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究竟是谁写的?这个问题我已经问第二次了,上一次大家回答的全是不对,你们不要告诉我这书的由来,我只想知道是谁写的.有人说是出自《孙子兵法》,如果真是出自《孙子兵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4 00:52:49
《三十六计》究竟是谁写的?这个问题我已经问第二次了,上一次大家回答的全是不对,你们不要告诉我这书的由来,我只想知道是谁写的.有人说是出自《孙子兵法》,如果真是出自《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究竟是谁写的?

《三十六计》究竟是谁写的?这个问题我已经问第二次了,上一次大家回答的全是不对,你们不要告诉我这书的由来,我只想知道是谁写的.有人说是出自《孙子兵法》,如果真是出自《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究竟是谁写的?
这个问题我已经问第二次了,上一次大家回答的全是不对,你们不要告诉我这书的由来,我只想知道是谁写的.有人说是出自《孙子兵法》,如果真是出自《孙子兵法》的话,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是西汉的事,那时的孙子骨头都找不到了,还有(釜底抽薪)和(空城计)好象都不是出自孙子时代,谁写的呢?
究竟是谁写的?

《三十六计》究竟是谁写的?这个问题我已经问第二次了,上一次大家回答的全是不对,你们不要告诉我这书的由来,我只想知道是谁写的.有人说是出自《孙子兵法》,如果真是出自《孙子兵法》
一些古代兵书的研究者认为,从内容上看,流行本过于简约,像是一个著作的提纲,而张家手稿本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使流行本得到了重要的补充.值得注意的是,张家手稿本在引述中,涉及到先秦时代的《军政》、《军志》、《中平兵典》等若干失传的古代兵书,虽其真伪有待考证,但这些资料值得学术界重视.张敬轩保管并研究家传兵书
张联甲之子张敬轩,文革前毕业于陕西工业大学中专部,在西安某军工企业任技术员,他在父亲的教诲下,历经劫难,精心保管了父亲遗留下来的古代兵书资料及其编撰的兵学著作.最近他向作者展示了张联甲手稿,它们全部用隶书字体书写于八开安徽宣纸上,纸质呈黄褐色,手稿封面和文末均盖有张联甲的朱印.
张敬轩近年来对家传兵书资料及父亲遗作进行刻苦自学和研究,不久前他完成了对《六六行·三十六计》手稿的整理、断句、注释十余万字,正联系公开出版,并计划对《秘本兵法》全书进行整理、断句、注释后出版,供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研究、阅读.
张家所藏《秘本兵法》中的《六六行·三十六计》手稿现身西安后,引起国内外各方广泛关注.陕西省有关部门也拟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论证、研讨. (王兆麟)
新闻链接
《三十六计》的渊源演变及其影响
最近,由于西安出现了古代兵法研究学者张联甲(1898年—1972年)在上世纪20至60年代编撰的《秘本兵法》中,包含有比现今流行本《三十六计》更为丰富、完整的手稿,被专家认为这是《三十六计》版本学上的一个重要新发现,引起了中外人士的极大关注.为此,记者就《三十六计》一书的渊源、演变及其影响等问题,访问了学者张晓鸿先生.
张晓鸿先生现年50岁,陕西省军事哲学研究会会员.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部队从事军事情报资料工作时,即致力于中国古代兵书资料的搜集、学习和研究,到上世纪80年代中转业到西安碑林区人事局、司法局等部门工作至今,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兵书方面的研究,曾编译出版了《千古奇谋三十六计》一书,撰写学术文章十余篇.记者首先问道:《三十六计》最早的渊源何在?
张晓鸿说,“三十六计”一语,源于三十六策,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到宋代惠洪《冷斋夜话》卷九有:“渊才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近代朱琳《洪门志》上载有“三十六着”名称,除少数几个计名与现今流行本《三十六计》略有不同外,其余全部相同.学者估计它与近代白莲教、天地会等农民反抗运动有关,故推测《三十六计》的雏形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之际.记者问:现今流行本《三十六计》始于何时?
张晓鸿说:现今流行本《三十六计》一书,是在民国32年(1943年)叔和(身份不详)在成都祠堂街一个旧书摊上无意中发现的,他见到后当即购下,这个土纸印本是1941年由成都瑞琴楼发行、兴华印刷厂翻印的,为小32开,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小字:“秘本兵法”,但未见作者或编者姓名.篇首有一简短说明,说原书是手抄本,于民国30年(1941年)在陕西州(今彬县)发现,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末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
1961年9月16日,叔和在《光明日报》“东风”副刊上撰文对上述发现加以介绍.这个孤本后经无谷(姚炜)先生作了译注,流传较广,现今市面上流行的众多《三十六计》出版物皆源于此.记者问:此书公开问世之初有什么反响?
张晓鸿介绍:据莫文骅将军回忆,上世纪60年代初他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时,在《光明日报》上看到叔和的这篇文章,引起极大兴趣,通过与报社联系,获悉收藏者叔和将原书赠送给解放军政治学院,他初读之后,感到很有兴趣,便令人印成册,在院内供教职工学习参考,同时也送呈毛主席及中央领导同志和元帅、将军们,他们阅后均认为此书确有参考价值.记者问:《燕山夜话》中有篇写“三十六计”的文章?
张晓鸿说,上世纪60年代初任北京市委副书记的邓拓,应《北京晚报》约请,开辟《燕山夜话》专栏,撰写系列文章,关于“三十六计”的文章,发表于1962年9月2日,是《燕山夜话》的最后一篇.文革初期,《燕山夜话》被列为大毒草,声讨文章说:《燕山夜话》暂时“下马”了,形势不妙,暂时退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以便保存实力,日后东山再起.”在这场浩劫中,邓拓终于遭迫害而惨死.记者问:《三十六计》公开出版后的影响如何?
张晓鸿说,无谷译注的《三十六计》自1979年公开出版以来,迄今已发行50余万册.由李炳彦改编的《三十六计新编》已印行161万册,十分畅销.同时它不但被绘制成连环画,还被拍成电视系列片,像1992年6月由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推出的“三十六计古今谈”,播放后收视率极高.如今《三十六计》一书,成为中国兵书中不可多得的后起之秀,与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并列为兵学经典.记者最后问道:《三十六计》在国外反响如何?
张晓鸿说:这本小册子不但中国人研究,外国人也在研究.像瑞士的汉学家胜雅津博士经过潜心研究后,于1988年编著了《智谋———平常和非常时刻的巧计》,曾经引起轰动.他认为,西方人无论计谋怎样花样翻新,大抵都跳不出中国人高度概括了的计谋范围.中国人开辟的智谋学,是一个既深邃又广袤的天地.他这个西方人虽然只是品尝了其中的点滴,便深感其味无穷,欲罢不能.日本人称三十六计是“运筹帷幄的诀窍”,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工商企业经营和相互之间的竞争上.法国海军上将科拉斯特认为《三十六计》是中国战略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其中关于战略的描述要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要精细得多.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3-08/14/content_1026117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