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态保护 警钟长鸣》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21:27:58
求《生态保护警钟长鸣》的作文求《生态保护警钟长鸣》的作文求《生态保护警钟长鸣》的作文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态环境是人类及其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大自然在以其宽广胸怀哺育人类的同时,

求《生态保护 警钟长鸣》的作文
求《生态保护 警钟长鸣》的作文

求《生态保护 警钟长鸣》的作文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环境是人类及其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大自然在以其宽广胸怀哺育人类的同时,也在用铁的规律给人们以无情的惩罚.历史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巴比伦在公元前曾经是森林葱郁、沃野千里,其"空中花园"更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是两千年前生态恶化带来的漫漫黄沙残酷地使其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尼罗河流域无比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古埃及漫长而辉煌的文明,由于森林不断遭到砍伐,过度放牧、垦荒,逐渐沦为世界上的贫困地区,只留下雄伟的金字塔默默地追忆着昔日繁华.同样的沧桑,也发生在世界东方.
在相当长历史的时期内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水草丰茂,植被良好,繁荣富庶,"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了中华文明的摇篮.而唐末以后,由于战乱不断,灾害频繁,加之人口压力增大,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繁华的都市衰败了,黄河文明渐趋衰落, 导致经济中心由黄河流域逐渐移向长江流域.
一、我国的资源状况
从自然资源总量讲,我国许多种自然资源的总量都在世界前列,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是很少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占有量却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森林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世界人均值的3/5……而且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多,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会继续下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性因素.我国的资源还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例如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耕地资源却南方少、北方多,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大自然警钟长鸣
1、自工业化时代以来,地球气温已经上升了0.7℃,人类已经经历了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干旱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等全球变暖导致的后果.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行动,人类将难以承受气温进一步大幅升高的后果.
相当于南极洲1/5面积的整个南极西部冰盖面临消融风险,这个冰盖一旦融化,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六米.
我们人类是暖化的元凶.每天都会发现新证据,例如,绿色和平运动关于珠穆朗玛峰冰川退缩的最新报告和关于南冰洋已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发现.请注意:世界最大的碳阱已经填满.
2、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孤岛 (新)
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孤岛.日前拍摄的卫星照片显示,由于冰块的融化,著名的西北和东北通道已畅通,这使船只在北极冰帽附近域航行成为可能.
航运公司一直在急切地等待西北和东北通道的畅通,他们希望这将使航线距离减少数千海里.但对于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来说,这是全球变暖对地球造成破坏的又一个迹象研究海洋冰块的科学家马克.塞雷泽称,这些图像是一个“历史事件”,这些图像加深了人们对北极冰帽正“加速消失”的担心.
由美国宇航航局提供卫星图片首次表明,两条连接大西洋的近道即西北和东北通道首次同时没有冰块的存在,这一情况在125000年内还是首次出现.2005年,俄罗斯附近的东北通道畅通,但是位于加拿大北部地区的西北通道仍被冰块堵塞.2006年的情况则刚好相反.科学家认为,在5年后,北极的7月中旬和9月中旬将是无冰期,北极目前终年封冻.然而,就在几周之前,由于融化的冰山引了了洪水,加拿大奥育图克国家公园内的游客不得不被疏散,这个国家公园名字的意思是“永不解冻的土地”.
分析: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成为孤岛,这不是一次值得称赞的奇观,而是给人类的警示:保护环境,否则一些原始的自然资源会逐渐消逝.
适用话题:环境保护、热爱地球、热爱家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变与不变、行走在消逝中、责任.
“卡特里娜”飓风对新奥尔良造成的破坏与全球暖化或许有关,或许无关,但该飓风仍然不失为有用的警示.
3、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
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与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纬度地区将会因气候变暖使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因变暖而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某些地区.
我国最大的城市“热岛”北京,比郊区温度高出9.6度,上海与郊区的最大温差也达6.8度.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中由混凝土、石料、砖瓦堆砌成的建筑群与柏油、水泥、陶瓷、石料等铺设的路面、人行道、广场,代替了原为植被、作物覆盖的自然地面.它们反射率小,热容量高,大量吸收太阳能.
4、物种迅速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国际保护自然联盟1996年发表的濒危物种《红色警报名单》显示,世界现存4500种哺乳动物中,面临绝种的已占24%,而现存约9500种鸟类中,有12%即将灭绝.在已知的大约1万种木本植物中,濒临绝种的约占6%,其中1000种左右危在旦夕.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永远告别地球,据资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中国是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被子植物中,濒危种有1000种,极危种28种;裸子植物濒危种63种,极危种14种,已有1种灭绝;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有433种.
5、蜜蜂死亡谁之过
研究人员发现,英国乃至全球范围,蜜蜂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美国原有250万个蜜蜂群落,如今1/4的蜜蜂群落由于“群体崩溃紊乱”现象而消失.
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发电站和汽车排放污染物会破坏鲜花产生的香气分子,鲜花不香,进而扰乱昆虫闻香识花,寻找食物的能力,并阻挠它们为农作物传花授粉.食物不足更导致蜜蜂等传粉昆虫数量大幅下降.
在19世纪污染程度低的环境里,鲜花产生的香气分子传播距离能达到1000米至1200米.现在,香气分子在受到污染的大城市,即使顺风,传播距离也只有200米至300米.这就严重影响到蜜蜂的觅食和授粉.
分析:如果人类行为导致的污染持续下去,不久的未来,蜜蜂可能消失.而蜜蜂的消失和减少并非只是蜜蜂自己的事,也事关人类.因为没有蜜蜂的传花授予粉,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粮食供给,不可谓关系不大.污染的最终受害者,是人类自己.
适用话题:环境污染与保护、普遍联系、现象与本质、因与果、过错.
6、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许多国家用水紧张,近年来美国、日本及东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非洲的一些国家连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有人预计,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中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我们身边的水污染: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
