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廉政作文急用,8月20日前告诉我,8月20日后不需要,字不少于500字,不要讲废话多,讲古代的事例或古代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0:49:05
小学生廉政作文急用,8月20日前告诉我,8月20日后不需要,字不少于500字,不要讲废话多,讲古代的事例或古代的人,小学生廉政作文急用,8月20日前告诉我,8月20日后不需要,字不少于500字,不要讲

小学生廉政作文急用,8月20日前告诉我,8月20日后不需要,字不少于500字,不要讲废话多,讲古代的事例或古代的人,
小学生廉政作文
急用,8月20日前告诉我,8月20日后不需要,字不少于500字,不要讲废话多,讲古代的事例或古代的人,

小学生廉政作文急用,8月20日前告诉我,8月20日后不需要,字不少于500字,不要讲废话多,讲古代的事例或古代的人,
1、悬鱼拒贿的羊续
羊续(142—189),字兴祖,东汉太山平阳人.以祖荫拜郎中,后任庐江、南阳太守.
汉灵帝中平三年,羊续临危受命,出任南阳太守.为了尽快掌握当地的真情实状,他只带一名小书僮,简衣陋衫,以踽踽闲行之态,悄悄进入南阳地界,观街市,问风谣,把当地官吏的贪廉良劣,事先摸了个清清楚楚.因而,当他突然出现在南阳府衙时,当地官吏无不惊竦震慑.
上任后,羊续立即颁布宣政令,治弊兴利,黎民百姓为之欢欣鼓舞.
南阳地方多权豪之家,风尚奢华.羊续对此深感蹙额疾首.他带头素衣薄食,出行时,瘦马一匹、旧车一辆,决心以自己的清俭来影响、转变世风.
俗话说“新太守敌不过老府丞”.作为一地长官的羊续带头节俭躬行,对那些一向挥霍惯了的府丞属吏,显然是一个很大的约束.于是,有一天,一位老府丞笑嘻嘻地给他送来了一条老大的活鱼.想不到,没多费口舌,羊续竟收下了.老府丞暗暗得意,想道:“羊续啊羊续,你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今日收鱼,明日就会拿肉,后天就能受钱啦!”于是,几天后,他又笑呵呵地拎来了一条更大的活鱼.
羊续招招手,让他到庭廊之下,然后指着檐梁上挂着的那条前些天送来的鱼,威声正色地对那个老府丞说:“你上次送的,我都没有动.你这一次、下一次再送,我还会收、还会动吗?你的这条鱼,我要一直挂在这里,作一个不要再来送钱送礼的活告示.
明代清官于谦写过一首《初度》诗:
喜剩门庭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
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
羊续的清廉成了史学家笔下“廉吏”的典范,《后汉书》也曾为羊续专门立传.
2、包拯清廉拒馈“不持一砚归”
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包拯)因在天长县(今安徽省天长县)明察善断,办案如神,政绩卓著,升任岭南端州(今广东省高要县)知州(一州的最高长官).
北宋年间,朝廷规定每年都要向皇宫交纳一定数量的砚台,或留皇室使用,或赐公卿大臣.当时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因此,历任知府为巴结权贵、讨好上峰,都要向民间工匠和作坊无偿索取比进贡数量多几十倍的砚石,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包拯到任后,翻阅前任文卷,发现上任知州额外征收端砚太多.按朝廷进贡的要求,每年要供奉八块.可去年的登记中,写的都是“三十又六方”.这三十六方比朝廷的要求高出数倍!包拯十分惊讶,当即了解原知州的下属官员.官员们皆异口同声地说:“大人,你哪里知道,前知州为贿赂当朝权贵,才动得大手大脚啊!”包拯诙谐地说:“对待权贵,恐只能小手小脚吧?”于是他下令:按朝廷规定,进贡之端砚每年只做八块.
一日,一个贵门亲临州府,送包拯一方石砚,说道:“大人每日躬笔耕耘,急需上砚.现送得一方,呈与大人,以为万民造福.”包拯说:“我这多年皆用普通石砚,如此高贵的,当呈圣上所用,我用则糟蹋了.”说罢,他坚辞不受.
