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请评析一下这首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7:42:06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请评析一下这首诗?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请评析一下这首诗?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请评析一下这首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请评析一下这首诗?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请评析一下这首诗?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请评析一下这首诗?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④次第:接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风鬟雾鬓 发 音 fēng huán wù bìn
释 义鬟:环形发髻;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雪柳:一种白柳,中国刺绣中喜用的花样.妇女们常在衣、裙或腰带上用金线、银线绣上雪柳.
簇带:是当时的方言,即“戴满插满”之意.
济楚:也是当时口语,指女子整齐美丽.
【评解】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四处充满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词人看来,毕竟“春意知几许”,还远不是很浓郁的.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是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以上三小节结构相类,都是两个四字句,是实写,写客观景色的宜人,紧接着一个问句,反衬出主观的不同感受.归结到本篇的主题: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因此,虽然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风雨”,实际是国难当前,早已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词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当时宋王朝为了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从腊月初一直点灯到正月十六日”,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其中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的景象:“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看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日”条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全是写实,并非虚构.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