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故事,要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6:39:42
老子的故事,要文章
老子的故事,要文章
老子的故事,要文章
中国的佛家出自印度,有一个故事叫盲人摸象.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说大象长得象管子;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说象柱子;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肚子,说象墙壁;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大象就象鞭子.四个盲人在国王面前,大吹大擂自己的观点,都说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别人的观点是错的,从争辩到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中国的古代有一个老人叫老子,他被孔子称为:犹龙也.他有一帮学生,有孔子、孟子、荀子,孙子等等.
老子给学生们系统地讲述了道德仁义礼刑兵,着重讲述了道德经,并强调道德是自然的基础,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并赠送了自己写的《道德经》,然后就让他们毕业了.
孔子毕业以后,心中十分佩服老子,决心继续研究,既然老子研究了道德,他就选仁来作为他的研究课题.十年过去了,他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要治国必然有仁爱之心,提出道德为基础、仁爱治国的道理.他又善于教学,桃李满天下,他的弟子以有这样的老师而自豪,就把孔子尊为圣人.圣人的话就是真理,那圣人弟子的话也就是真理了,说真理的人也就是能人了,当然要做官呀.传来传去,孔子的弟子就把老子所讲的道德仁义礼刑兵掐头去尾,只剩下了仁爱.
孟子毕业以后,心想也该有所作为,见师兄选择了仁字,自己就选择义字,研究来研究去,发现光靠义字治国是不行的,也发现了孔子仁爱治国的一些毛病.认为只靠仁爱或只靠义无法达成治国的梦想.抬头一看自己的弟子寥寥无几,大多都跑到孔子的教室里去了.然后自己到孔子的办公室商量,两个人共同研究治国方针,以孔子为主,孟子为辅,提出孔孟之道,也就是以仁义治国,要求人人修身、齐家、治国,然后才有平天下的能力.从此以后,孔孟就是一家了,对外号称儒家.
荀子也毕业了,在家没事,心想孔子和孟子在研究仁义治国的方针,我也不能落后呀,想起老师说过的道德仁义礼刑兵,还有几个呀,就着手研究礼刑,说你们一个人只能研究一个,我一人就能研究二个,看看谁能耐,比比谁厉害.荀子也真不是白给的,说到做到,真的从礼刑开始研究,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必须约束和制裁才行.而且教了二个学生,一个韩非子,一个是李斯.韩非子发现老师有问题,直接去找老子进行请教,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喻老》.李斯是个好学生,正赶上秦始皇统一中国用人之际,李斯就选上了,就把老师教的知识全部用在了治国之上.荀子在临死之前还大叫,李斯,真乃吾徒也.就是后来的法家.
秦始皇相信了李斯,认为治国靠的是礼刑,对老百姓实施暴政,结果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最后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李斯没有帮助秦始皇治好国家,结果亡国了.
当时李斯当政时,儒家的弟子很生气,说礼刑怎么能治国呀,要以仁义才能治国呀.到处反对李斯,说李斯会亡国.李斯很不高兴,向秦始皇告状说儒家弟子要造反,秦始皇一听就火了,下令把儒家的弟子活埋了,儒家的书都烧了,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儒家和法家从此就仇深似海、势不两立,在社会上变成了水火不相容.但儒家的弟子太多了,那真是桃李满天下呀,杀也杀不完呀,后来的皇帝学习了历史,认为只靠法家无法治国,也就把儒家又发展起来了,儒家和法家共存.但儒家动不动就写文章骂法家,大说儒家的思想才是正确的,法家也找机会杀几个儒家的弟子,也说法家的思想才能治国.
儒家的弟子太多了,为了证明只有自己才是孔子的正宗门生,内部闹意见分成了几大派.虽然他们发展了儒家的思想,也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轻的祸根.
老子还有一个行武的学生到边疆去打仗了,在边疆深入研究老师的知识,研究来研究去,也就只能研究兵了,也只有兵现在没有人来研究.这个人就是孙子也叫孙武,根据自己在行军打仗中的经验提高到理论上来,并写了一本书叫《孙子兵法》.他的书写的非常的好,他很会带兵,但不会带学生.他儿子的儿子叫孙膑,被送到鬼谷子的学校去读书.孙子的后人及读过孙子兵法的人不计其数,孙子兵法也成为世界上的最被推崇的兵法之一.美国大兵侵占伊拉克时,口袋里装的唯一的一本书就是孙子兵法.
孙子的书不用教,只要自学就让多少人成就大事,中国的诸葛亮、岳飞都是学习孙子兵法的榜样.学习这种兵法的人大多不乐意教人,包括诸葛亮没有留下多少弟子,所以看过这本书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呀.里面讲的是计谋,在生活中用计谋的人被称为可怕的人,或坏人.所以人们拒绝学习这本书,可惜呀孙子,你的心血没有多少人懂得呀.
不过后来的将军们,认为是战争上的英雄改变了历史.这些人可能就是孙子的后人吧.
当今社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派别分别发展起来了,相互争斗,相互谩骂,相互拆台.比老子的学生们更加厉害,更加可怕.比盲人更加盲目.这让老子也想不到的.
老子在地下看着这些后人在那里争论不休,很是生气,但也没有办法.孔子也来到地下见老师,向老师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情况,遭到了师的一顿臭骂,自己躲在一边反思.孟子也来了,没敢像孔子那样汇报,先去找孔子问了问,自己也就坐在孔子旁边不敢出声了.
荀子也来了,向老师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不看老师的黑脸,自吹自擂礼刑如何治国平天下,秦始皇如何统一中国.老师瞪他他也不停,老子只好动手把荀子揍了一顿,荀子也老实了,坐在一边想为什么老师要发这么大的火.
孙子来了,他不动声色,先去看望了几位师兄,了解了基本情况,做到了知彼知已,然后到老师跟前说:兵者,国之大事.夫兵,犹火也.穷兵黩武,亡国也.老师看了孙子一眼,气消了不少,说孙子的研究还有点用处.
学生都到了,老子也不想说什么,就领导着学生们上升到天空中,看着他们的学生的学生,弟子的弟子,后人的后人在不停的吵着、打着、斗着、杀着、哭着、喊着、叫着.学生们都低下了头,理解了老师为什么生气,承认自己就是盲人摸象的盲人.真正理解了老师的无为而无不为呀.
从百科——老子
哦
学生都到了,老子也不想说什么,就领导着学生们上升到天空中,看着他们的学生的学生,弟子的弟子,后人的后人在不停的吵着、打着、斗着、杀着、哭着、喊着、叫着。学生们都低下了头,理解了老师为什么生气,承认自己就是盲人摸象的盲人。真正理解了老师的无为而无不为呀。...
全部展开
学生都到了,老子也不想说什么,就领导着学生们上升到天空中,看着他们的学生的学生,弟子的弟子,后人的后人在不停的吵着、打着、斗着、杀着、哭着、喊着、叫着。学生们都低下了头,理解了老师为什么生气,承认自己就是盲人摸象的盲人。真正理解了老师的无为而无不为呀。
收起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朱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
全部展开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朱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样貌:据太平广记所记载: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老子皮色黄白,眉毛很美,额头宽阔耳朵很长,眼睛很大,牙齿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额头有十五道皱纹,额角两端似有日月的形状。他鼻子很端正,有两根鼻骨,耳朵上有三个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双手上有十道贵人的纹路。)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