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苏轼和王弗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06:47:46
讲讲苏轼和王弗的故事讲讲苏轼和王弗的故事讲讲苏轼和王弗的故事王弗,苏轼之妻子,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逢一十六与一十九轼同结连理,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卒,是年27,后余一孤

讲讲苏轼和王弗的故事
讲讲苏轼和王弗的故事

讲讲苏轼和王弗的故事
王弗,苏轼之妻子,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逢一十六与一十九轼同结连理,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卒,是年27,后余一孤.君与轼琴瑟相和仅十年有一.轼于君亡次年悲痛作铭,题曰“亡妻王氏墓志铭”.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抑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那篇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好一个新得少女、十六岁,这不正是当年与苏轼结婚之前的王弗吗?“如娥双眉长带绿”,正是形容少女苦闷眉结难舒的实际境况,正是“半年眉绿未曾开”的最佳注解,苏轼与王弗恰恰是在半年之后成婚的.十九岁的“大龄青年”苏轼所娶的夫人王弗若不是十六岁,以上一切考证都将变得枉然. 回过头来再看《感旧》词中的“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一句,向来给这首词作注的人都避而不谈,说到这儿它的意思便不言而喻:时常在“明月夜”、“清风”里结伴成行的青年男女,眼下仍要引起人们“闲”话和“猜”测,何况苏轼与王弗生活在九百年多前呢? 这首词不仅不会是苏轼写给王闰之的,也不会是他写给爱妾朝云的,不过它可能与朝云沾些边儿,就是“樽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可能是在朝云唱曲儿时,苏轼希望曲子最后那一拍不要到来,以便他能昏昏睡去,以待那位十六岁的愁眉少女能够入梦.是啊,从诗中的“春雨”、“温风”不难看出,这正是初春时节,说不定又是正月二十. “半年眉绿未曾开”,意味着少女愁眉半年没有舒展.这种情形只能用来解释苏轼与王弗相爱后,半年时间才过了父母这一关.众所周知,在此之前,苏轼的姐姐八娘禀承父母之命,嫁给了她并不爱的表哥程之才,结果备受公婆和丈夫的虐待,最后惨死在月子之中.八娘用生命的代价给弟弟的自主婚姻开了路,苏洵在痛失爱女之后,决不忍心再去逼迫爱子与他所不爱的人成婚了.于是才有了我们上面看到的“辞亲信”,于是才有王弗十六岁那年嫁到苏家的事实.我们说正月二十日是苏轼与王弗的定情之日,那么半年之后他们欢天喜地地准备办婚事,从此苏轼再也不思念逃遁山林了,他要守着心爱的人,开始读书,开始为自己、也为心爱的人谋出路(安心科举)、拜门子(随父访问张方平)、奔前程(进京赶考),这正是苏轼婚后的历历足迹. 再忆《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见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是啊,十年了,自己的爱妻还是那个“小轩窗,正梳妆”的窈窕少女,而自己呢,却已老去,不再是那个少年得志的才人.相见无言,惟有泪千行……那个躲在屏风后边偷听自己说话,并教自己择友的女孩走了,留下的却只有回忆啊.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春,19岁的苏东坡与芳龄16岁的王弗喜结良缘.王弗温柔体贴,知书识礼,与苏东坡的坦率豪爽、倜傥不羁的性格恰恰互补.因此,婚后夫妻俩亲密无间,十分恩爱.当时,苏东坡正处于“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潜心攻读时期,每当他读书时,王弗总在一旁静静地陪伴着.开始时,苏东坡还以为她耐不住寂寞,才来陪他读书写作.直到有一回,苏东坡背诵《汉书》时,偶有遗忘,她居然能从旁提醒.待苏东坡再问她其他书籍的内容时,她也能说个大概.这令苏东坡又惊又喜,为自己拥有一位知书识礼而又温婉贤淑的妻子而高兴万分. 在王弗的伴读下,苏东坡终于在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经过笔试、殿试,进士及第,当时年仅22岁.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春,年仅26岁的苏东坡出任大理评事(掌管刑狱的京官)、风翔府签判(辅佐州府掌管文书的官).温婉贤淑、体贴入微、善解人意的王弗自然随行.苏东坡为人坦率豪爽,与人交往,无所不谈,毫无防备之心.而王弗则心细如发,比苏东坡多具一个心眼.每逢苏东坡外出时,她都要反复叮咛他多加小心.苏东坡回来后,还要仔细询问他待人接物的情形,并且经常用家翁告诫的话提醒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客人造访,她也总要躲在屏风后聆听,事后再加以品评.一天,一个来访的客人离开后,王弗对苏东坡说:“你何必费那么多功夫跟这种人长谈呢!”苏东坡不解其因,她回答说:“此人说话,总是模棱两可,一味迎合讨好,多半有私心;同这样的人做朋友,有损无益.”令苏东坡吃惊的是,妻子的判断往往准确无误.所以,他非常佩服妻子的眼力和见识.为此,苏东坡很乐意听取王弗的劝告.夫妻俩日益恩爱,如胶似漆.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苏东坡在京城任职,满以为可以与爱妻长相厮守,谁知年仅27岁的王弗却不幸突然病逝.这令苏东坡痛不欲生,与王弗恩爱情往事成为其内心深处最刻骨铭心的悲思,常常于无奈中追忆.熙宁八年(1075年)的一天,任密州太守的苏东坡忽然梦见了亡妻,看到她坐在窗前,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苏东坡想对她尽情地倾诉自己10年来的思念和忧伤,可是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唯有泪流满面.当苏东坡醒来,回味梦中情形时,竟感慨万分,悲从中来,久久不能再入眠.于是干脆披衣下床,情意绵绵地写下《江城子》这首脍炙人口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写得情真意切,寄托了苏东坡悲痛万分之情和对爱妻的无尽哀思,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而且在文学上,它不仅突破了婉约派以绮罗香泽的笔墨抒写爱情的词格.苏东坡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亡妻的深切怀念,成了这首悼亡词哀婉凄凉的基调. 苏东坡对爱妻的病逝极其悲痛,即使时光流逝也难以消除.他写下《江城子》这首词时,王弗已去世整整10年.10年来,他因同变法派的分歧而被迫离开朝廷,南北奔波,饱经风霜.然而,他与王弗的爱情生活依然是他心头永久而无奈的追忆.资料来自三玄先生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