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前..1.谢词2.叮嘱3.徘徊4.骊歌5.知交6.闯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3:27:40
.9;30前..1.谢词2.叮嘱3.徘徊4.骊歌5.知交6.闯练
.9;30前..
1.谢词
2.叮嘱
3.徘徊
4.骊歌
5.知交
6.闯练
.9;30前..1.谢词2.叮嘱3.徘徊4.骊歌5.知交6.闯练
1.谢词
词语名称:谢词
词语解释:1.在各种仪式上表示感谢的话.
———————————————————————————————————
2.叮嘱
叮嘱 dīngzhǔ
意思:反复嘱咐.《五灯会元·龙华球禅师法嗣·酒仙遇贤禅师》:“再三叮嘱,莫教失却衣珠.”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我叮嘱他这桩事,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是走透了一点儿消息,我着俺...
造句:老师~他,在新的环境里仍要继续努力.
文科词性比较——[叮嘱vs吩咐]
———————————————————————————————————
3.徘徊
徘徊 词目:徘徊
拼音:(pái huái)
英文:(linger)
解释: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举例:我徘徊在清冷的月光下寻觅桂树散发出来的丝缕清香.
2、比喻犹豫不决
举例: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3、危险常顾
举例: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4、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举例:这个厂的产值一直在三百万元左右徘徊.
———————————————————————————————————
4.骊歌
骊歌 拼音:lí gē
本义:告别的歌.
歌词: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出处:
逸诗有《骊驹》篇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人临去歌《骊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之为“骊歌”.今天的《骊歌》多指一首在我国流行于20年代到40年代的学堂乐歌,又名《送别》.李叔同作词,英国人奥德维作曲.
李叔同(弘一法师)其人:
骊歌《送别》的作者是弘一法师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既是才华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也是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之一,所创作的《送别》就是借用了外国曲目.他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艺术大师.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
词曲由来: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据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作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作曲者是英国人奥德维.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
赏析:
这首歌词共三段,其中一、三两段文字相同.第一段,全部用来写景,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等典型的意象,“长亭”“古道”是写送别之处,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芳草”喻离情,《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晚风拂柳”写惜别,“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山外山”喻天各一方,这一切离愁别绪,却都笼罩在“夕阳”之下,只感受到友情的温暖、斜阳的温暖、晚风的温暖.这一段,是环境的描写,离别场景的渲染:夕阳下,群山相连,一望无际,碧草连天,这是大背景;近处,长亭、古道,晚风轻拂,杨柳依依,再加上哀婉幽怨的笛声,哪一个有此经历的人不伤痛欲绝?
第二段是全曲的高潮.既然是送别,当然有一种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再见又待何时?所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一杯浊酒尽余欢”,这的确是一种无奈的凄美,把酒离别,“都门帐饮无绪”,何时能相聚?最后,时空交错,以现在时“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在感情上,梦里重逢照应上文的“山外山”,韵律上更是重复强调,但这个重复强调却是更进一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梦频.
第三段重复第一段,意象上的强化和音韵上的反复,形成一种悠远回环之美.
整曲《送别》歌的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既具有古典诗词的神韵,清新脱俗,又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曲调婉转流利,悠扬入妙,分“起、开、合”三段,合段重复起段;但每一段的结句相同,构成A(a-b)B(c-b)A(a-b)的形式;b句的一再重复,使萦回于怀的离情别意呼之欲出.“一切景语皆情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见,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全歌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
全词写送别,却避开了对送别的直接描写,甚至连送别的具体对象也未点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长亭、古道、芳草、垂柳、夕阳以及泛荡的晚风,呜咽的清笛,然而正是这一系列的由近及远,步步推移的景物描写,不仅巧妙地暗示了远行者的去向,而且有力地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下半段叙事与叙悟,由于上半段含蓄又空灵地暗示,有一种虚实相交,浓淡相成的艺术韵律.
影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由于《骊歌》所倾诉的迷惘惆怅之情很能代表当时大所数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心绪,因此获得广泛的喜爱,并且赋予这首歌以当时的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品格.《骊歌》因为1982年由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而更加广为人知.
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在圆寂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悲欣交集.《骊歌》的美是最传统的,离情别绪,永远能够拨动中国人的心弦.这也是直到今天《骊歌》这首艺术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的原因.
———————————————————————————————————
5.知交
知交,是彼此恩德相结,彼此感情所致而交往密切者.他们常以交“事”为主,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提携,最后道达到深厚友谊.
世上知交之深,末过于管仲和鲍叔牙,为了得到日后重用,两人商定,各奉一齐国公子,不论公子小白还是公子恻能得齐国,彼此要相互推荐提携,结果小白得到齐国,鲍叔牙得势后,全力把管仲救出,并向齐恒公(公子小白)苦荐管仲为国相,最终管仲拜为齐国国相,官职大于鲍叔牙,二人之交可谓是真正知交.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最容易结实知交,知交可以使人脱离困境,可以帮助你增加力量,可以帮助你官运亨通,帮助你买卖顺达,知交最为实在,不论智者、能者、无能者均需要知交
———————————————————————————————————
6.闯练
历练一下
就是去经历一些事情使自己得到锻炼而成长
【词语】:闯练
【注音】:chuǎng liàn
【释义】:1.到社会上经受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