包拯常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后来,又有人来送端砚,他开着玩笑拒绝说:“如今我来到产端砚的端州,便收端砚;明日去产金的金岭,又受金子,我岂不成了天下鼎鼎富有的珍玩大盗吗?”直到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当他即将离任时,当地精制一方好砚,赠给他作纪念,他也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因此,人们奔走相告,盛赞包拯为官清明.
3、陶母责子
东晋陶凯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那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实职没,始终如一.
4、子罕以不贪为宝
子罕,即皇喜,战国时宋国大臣.姓戴氏.宋桓侯时任司城,职同司空,因避武公讳而改,故又称司城子罕.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宋国一些年高德劭的人对此评论道:“子罕并非没有宝物,只是他所珍视的与常人不同罢了.如果我们用一百两黄金和抟黍去给小孩子,小孩子必定会选择抟黍;如果以和氏璧与一百两黄金给乡下人,乡下人必定会选择一百两黄金;但如果用和氏璧与道德至言让圣贤的人挑选,那么,圣贤之人就又会选择后者.智慧越高深的人,他的选择越精明;智慧越是粗下的人,其取求也就越低劣.只有明白这一道理,才会领悟子罕所珍视的才是无价之宝呢!”
5、鲍永为官刚正不阿
鲍永,字君长,东汉上党屯留(今山西屯留南)人.其父鲍宣,是汉哀帝时的司录校尉,为王莽所杀,鲍永时为郡府功曹.王莽杀了鲍宣,亟欲灭其子孙,以斩草除根.都尉路平承其讽旨,阴谋加害鲍永,去邀功请赏.太守苟谏是个正直的官员,他非常同情鲍永家的遭际,遂将鲍永安排在自己身边为吏,时时加以保护.
建武十一年(35年),鲍永由鲁太守被征为司隶校尉.鲍永不愧是一代司隶的后代,他上任不久,就以弹劾赵王刘良轰动了京师.赵王刘良,是光武帝的叔父,曾亲手抚育刘秀兄弟长大成人,新莽末年又随刘秀起事,妻子和两个儿子皆被王莽军所杀害.刘秀称帝后,他被封为赵王,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皇亲贵戚.这年中郎将来生病故,赵王去参加了葬礼,在回来的路上,车过夏城们时,恰与右郎将张邯的车马相逢在城门中,因道路狭窄,交通阻塞.刘良遂大发王爷脾气,破口大骂张良的车夫,又将门候岑尊召去斥责了一顿,并让他磕头马前,羞辱不堪.鲍永闻知,则不顾他是多么尊贵的国戚,仍止疏请奏他“知为诸侯潘臣,蒙恩入侍,明知岑尊为六百石之帝城门侯吏,而肆意羞辱,逼令磕头认错,奔走马头前,无藩臣之礼,大不敬.”赵王刘良因此被降为赵公.由于鲍永不避权贵,严于执法,使朝廷风纪肃然,公大臣莫不戒慎.鲍永他还将鲍恢辟为都官司从事,同他一道纠纷不法.这位鲍恢也是一个“抗直不避强御”的猛士,从此,鲍永更是如虎添翼,就连光武帝刘秀也常对身边的人说:“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鲍.”那时权贵就是如此害怕这两为刚正不阿的小人物.
6、何远处世廉洁受褒奖
何远,字义方,祖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南齐时入仕为江夏王国侍郎;梁朝时曾先后担任武昌太守、武康令、宣城太守、树功将军、始兴内史、黄门侍郎等职,后转东阳太守,又因被诬告,免职归家,后再度出山为征西咨议参军、中抚司马.
梁朝建国初期,何远被封为武昌太守.当时,士大夫的风气日趋颓败.而何远在任上,勤于吏职,清正廉洁,不给别人送礼,对别人的馈送也秋毫无所受.何远是北方人,喝不惯南方的温水,故常常拿钱去买民间井水饮用.当时江南还不曾有卖水的风俗,市民多不取钱,但何远不愿因此而扰民,也不去取水.武昌盛产鲜鱼和水产,可是何远每天只用干鱼片下饭;江南盛产漆器,一般官僚士族之家都有各种色调明快的漆器和富丽堂皇的铜制品,而何远全不置办这些名贵产品.
