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19:22:07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译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译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译文,戊午年(公元1618年)九月初三,我从白岳榔梅庵出发,到了桃源桥.从小桥右边下山,山坡非常陡,这就是从前通向黄山的路.走了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译文,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译文,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译文,
戊午年(公元1618年)九月初三,我从白岳榔梅庵出发,到了桃源桥.从小桥右边下山,山坡非常陡,这就是从前通向黄山的路.走了七十里地,投宿在江边的一个村庄.
初四,走了十五里路,到了汤口.又走了五里,到了汤寺,在汤池里边沐浴.拄着拐杖向着朱砂庵攀登.走了十里,上到了黄泥冈.这时云雾里边的各个山峰,渐渐露出来,又渐渐的落到我的拐杖底下.拐进石门,越过陡峭的天都峰的威胁往下看,天都峰、莲花峰两座山峰,都有一半插入云霄,选一条路的分支往东攀登,那是从前我没有到过的地方,于是一直往上爬,几乎到达了天都峰的山坡.又往北上,在石缝里攀行.山峰相对耸立,中间只有一条缝;山路在石头之间蜿蜒不断,又堵塞的地方就凿开它,陡峭的地方就凿出台阶,断裂的地方就用木头搭桥连通它们,高悬的地方就用梯子搭上.往下俯视,陡峭的山谷非常阴森,枫树和松树交错混杂,五色缤纷,灿烂的好像画出来或绣出来的.因此感觉黄山是我一生见到的奇观,但是奇妙到这种地步,从前没有来过,这次游历真是又痛快又惭愧啊!
这是我的从人都害怕险阻停下了,我也停下没有继续上去;但是一路奇景,不觉的引诱我独自前往.登上峰顶以后,有一座庙庵像翅膀一样伸出来,这是文殊院,也是我当年打算登上却没有登上的地方.左边是天都峰,右边是莲花峰,后边倚着玉屏风峰,两座山峰的秀丽景色,用手就能揽过来.向四周看奇峰交错耸立,许多山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的绝美的地方!如果不是再来一次(前度已来过一次),怎么能知道这里如此奇妙?碰到了云游的和尚(法号澄源),非常兴奋.过了中午,我的从人恰好到了.站在文殊院前,指点着两座山峰.院里的和尚说:“天都峰虽然近但是没有路,莲花峰可以登上但是路远.今天只适合靠近天都峰而观赏,明日再登上莲花峰峰顶.”我不同意,决心去攀天都峰.带着澄源和尚、下人又走下窄路.到达天都峰旁边,从流石曲折而上.抓着草和荆棘,遇到石块就越过石块,遇到石崖就攀登石崖.每当到了手脚都没有地方放的地步,澄源和尚一定率先登上然后再垂头拉我们.一想到往上爬尚且如此,往下走如何得了?最后就顾不上想这么多了.多次遇到险情,中遇到到了峰顶.只有一块石头在山顶几十丈大,澄源和尚在旁边寻路,找到一个台阶,扶着我往上爬.所有的山峰都好像往下走,只有莲花峰和它相当.这时浓雾一会起一会停,第一阵刚起来,就看不到对面的人.眺望莲花峰,大多都在雾里.我独自爬天都峰,予到了前头,则雾就跑到后头;我到了右边,则雾跑到左边.这里的松树依然有弯曲、挺拔交错的;柏树虽然比手臂粗,都平贴在石头上、就像苔藓的样子.山高风大,雾气来来去去也不定.往下看各山峰,一会出现绿色尖而高的山,一会隐没成银色的海洋.再往山下看,日光闪耀,真是另一种景象.快到了傍晚,于是脚放在前边,手在后边扶着地,坐着往下走.到了绝险的地方,澄源和尚就用手照应着我.过了仙境,到了山沟,天色很晚了.又从那条窄路往上走,到了文殊院.