2007年5月28日,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使得无锡市自来水发出臭味,全市70%的水厂水质都被污染,直接引发了一场影响全市200万人口的供水危机.都说“太湖美,美在太湖水”,但发生在世界环境日(每年6月5日)前夕的无锡水危机,再次敲响了太湖生态警钟.
2007年7月江苏沭阳县城区生活污染.
2009年江苏盐城水污染.江苏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厂长丁月生主使员工将30吨危险液体废物高浓度含酚钾盐废水排入厂区外河沟,造成盐城市自来水污染事件.
因为事发突然,停水很快影响到了近30万居民的生活用水,部分宾馆、酒店和企事业单位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各地水污染危机的接连爆发,不是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说明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方式不仅使我国的资源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也严重威胁到人民的日常生活.
分析:一系列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但向我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还使我们面临传统工业化发展的挑战.6、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7、大气污染
造成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还吸附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大气中通过反应可形成硫酸烟雾,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也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使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污染物随风飘散,甚至影响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美国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我国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南冰洋已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发现.请注意:世界最大的碳阱已经填满.
8、认识沙尘暴
沙尘暴,又称黑风暴,是发生在沙漠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沙漠地区的大量流沙,是沙尘暴的沙源,春季的大风是沙尘暴的凭借力量.
近百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垦荒,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片土地成为裸地,随着荒漠化的不断加快,沙尘暴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了,沙尘暴的程度也逐渐加重了.2000年春季,首都北京连续八次遭到沙尘暴的袭击.据科学家计算,在一块草原上,刮走18厘米厚的表土,大约需要2000多年的时间;如把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只需49年;若是裸地,则只需18年.从沙尘暴的起因与发展来看,人为破坏环境,破坏地表植被是沙尘暴最重要的起因.只有保护好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才能真正减少沙尘暴危害.
我国的沙尘暴灾害可以说是俞演愈烈.据专家统计,从1952年到1993年,我国西北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次数是: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的代14次;1993年发生了一次剧烈的黑风暴事件.之后,每年四五月份,甘肃河西走廊至少要发生一次,而在2000年,连续就是8次.据权威专家分析,在10—20年内,面对人口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的现状,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我国沙尘暴的频率、强度和危害程度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9、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
1934年5月12日,美国发生了地球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这次沙尘暴起自美国西部平原.一股强风暴迅速掠过西部广阔的土地,将千顷农田的沃土卷起,并以每小时60—100千米的速度,咆哮着由西向东横扫了整个美国国土.连刮3天的这次沙尘暴,将美国西部的表土层平均刮走了5—13厘米,从而毁掉耕地4500多万亩,造成西部平原的水井、溪流干涸,农作物枯萎,牛羊大批死亡.
在历史上,北美大陆到处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随着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大片森林、草原被毁.美国人几乎砍光了从大西洋畔一直到大平原区的无际的森林,使土地裸露,失去植被保护,种下了祸根.
10、水俣病与痛痛病
1953年,在日本九州熊本县的水俣镇发生了一场奇怪的流行病.首先是出现了大批病猫,这些猫疯了一般,步态蹒跚,身体弯曲,纷纷跳海自杀.不久又出现了一批莫名其妙的病人,病人开始时口齿不清,表情呆滞,后来发展为全身麻木,精神失常,最后狂叫而死.多年之后,科学家们才找到这种怪病的起因:汞中毒.原来在水俣镇有一家合醋酸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用汞做催化剂,然后把大量的含汞废水排进了水俣湾.汞的毒性很大,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鱼、贝等体内富集,人吃了这些被甲基汞污染的生物才得了可怕的水俣病.甲基汞会聚集在人脑中,损害脑神经系统,因此猫与人都疯了.
痛痛病也发生在日本.在日本富山县,当地居民同饮一条叫作神通川河的水,并用河水灌溉两岸的庄稼.后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炼锌厂.炼锌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镉,整条河都被炼锌厂的含镉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鱼虾中富集大量的镉,然后又通过食物链,使这些镉进入人体富集下来,使当地的人们得了一种奇怪的骨痛病(又称痛痛病).镉进入人体,使人体骨胳中的钙大量流失,使病人骨质疏松、骨胳萎缩、关节疼痛.曾有一个患者,打了一个喷嚏,竟使全身多处发生骨折.另一患者最后全身骨折达73处,身长为此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凄惨.痛痛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11、噪声污染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不论什么声音,只要令人生厌,对人们的生活形成干扰,就都被称为噪声.工厂里机器的轰鸣,道路上汽车的喇叭声,人群的喧闹等,都是令人头痛的噪声.有时节奏强烈的摇滚音、迪斯科等也会成为噪声,影响到人的生活及健康.
强烈的噪声会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如果是长期在机器轰鸣的厂房工作的人员,其听力往往不及一般人.噪声还会严重干扰人的中枢神经,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甚至恶心、头痛.噪声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工作也有很大影响,它会使人失眠,没有食欲,产生烦恼等不愉快的情绪.科学家还发现,长期受噪声刺激还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1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13、中国的家底与可持续发展
为了向高层决策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做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报告首次展示出中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中国的国土环境具有先天脆弱性,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国土面积60%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气候影响,55%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35%经常遭受土壤侵蚀的沙漠化,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中国的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破坏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至3.54倍,每人每年搬动土石方数量是世界平均值的1.4倍.从隋朝至今,中国人口从约4600万增加到11亿,每年平均灾害次数也从0.6增至3.9,增加6.5倍.中国农业牧矿等12大类行业的发展成本均高于世界,世界平均用1美元办成的事,中国至少要花1.25美元.
《报告》结论是:中国必须有序地通过三个基本台阶,实现三大基本目标,才能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门槛.即: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

