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翻译: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23:55:08
英语翻译翻译: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
英语翻译
翻译: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
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
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
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里的字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
子不若(已)
2.从文中看,墨子是怎样的人?
3结合,说说墨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是如何实践他的政治主张的?(做的好的话再追加30分)
越快越好,
英语翻译翻译: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
1 译文参考:墨子从鲁国到齐国的途中拜访了一个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主持正义了,只有你独自苦苦支撑着主持正义,你不如就此罢手吧!”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人却闲着,那么耕种的人不能不更加着急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呀!现在天下没有人主持正义,那么你该鼓励我,为什么反而阻止我呢?”
”过”的意思是拜访
”已”的意思是作罢/罢手
2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墨子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但他又承认自己是“贱人”.他可能当过工匠或小手工业主,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相传他曾止楚攻宋,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屡游楚国,献书楚惠王.他拒绝楚王赐地而去,晚年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伐鲁,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并许以五百里封地.他以“听吾言,用我道”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主张.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片面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墨子的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他指出,“赖其力而生,不赖其力则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会生活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他又认为,鬼神能“赏贤而罚暴”.他把天鬼的意志和百姓的利益说成是一回事,认为天鬼是专门为万民“兴利除害”的,这实际上成了墨子所操持的工具.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佚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墨子》一书中,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实必须相符的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在《耕柱篇》中,要求“能谈辩者谈辩”,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他在反驳别人的观点时常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也”,并把“无故从有故”,即没有理由的服从有理由的作为辩论的原则.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墨子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3 墨子的政治主张:反对不义的战争(或兼爱、非攻或坚守正义).(1)他不辞辛劳,身体力行,奔走呼号,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制止不义战争.如在《墨子•公输》中,为止楚攻宋,他行十日十夜至楚,亲自说服公输盘停止助楚攻宋;这次他又自鲁即齐,面对朋友的不理解,他设喻说理,言辞委婉、态度恳切地表明自己坚守“为义”而不动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