞武则天时还指着张氏兄弟说:此二小儿,终为乱阶.
?魏元忠再次回到京师担任要职是在两年之后.
?这时候唐中宗李显重新登上皇位,国号也改回为唐,但政局显然比武周时期乱得多.
?魏元忠至中宗时已是三朝元老,又是李显在东宫时所倚重之人,往日更以清严著称,许多人都将肃政的希望寄托在魏元忠身上.
?魏元忠的表现让这些人大失所望.
?他像是在复制程序时一时疏忽将清正之气忘了,成为一个典型的老好先生.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只是在心中还时常愤郁.
?其实魏元忠在其鼎盛时已经暴露出底气不足的弱点,他曾先后任陇右道、萧关道、灵武道诸军大使,抵御吐蕃和突厥.“元忠在军,唯持重自首,竟无所克获,然亦未尝败失.”
?也许是魏元忠不再愿意去当那只供人熬汤的鹿,也许他真的厌倦了无休无止的争斗,从而选择了激流勇退.
?但是,争斗却没有忘记他.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魏元忠因受太子重俊一事牵连,多次被宗楚客等人劾奏,下大理寺狱,先贬渠州司马,再贬务川尉,行至涪陵而卒.
?
?回到长寿元年.
?这一年,娄师德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检校兵部尚书,次年同平章事.
?同时被任命为兵部侍郎的还有李昭德,数月之后即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李昭德也作过监察御史,但与娄、魏二人不同的是李昭德不是由监察御史逐步升任宰相.曾经在一个墓园中看见过一个墓主的简历:士兵、排长、连长、营长、师长,然后的职务便直转急下——生产队会计.李昭德任监察御史也属于此类.
?长寿年间前后,李昭德是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当时正值酷吏得势,朝廷官员生怕被曳进丽景门中去有去无回,每次上班之前和家人道别时都要说: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次相见.数年之后,一些官员在回答武则天的责问时说:“臣乱国家法,罪止一身;违俊臣语,立见灭族.”
?李昭德却勇于为之,多次当堂启奏来俊臣,屡挫其锐气.
?那个时侯的议政场所也干一些闲事,酷吏候思止要娶妻,武则天指令群臣议一议,李昭德发言说:大可笑,大辱国.
?武则天好祥瑞,有人便在洛水中涝着一块白色带有红点的石头献给圣上,说这块石头心是红的,李昭德当堂喝道:此石心赤,它石尽欲反耶!
?有个叫王庆之的人屡屡劝武则天立武氏为嗣,吵的武则天也烦,便下旨给与赏赐.皇帝的赏赐多种多样,赐爵、赐官、赐第、赐服、赐杖、赐死,赐与王庆之的是杖打,李昭德奉命变现.将王庆之带出光政门对官员们说:这家伙要废掉咱们的皇嗣,更立武承嗣,先揍他一顿.随后将王庆之杖死.
?李昭德还主持修建完善了东都洛阳的外城.
?东都被洛水一分为二,在正对着长夏门的安众坊洛河段上架有新中桥,大大的方便了两岸人士的往来,但桥柱时常会被洛水冲坏,李昭德提出用石块在桥柱迎水面堆成锐状以分水势,解决了这一难题.
?提及立嗣之争,一般人们多会想到狄仁杰那番“姑侄之论”,狄仁杰之语应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而李昭德在天授二年(公元692年)前后就说过这样的话.
?李昭德说: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朝者也!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其父者,况侄乎!
?狄仁杰说: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你要问什么?听不懂!
高宗李治?
宰相有褚遂良 长孙无忌 李义府 上官仪 张柬之 狄仁杰
裴炎
问什么a
这算什么问题啊?
上官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