14、我们的呼吁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节约使用每一滴淡水.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多种植树木减慢沙化.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再用一次方便袋.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随意扔废旧电池.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每人都爱护花草树木.

6546

主要抓住生态的低碳来写。。。。千万要慎重思考慎重写。。。。。
就这么简单!。。。。。。。。。。。。

抓住保护环境写.............................................................很好写

这是让我们怎么写

\1 不能等破坏完了再喊“保护”

安徽省森林覆盖率接近30%,与西部地区相比,生态环境要好得多,搞“生态保护大讨论”意义何在?

“安徽的生态形势的确没有西部地区那样严峻,但也不能盲目乐观。”省环保局局长童怀伟直言不讳,“长期以来,由于没能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许多地方亮起了生态红灯,有些问题还非常严重。如果老以为‘生态环境好得很...

全部展开

\1 不能等破坏完了再喊“保护”

安徽省森林覆盖率接近30%,与西部地区相比,生态环境要好得多,搞“生态保护大讨论”意义何在?

“安徽的生态形势的确没有西部地区那样严峻,但也不能盲目乐观。”省环保局局长童怀伟直言不讳,“长期以来,由于没能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许多地方亮起了生态红灯,有些问题还非常严重。如果老以为‘生态环境好得很,破坏一点没关系’,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避免走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事实的确如此,江淮大地的生态环境已是今不如昔:由于淮河干流污染,岸边的人守着大河没水吃,许多地方闹起了“水荒”;淮北地下水普遍超采,阜阳、淮北等市的地下漏斗区不断扩大;巢湖不但面积萎缩,而且副营养化突出,丧失了使用功能。

