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结的来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2:51:48
同心结的来原同心结的来原同心结的来原首先,同心结是"牵巾"时的主要道具.据北宋的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新娘迎娶到男家时,两家各出一根彩段绾成同心结,男女各执一头,相牵而行,拜谒祖先,然后夫妻对拜.

同心结的来原
同心结的来原

同心结的来原
首先,同心结是"牵巾"时的主要道具.据北宋的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新娘迎娶到男家时,两家各出一根彩段绾成同心结,男女各执一头,相牵而行,拜谒祖先,然后夫妻对拜."牵巾"则是以同心结相牵.南宋时,吴自牧的《梦粱录》中也详述了牵巾的内容.首先是负责婚礼的礼官请出男女新人到堂中参拜,新郎披红挂绿,手持槐树木所制的木筒,牵着同心结倒着走,另一端新娘面向男方而行.到中堂时,由男方的女亲用枰或机杼挑开盖头,新娘方才露出花容.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之后,还要拜家神、家庙,行礼参见诸位亲戚.礼毕之后,新娘又牵着同心结倒行,牵新娘回新房,行交拜后坐于床.其次,婚仪的另一程序"合髻"也要用同心结.《梦粱录》中写道:"男左女右结发,名曰合髻,又男以手摘女之花,女以手解新郎绿抛纽,次掷花髻于床下,然后请掩帐."合髻实际是男女各剪下一缕头发,结成同心样式的髻,然后与新娘的花一起,掷于新床下,以青丝系同心.唐大历的晁采的《子夜歌十八首》第一首便写:"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便是写晁试莺少女时与邻生文茂私缔婚姻的情形.再次,喝交杯酒也要用同心结.《东京梦华录》:"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于床下,盏一仰一合,欲云大吉."即用同心结拴在两个酒杯上,交臂而饮.酒喝完后,与花冠掷于新床下,如果酒杯一个仰,一个覆,就是大吉的征兆.再如《梦粱录》"礼官以金银盘盛金银钱、彩钱、杂果撒.次,命妓女(宋时有雇妓女作婚礼办事人员的习俗)执双杯,以红绿同心结绾盏底行交卺礼.毕,以盏一仰一覆安于床下,取大吉利意."宋代的民歌不少反映这一时尚同《鹧鸪天》:"倾合卺,醉淋漓,同心结了倍相宜." 《少年游》:"合卺杯深,少年相睹欢情切,罗带盘金缕,好把同心结." 除在婚仪上,同心结还更多地出现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达对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的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将腰带结成同心结样式,作为各种腰带的结饰.如韦庄的《清平乐》,写女主人公长期望郎而郎不归,独守香闺愁怨思深的心情:"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再如宋末贾琼之妻韩希孟,在元兵南下时被俘,义不受辱,在衣帛和练裙中写下:"初结合欢带,誓比日月炳;鸳鸯会双飞,比目原常并………"然后投江而死.也有将同心结作为佩饰:"不知今夜月眉夜,谁佩同心双结倚栏干?"(冯延巳《虞美人》),或把同心结作为束发的带饰,如李商隐的《李夫人三首》之一:"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同心结还被用于房中的装饰,如温庭坚的《更漏子》之四:"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乡衾.",李白的《捣衣篇》中有一个独守空闺思念远征的丈夫的少妇房中,就是如此摆设:"横竽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床头的同心结,总是恩爱情深的证物,但一旦爱易情逝,同心结便格外让人难忘,如李白的《去妇辞》:"君恩既断绝,相见何年月.悔倾连理枝,虚作同心结." 同心结,同时还常被用来作为传送情意的信物,如明代邝露的《赤雅》、清代檀萃的《说蛮》:"五丝同心结,百纽鸳鸯囊".最后说下同心结的一般样子,是两股彩绳绾成连环回文的形式,然后再抽紧而成,后来又发展成为同心方胜,---即折叠成扁平条状的两根锦带按同心结的结法编成长方形.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里说"把花笺锦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即是把信笺彩纸折成同心结形.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之意.梁武帝《玉台新泳·所思诗》:“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也叫同心方胜.《西厢记》三本一折:“不移时,把花版锦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 同心结,中国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取“永结同心”之意.制作方法拉、穿、压等,起源于古代婚嫁习俗.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奥运会标识、文学作品等.植物中包含同心结属夹竹桃.同心结是一种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由于其两结相连的特点,常被用来象征男女间的爱情,取“永结同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