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怎么搞垮夏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0 04:33:56
严嵩怎么搞垮夏言
严嵩怎么搞垮夏言
严嵩怎么搞垮夏言
但直到六十多岁,碰上了世宗即位这一机遇,他才倍受宠幸,飞黄腾达.
世宗是继承了他的堂哥武宗的皇位.因武宗荒淫嬉戏,中年身亡,没有子嗣,也无其它的兄弟,所以皇太后与大臣们商量之后就迎立了世宗.
世宗即位之初,还是一不谙世事的少年,朝政委于一些较为正直的大臣,尚无大过,在年龄渐长之后,渐渐露出了他昏聩的本色.因为世宗是继承了堂哥武宗的皇位,因此,武宗之父孝宗就不是世宗的皇考(皇父),按照封建正统观念,皇考是不能变的,世宗只能以孝宗过继子的面目出现,继承皇位后当然要尊孝宗为皇考.但因世宗在即位前并未行过继礼,所以他不愿承认孝宗为自己的皇考,而要把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尊为皇考,谥为兴献帝.这引起了一班正统大臣的恐慌,他们争相劝谏,阻止世宗.
这时的严嵩也站在反对世宗的行列里,因反对者势力强大,世宗未能成功.一年之后,世宗脚跟已经站稳,一些善于揣摸世宗心意的大臣又复提此议,并且专门写了一篇《明堂或问》给众臣看,并把极力阻止他改尊皇考的吏部侍郎唐胄逮捕下狱.严嵩一见风向不对,便立即转向,变为坚决支持世宗改尊皇考,并寻出根据,引经据典,极力证明世宗改尊皇考的正确性.如果仅是这样,并不能引起世宗的特殊好感,他还积极主持策划制订了迎接世宗的亲生父亲兴献王的神主入太庙的仪式,兴献王神主入太庙后,被谥为睿宗.此后,世宗对严嵩青睐有加,不仅赏赐了他许多钱帛,更重要的是世宗从此看中了他.
严嵩虽然在这次事件中崭露头角,但他知道,要想飞黄腾达,仅此一次献媚还不够,更当抓住这个机会,继续小心谨慎地努力,做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
这时的严嵩已当上了礼部尚书,他在神主入庙仪式结束后还特意写了《庆云赋》、《大礼告成颂》,这两篇文章的确写得富丽堂皇,再加上严嵩奏请世宗接受群臣拜贺,世宗口里读着严嵩的歌颂文章,耳里听着严嵩的媚辞,自然是通体舒泰.第二年,严嵩便升任为太子太保.
真正取得世宗的信任和好感,还是从趋奉世宗信仰道教开始.世宗崇信道教,其迷恋与狂热,在中国封建皇帝之中,是极其少见的.他设醮坛,信方士,服丹药,中年以后,竟至不问朝政,专事玄修.廷臣为了博得皇上的恩宠,在战争过后,竟不去慰劳守边的有功将士,反而说是鬼神保佑,是道士的祷告之功,给持祭道士加官晋爵.翰林院的文官们也不去读圣贤之书,多把《道藏》翻来阅去,不写针砭时弊的宏文,却写那些莫名其妙的玄文.一时间,京师几乎成了一个大道场.严嵩看到这种境况,当然不会去劝谏世宗,只会对其迎合奉承.
明代的冠制,皇帝和皇太子用乌纱折上巾,沿习唐朝所谓的翼善冠,但世宗因崇信道教而不戴普通的皇冠,改戴香叶道冠,成天把自己打扮成道士的模样.世宗还命人刻制了五顶沉香冠,送给夏言、严嵩等五个大臣.夏言是内阁首辅大臣,为当朝第一重臣,为人正直,不奉曲邪,他不肯戴世宗给他的沉香冠,认为这有违祖制,况且君臣都戴着这样的帽子上朝议事,成何体统,岂不把朝廷变成了一群道士做法事的道场?夏言就私下里对世宗进谏,要他远离道教.
夏言的做法自然引起世宗的不高兴.慢慢地,世宗也就疏远了夏言.但严嵩却恰恰相反,在世宗召见他时,他不仅戴上世宗赐给他的沉香道冠,还在道冠之外笼上了一层轻纱,以示珍惜.世宗见了,自然大为高兴.觉得严嵩不仅公忠体国,还公忠体我.