初五,天一亮,我们从天都峰的山沟中往北走下二里路,石壁耸然而立.下面的莲花洞正好和前面石坑里的石笋对峙,一做山坞幽然坐落在那里.告别了澄源和尚,下山到了分叉的路的旁边,向莲花峰前进.一路顺着陡峭的崖壁往西走,又向下再往上,刚要走下一百步长的云梯,发现有条路可仪直接通向莲花峰.但是路很陡几乎上不去,郑怀疑要往下走.对面山峰的一个和尚高声喊:“这正是去莲花峰的路!”于是从石玻的侧面越过大石缝.路很窄而且陡峭,峰顶都是巨石耸立,中间空空的就像屋子.从其中的台阶径直往上,台阶尽头转进山洞,曲折诡秘,就像空中的楼阁,忘记了这是险峻的靠近天的地方.走了一里见到一座茅庐,坐落在石缝中.正犹豫是否开门,刚才呼喊的那个和尚到了,他法号凌虚,就是在这里建造茅庐的人,于是和他共同爬山顶.顶上有一块石头,有二丈高,和尚找出梯子来向上爬.山顶豁然开阔,向四周眺望天空,天都峰也在下边了.大盖这座山峰坐落在黄山的中央,只有它比别的山峰高,四面岩壁耸立,遇到朝阳的照射放出晴朗的色彩,层层亮光,让人狂叫,想要跳舞.
过了很长时间,回到了茅庐,凌虚和尚熬粥款待我,我喝了一佛盂,于是下山.到了分叉的路的旁边,经过大悲顶,爬上天门.过了三里地,到了炼丹台.沿着台嘴往下走,观看玉屏风、三海门等各山峰,都从深邃的山坞中耸立而出.炼丹台有一个山冈下垂,没什么险峻的其实,只有俯视翠微峰的背面,山坞中峰峦交错,上下辉映,不看这里就体会不全眺望的奇异景色.回来的时候经过平天矼,走下后海,到了智空庵,有告别庵里的和尚.走了三里,经过狮子林,走向石笋矼,到了去年登上的峰顶上.倚着松树坐下,俯视山坞里峰、石错杂,满眼都是如画的景色,才发现匡庐、石门,有的好像一个整体,有的缺少一面,不像这里宽广宏大丰富富丽!过了很长时间,向上攀登山崖,向下眺望山坞,隐隐觉得不对劲.又走回山冈上尖峰的旁边,踩着流石,抓着棘草,沿着石坑往下,越下越深,各山峰相互遮蔽,不能一眼看到.傍晚,回到狮子林.
初六,告别了霞光(徐霞客的弟弟),从山坑向丞相原出发,走了七里地,到了白沙岭,霞光又赶来了.因为我打算观看牌楼石,他担心我在白沙庵没有指路的,随意追来做我的导游.于是一起爬山岭,他指着山岭右边的山坡,有许多石林立,下边分开,顶上连在一块,说这就是牌楼石.我打算翻过石坑沿着山涧向上,直接走到牌楼石的下面.和尚说:“荆棘遍布,道路险绝,一定走不过去.如果从石坑下到丞相原,不用再上这座岭;如果打算从仙灯去牌楼石,不如就从这座岭向东走.”我接受了他的意见,沿着山脊前行.山岭横在天都峰、莲花峰的北边,非常窄,上边都放不下脚,南北都是高峰耸立.走完山岭往北边下山,抬头看右边山峰的罗汉石,圆头秃顶,俨然就像两个和尚.到了坑里,越过山涧往上走,共走了四里地,登上仙灯洞.洞口朝南,正对着天都峰的北面.和尚在洞外建造了楼阁,而洞内依然向天空覆盖一样,自然的生趣还没有被和尚破坏光.又往南下山三里地,经过丞相原,山间出现一做庙宇.房屋很整齐,四面没有什么奇异的景色,所以我最终没有进去.接着向南沿着山腰前进,走了五里地,慢慢往下.山涧中泉声沸腾,从石头间分成九级往下飞泻,每一级下边都有绿色的水潭,就是所谓的九龙潭.黄山没有瀑布,只有这一处.又下山五里地,经过苦竹滩,拐弯沿着太平县的大路,向东北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