进入新世纪,安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西部大开发高潮迭起、东部地区“富而思进”的情势下,“加快发展、富民强省”成为安徽省的必然选择。为防止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破坏,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指出: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把安徽省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的省份,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知之而后行。经过深思熟虑,安徽省环保局决定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在全省开展生态保护大讨论,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从2001年11月中旬起,安徽省的“一报两刊”———《安徽日报》、《决策咨询》、《安徽工作》开辟专栏、专刊,拉开了全省首次“生态保护大讨论”的序幕。与之相呼应的“生态环境知识竞赛”、“生态保护大学生辩论赛”等活动,也蓬蓬勃勃地展开。

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生态保护大讨论”在安徽省的各级领导干部中引发了一场冲击波。截至今年1月底,省环保局收到社会各界来稿近200篇,其中2/3的作者为政府官员。

“做梦都想着发展”,是安徽省各级政府求富心切的生动写照。但无庸讳言,在以往的经济建设中,由于领导干部生态意识淡薄,“饥不择食”、“竭泽而渔”的事情并不少见:1996年开工建设的九黄公路(九华山至黄山)没有采取任何环保措施,导致一些重要水系被人为切割、重要景观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公路建成至今几近废弃;受经济利益驱动,在地处佛教圣地九华山南大门的池州市青阳县南阳乡,盲目开山挖矿,致使树木葱茏的山体被破坏得千疮百孔……

通过这次大讨论,许多领导干部对“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严重后果有了深刻认识。如何在经济开发中不破坏生态环境,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成了干部们讨论的新课题。省建设厅的罗来平对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中的某些做法提出质疑,并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药方”;省高等公路管理局的俞文煜就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其实,安徽省许多地方早就开始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探索,全省已涌现出80个省级“百佳生态村”,3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全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总数达21个。在这次讨论中,有关话题成为亮点。霍山县县长张祖旺写的《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介绍该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经验体会,在读者中引起共鸣。一位干部说:以前我总认为搞生态环境建设是为别人做贡献,现在我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首先得益的是自己。

大讨论引发大众关注

令主办者意想不到的是,普通百姓对生态保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作所为令人感动:

刚刚过完70大寿的退休工人洪学明,戴着老花眼镜,花了整整半个月时间,把自己的环保建议写成文章,以“一个古稀小学生”的名义,加入安徽省“生态保护大讨论”;

年近80的杨永瑾老汉,组织全家老少三代20口人,参加省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并迈着颤巍巍的脚步把答卷送到省环保局;

合肥市粮食贸易公司工会的霍同贵,不仅组织部分职工查阅生态保护的有关资料,而且还准备在春节联欢会上把竞赛试题编成竞猜游戏,普及生态知识。他说:生态环境保护就在我们身边,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像这样热情参与、献计献策的各界群众还有很多。“保护生态环境,靠国家包下来不行,要有群众意识”———一位普通工人的这番话,道出了老百姓对参与生态保护的渴盼。

安徽省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何桥感慨地说:“同污染防治一样,生态保护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参与。今后,我们要多创造条件,鼓励大家动手,人人参与。这次大讨论只是加强生态保护的开始,要解决认识问题,把认识化为行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省环保局副局长方晨告诉我们:“投入300多万元、采用遥感等先进技术进行的全省生态环境调查,将于今年夏天结束。届时我们将结合生态‘家底’的公布,在全社会开展生态警示教育,让生态保护警钟长鸣。”

收起

雨雪冰冻天气后,由于天干物燥,森林防火形势特别严峻,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时调整森林防火策略,在全力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控灾后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清明节前后保护区内无火灾火警。
首先,加大防火宣传的力度和密度。防火宣传车,除雨天外,每天都到保护区周边乡、镇、场、村进行宣传。利用车载广播喇叭、张贴《森林防火条例》和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散发...

全部展开

雨雪冰冻天气后,由于天干物燥,森林防火形势特别严峻,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时调整森林防火策略,在全力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控灾后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清明节前后保护区内无火灾火警。
首先,加大防火宣传的力度和密度。防火宣传车,除雨天外,每天都到保护区周边乡、镇、场、村进行宣传。利用车载广播喇叭、张贴《森林防火条例》和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散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到周边乡村进行每村走访,挨家矮户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森林防火意识。
其次,严格执行制度,加强巡护力度。全局干部职工取消双休日,局班子成员轮流带班。资源管护科、保护管理站的保护管理工作正常运作,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严明工作纪律,切实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报告火灾险情,及时化解火灾火警。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人员到位,确保物质保障到位,确保不发生火灾火警。加强巡护力量,加大巡护密度,针对各上山道口进行重点巡查,突出抓好野外用火管理,积极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