何远廉洁贤能的声名传到了京城.梁武帝下诏提升他为宣城太守.宣城辖安徽长江以东大片地区,从一个小县令直接擢升为大郡太守,这在南朝以来还是少有先例的.何远上任后为官清正,一如既往,削除苛政,爱民恤贫,发展生产,政绩卓著.天监十六年(公元517年),梁武帝下诏褒奖:“何远前在武康,已经是政治平安,处世廉洁,大家有目共睹;其后又相继担任二郡太守,更加清白无瑕,为政先端正作风,多做有益社会的好事,人民爱戴,就是古代最优秀的二千石父母官也不会比他更强.”于是将何远调入京城,提升为荣誉很高的黄门侍郎.
7、林则徐赴任途中留清名
林则徐(1785—185([1]清末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年埃村老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1838年11月,钦差大臣林则徐肩负着禁烟重任,离开京城,向广东进发.
是时,别说钦差大臣,就是一般京官外出,也是前呼后拥,派头十足,八面威风.而途经的地方官更是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细心伺候,惟恐不周.所以,当时外出的京官很多是一站停一站,接受贿赂馈赠,尽情作威作福,狠捞一把,许多京官因此发了大财.
林则徐十分痛恨这种腐败现象.为了防止沿途各地官员按老习惯办事,临行前即已明令通知各地的州县长官必须‘‘四不”:即不准大办酒席;不准馈赠礼物;不准惊动百姓;不准送钱给随从人员.后来,他在途中发现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他,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去翻修房子,于是他又补充了一条:不住豪华房子.
林则徐在当时颇有政声,对于他的廉洁和铁面无私,很多地方官久有所闻,所以接到林则徐的通告,谁也不敢违背“五不”.这样,林则徐所经之地,才未出现铺张浪费、私送财物等行为.但也有不明事理的人.途中有个县官接到钦差大臣的‘‘五不’’通告后,自以为这是怕地方官准备不周到,才故意这么通知的.于是乎,宰猪杀羊,张灯结彩,派工铺路,装修新房,专候钦差大臣光临.几天后,林则徐派出的先遣官员来了,当了解到这个县官劳民伤财的行径和老百姓恨透了他的情况后,连夜派人把这事报告了林则徐.林则徐果断决定绕道而行,同时,还将情况告知这个县官的上司.结果这个县官被官降一级.这时他才省悟:林则徐的廉洁并非虚传,而是真的.由是,林则徐上任途中,行之于前,而清廉之声留之于后.
8、于成龙饮誉“清官第一"
于成龙,清顺治帝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于成龙在任居官七年,建学宫,创养济院,洁己爱民,“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康熙六年,任四川合州知州,当时该州治所仅有百多人,且差役十分繁重.到任后,革除宿弊,招民垦田,货以牛种,不到一个月,州治户口增至一千.康熙十七年,于成龙升任福建按察使.是时,以郑成功而株连获罪数千人,皆为死罪.于成龙查明这些人都是无辜百姓,即陈报上司批准予以开释.于成龙任按察使期间,秉公执法,判处公平,使不少冤狱得以平反.对有些良家子女没为奴婢的,于成龙为其集资赎归,并赠川资遣回家中.且于成龙廉洁自律,从不馈送,由此政声雀起,为巡抚吴兴祚荐为廉能第一,深受百姓欢迎.
因于成龙政绩卓著,康熙十九年擢直隶巡抚.赴任伊始,布训示不得馈送上官.又根据实际情况,上疏皇帝请求免征宣化府所属东西两县与怀安、蔚州的二万一千八百顷的赋税,减去了几千户农民的沉重负担.当于成龙惊悉宣化府东西二城在二十余日饿死数十人的情况后,在未经朝廷允许的情况下,派人将平粜仓粮赈济饥困不能谋生的穷民,每日赈济二斗.后得到康熙皇帝照准.康熙二十年,于成龙赴京面君,康熙皇帝称赞他为“清官第一”,赐银千两,皇帝御马一匹,制诗褒扬,并命户部派官助其赈济饥民.
康熙二十一年,于成龙升为江南江西总督.他一到江南,即革除苛捐杂税,祛其积弊,办事勤谨,辄自通宵.于成龙常日间乐于微服私访,通晓民间疾苦,官吏贤能贪鄙尽在掌握之中.凡亲友有请托者,一概婉言谢绝,对馈送物品一丝不取.平时俭朴自勉,日食粗饭蔬菜.江南历代崇尚奢侈,于成龙如此率先,下属亦凡事从简,豪强奸邪之人亦敛迹远避.于成龙任总督几月,政行幡然,初见成效.后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又兼理江苏、安徽两巡抚事,不久病逝.