严嵩见夏言逐渐失宠,于是就精心设计了一套取夏言而代之的方案.他首先是对夏言表示极其尊重,不论什么场合,他都不对夏言有一句微辞.有一次,他请夏言到自己家里吃饭,夏言拒绝了.严嵩回府后,不仅没有怨言,还对着夏言的座位跪拜良久,这件事被夏言知道了,夏言也觉得很感动,认为严嵩真是对自己佩服和尊敬,也就不再提防严嵩了,这就给严嵩留下了可乘之机.
严嵩对待皇帝派去的使者与夏言的态度截然相反.世宗派内臣到大臣家里去传达诏令,夏言总是摆出一副大官的架子,把他们当奴仆对待,而严嵩则对他们毕恭毕敬,袖子里藏着黄金,每次都慰劳他们.因此,这些内臣常在世宗面前褒严嵩而贬夏言.
世宗猜疑心很重,他虽不像明朝的前代皇帝那样大搞特务统治和恐怖统治,但还是对群臣不放心,经常派一些内臣到一些重要的大臣家里或明或暗地察看动静.严嵩知道世宗的使者到来时,总是伏案翻看或写作青词.青词是道士的祭文,因用青藤纸朱字书写,故曰青词,尤其严嵩经常得到太监的报信,在有人来监视时,他总是在审阅修改世宗的青词手稿,常常到深夜还不休息.而夏言则不同,一则是因为他年纪大了,再则是因为他对道教不感兴趣,所以,在严嵩发愤努力地为世宗撰写青词时,夏言往往是酣然大睡.这些情况一汇总到世宗那里,世宗当然会得出了一个孰勤孰懒,孰优孰劣,孰忠孰奸的印象来. 世宗对祭醮道场的青词文章非常重视.由于严嵩加倍用心,所写青词往往能花样翻新,多能博得世宗的欢心;而夏言则懒惫无趣,经常让手下人代写,写完了也不审阅就交了稿,因此多有重复卑陋之处,世宗见了,愈加对夏言不满.
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严嵩觉得动手的机会成熟了,于是,他找到了夏言的对头、锦衣卫都督陆炳,找了个罪名,奏告世宗,加以诬陷.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之事,世宗不问是非就将夏言罢了官.后来夏言曾又复出,但最后还是遭到严嵩的陷害,在议复河套一案中受了牵连,终于被杀.严嵩补了夏言的缺,从此大权独揽,专擅二十多年.
严嵩在排除了最大的异己之后,就广植私党.严嵩之子严世藩聪明能干,严嵩当然依为爪牙,广收鹰犬.严嵩收了十几个干儿子,朝廷各主要部门的官吏大多出于其门.除此之外,严嵩父子又骄奢不法,卖官鬻爵,十分猖獗,不仅朝中的官员对他大行其贿,外官若想升迁,也必须重贿严嵩父子,因此,内外官员的转迁进退,不以贤否而定,均以贿赂多少而定.
严氏父子的这种胡作非为自然引起了朝廷正直大臣的极端愤慨,其中最著名者当数沈炼和杨继盛的劾奏.
1551年,锦衣卫经历沈炼上书世宗,列举了严嵩的十大罪状,其中主要包括废弛边防、卖官鬻爵、陷害忠臣等,要求杀严嵩以谢天下.
2年后,兵部侍郎杨继盛又上书世宗,列举了严嵩的五奸十大罪,希望世宗能依此罢免严嵩.
面对这些劾奏,严嵩自有应付之道.每当有劾奏入内,严嵩都装出一副诚惶诚恐而又十分可怜委屈的样子.世宗因崇信道教而委政于臣,偶而处断一事,却要显出十分英明的样子,特别是他的多猜疑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断事之时好标新立异,以此震慑群臣.严嵩日侍左右,自然摸透了世宗的这一性格、遇到有人弹劾他,他就跪在世宗的面前,显出孤立无助的样子,自认有罪,未能尽职,以至得罪臣僚,请求罢官归去.他越是这样,世宗越是不允,反倒说:“严嵩曲谨附我,赞我玄功而得罪于朝臣,我自当保护他.”
这样一来,劾奏之人可就遭难了.沈炼被贬到保安,但沈炼并不屈服,他扎了三个草人,标上“唐代奸相李林甫、宋代奸相秦桧、明代奸相严嵩”字样,用箭射之以泄恨.严嵩知道后,当即予以杀害.杨继盛一案更是轰动一时,杨继盛自知上书必死,还是毅然而决,后杨继盛果然被严嵩诬陷杀死.至于其它遭受迫害的言官,那就很难数得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