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祁黄羊之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8:38:42
你如何看待祁黄羊之论
你如何看待祁黄羊之论
你如何看待祁黄羊之论
——《祁黄羊》教学思考 关于《祁黄羊》的教学,因为自我感觉过去在教学这一课时思考到许多东西,今天再读此文,没有产生新的想法,现在把我发表在2003年3月19日《中国教师报》上的这篇文章转过来. 《祁黄羊》是一则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课文.着重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是编者的意思.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意外: 片断一: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祁黄羊是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了不起的中军尉. 师:你说得很好. 生:祁黄羊是对国家的兴亡、安危特别负责任的一个人. 师:你说得真好,祁黄羊对国家真的很负责任. 生:祁黄羊是大公无私的一个人. 师:是的,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是能看出他的大公无私. 生:我觉得祁黄羊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自己的儿子当中军尉,他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了仇人解狐,解狐死了,他就举荐了儿子祁午. (老师大吃一惊!但犹豫了一下后,他马上把问题抛给大家)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边读边认真思考,祁黄羊真是这样阴险的一个人吗? (生再读课文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生1:我觉得说得不对,课本是不会教我们学习私心的. 生2:祁黄羊先举荐他的仇人,再举荐自己的儿子,这样别人就不会说闲话了.不过,从“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和“多年的征战中”这些话中,我觉得祁黄羊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对国家是非常忠心的. 生3:“‘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又想,又郑重地说”中的“祁黄羊想了又想”说明祁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生4:我觉得中军尉是个有生死危险又关系国家安危的职位,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没有私心. 生5:老师,我的想法错了.祁黄羊推荐人,是拿才能作标准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祁黄羊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我们反复读课文后,一定能感受到这一点的. 片断二: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怎样一个人? 生1: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做事出于公心,很值得推崇. 生2:“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很有谋略,他在军中多年,他对每个人的情况都很熟悉,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解狐大病在身.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讨晋悼公的欢心,以达到顺利推荐儿子的目的.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很独到.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然后结合自己知道的春秋战国方面的故事对这位同学的说法展开讨论. (全体学生继续阅读这篇课文,许多学生停留在第3自然段,特别是“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一句.) 生3:祁黄羊应该知道军中的事情,特别是解狐的事情,因为解狐是一个有名的人,能杀祁黄羊父亲的一定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生4:如果我是中军尉,我肯定知道的,解狐有病也是一件大事,作为一位中军尉应该清楚. (此时老师好像被这些学生同化了,越来越感觉这些孩子是有道理的) 生5:我看过电视剧《春秋》,看到许多人太阴险了,会用计谋杀人. 生6:我星期天与爸爸到新华书店,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厚黑学》,爸爸说《厚黑学》就是写厚脸皮黑心肠的一本书,其中很多是春秋战国时的例子.读这篇课文我发现祁黄羊可能真有这种预谋. 师:你阅读面真广,说得有一定道理. 生7: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史书上所说的是不是全部是真的? (看得出这位老师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想了好久才回答.) 师(犹疑地):应该说大部分是真的. 生5:那么这件事全部是真的吗? 师(诚恳地):这个问题我真的回答不出来,课下我们一起研究,好吗?今天每个同学说得都有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片断三: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历史故事.大家先读几遍课文,然后到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再与课文对照自学,怎么样? 生(齐答):好! (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辅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很快从《吕氏春秋·去私》找到下面一段文字: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师:请同学们将这段资料与课文结合起来阅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全体学生进行新的阅读并讨论) 生1:课文怎么与《吕氏春秋》中所写的不一样? 生2:《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记载没有说解狐大病. 生3:晋平公是不是晋悼公? 生4:祁黄羊是推荐解狐为南阳令,课文怎么写成了中军尉,到底课文正确还是《吕氏春秋》中所写的正确? 生5:课文中“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晋悼公说的,《吕氏春秋》中则是孔子所说.究竟是谁说的? 生6:两篇文章中的祁黄羊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师:为什么? 生7:我感觉吕氏春秋中的祁黄羊真的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人.而课文中的祁黄羊好像是有计谋的. 师:你为什么说课文中的祁黄羊是有计谋的? 生7:因为课文中写到祁黄羊在军中多年,又是中军尉,解狐卧床不起,他肯定知道.所以祁黄羊应该清楚解狐身体不行无法胜任了,他的儿子自然而然就能顺利当上中军尉. 师:你的意思是说课文中的祁黄羊也公也私了? 生7:是有点这样. (全体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该老师没有对这些答案做出结论,却对学生的思考给予了鼓励.) 写在后面: 这三位老师的教学片断比较成功,可以说是不同教学理念之下三种类型的课堂形式. 片断一中,虽然孩子产生了那种与课文不一致的想法,老师也没有打击这位同学的思考,但最终却将孩子们引回到课文的中心内容上.这也是大多数课堂严格遵循教材思想的一种模式. 作为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片断二是一节敢用自己的思维去评判文章的课堂.虽然课堂上,老师的为难使得课无法进行下去,但这是一节十分真实的课,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课上到这里,我们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搞清楚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 片断三则迸发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思维,体现了一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不敢说,所有的课文都要这样教,也没有这种必要,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信息来思考文章内容,一定会使学生具备传统教学所培养不出的素养.但许多老师认为他们是不会这么上的,也没有这种心理准备. 我感觉前两个片断是深入的过程,第三个片断是浅出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只有跳出前两种教法,我们才能运用好第三种方法.在简单可行的第三种方法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他们主动的参与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这也许是素质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