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不同光波的疑问同一光波在不同介质中频率是永远不变的,变的只有速度和波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用频率来区分不同的光波,而一般都用波长这个可变量来区分?用波长区分的话,就得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2/03 05:29:35
区分不同光波的疑问同一光波在不同介质中频率是永远不变的,变的只有速度和波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用频率来区分不同的光波,而一般都用波长这个可变量来区分?用波长区分的话,就得注
区分不同光波的疑问
同一光波在不同介质中频率是永远不变的,变的只有速度和波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用频率来区分不同的光波,而一般都用波长这个可变量来区分?
用波长区分的话,就得注明在哪种介质中,估计一般说的波长都是默认真空和空气中,用频率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管它什么介质,反正是不变的,这不是准确和方便很多吗?
区分不同光波的疑问同一光波在不同介质中频率是永远不变的,变的只有速度和波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用频率来区分不同的光波,而一般都用波长这个可变量来区分?用波长区分的话,就得注
可以看出楼主是个细心的人,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也觉得用频率描述更科学一点.但为什么大多数都用波长来描述?我也不知道具体原因,在这里只做个推测.
人类对光谱的研究从牛顿的棱镜实验开始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前期都只是定性的一些理论,直到1884年,瑞士科学家巴耳末找到一个经验公式来说明已知的氢原子谱线的位置,这才有了能定量计算谱线的著名的巴耳末公式:1/λ=R[1/(2^2)-1/(n^2)].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当时对谱线的计算只要求光的波长.
另外,早期对于光的性质的测量,最简单直观的测量就是通过光栅测量光的波长,而对光的频率的测量确实不容易直接测量.以致后期的很多光学公式都是以波长λ作为参数.
所以这种通过对光的波长的区分来描述不同光的作法,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直沿用至今.
关键问题是,频率不直观,所以大家都习惯讲波长,不特别说明,都是默认真空和空气中(有一点小小的误差),不是“估计一般”
如果讲频率,准确不假,方便未必。
就是用频率啊,我们不是都说光的频谱嘛~频谱频谱就是指按频率画出来的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