于成龙官至总督,不带家属.其时,僚属吊唁时,见其居所的竹笼中仅有绨袍一件,床头盐豆豉数包.清贫竟至如此.闻于成龙死,百姓罢市哀悼,家家绘像奉祀.康熙皇帝闻知于成龙临终前的状况,十分感慨,对群臣说:“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因谥成龙“清瑞”,以示褒奖.
9、朱熹六劾贪官
朱熹作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妇孺皆知,但了解他还是正气凛然、奋发有为的官员的人.恐怕就为数不多了.他6次弹劾贪宫台州知府唐仲友的故事.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
唐仲友是宰相王淮的亲家,唐的弟妻是王的胞妹,朱熹的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之职又是王淮推荐的.面对大义和私情,朱熹选择了前者.
1182年7月初,朱熹到台州巡视灾情.当天下午就接到反映知府唐仲友为官不正的举报.经过思想斗争,朱熹决定对唐的丑闻进行调查.没几天.就查明唐在台州任知府两年多来的8条违法乱纪行为.如违法收税,骚扰百姓;贪污官钱,偷盗公物等.朱熹把与案情有关的蒋辉、严蕊等人捉拿归案,并于7月19日向朝廷递交了弹劾唐仲友的报告.23曰寄出第二份弹劾报告.27日案情有了进一步发展.又递交了第三份报告,分残民、贪污、结党、淫恶等四个方面共24条,对唐仲友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全面揭露.
8月一日.唐仲友指使一批地痞闯进司理院,殴打朱的下属.朱熹怒不可遏,当即向朝廷写了弹劾唐仲友的第四份报告,强烈要求朝廷对唐进行严厉查处.但在王淮的运作下,唐不但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被提拔到江西任提刑.这时,朱熹已到缙云县巡视灾情.他在该县又写了第五份报告,指出唐仲友之所以无视法纪.贪赃枉法、荼毒百姓,完全是仗着弟媳王氏.他发誓.如果朝廷不处置唐仲友,他就辞职.
王淮怕事情闹大会牵连到自己.于是向孝宗奏请免去唐仲友的江西提刑职务,移交浙西提刑查办.最后,唐仲友按提前退休论处,告“老”还乡.
朝廷对唐的纵容让朱熹十分气愤,于是又递交了第六状,要求朝廷依法追究唐仲友的刑事责任,以平百姓之愤.为缓解朱、唐之间的矛盾,王淮请吏部尚书郑丙出面提名朱熹到江西任提刑.朱熹接到任职通知后,毅然向朝廷递交了《辞免江西提刑奏状》,带着家眷回武夷山去了.后人为了纪念朱熹,武夷山脉数干平方公里的许多山水被命名为朱山、朱溪.
10、诸葛亮鞠躬尽瘁
诸葛亮(181枣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出任刘备军师.刘备称帝,命其为丞相.刘禅即位后,受遗诏辅政,封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君主,任蜀相二十七年,位极人臣,权盖朝廷,但一生克己奉公,始终保持清廉本色.
建兴五年至十二年,诸葛亮为了消灭北魏的有生力量,实现匡复汉室的宏伟大业,先后五次率兵北伐.军中事务,无论巨细,他都一丝不苟,亲自过问,每天起早摸黑,日理万机,终于因“食少事烦”,积劳成疾而心衰力竭,病倒在五丈原前线大营中.
病床上的诸葛亮一想到自己没能完成先主遗愿,不禁老泪纵横.后主刘禅在成都听说丞相病重,立刻派李福前去探望.诸葛亮见到李福,嘴角边露出一丝笑意.他吃力地将军国大事、身故后的继承人等,向李福一一作了交待,又把自己死后如何退兵的安排详细嘱托给杨仪.说完这些最令他放心不下的事之后,诸葛亮已几乎喘不过气来了.稍息片刻后,他又声若游丝继续说道:“我死后,一定要把我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务必求简,依山造坟,墓穴只要能容纳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让我穿上平时的便服,千万不要放任何陪葬品……”诸葛亮的声音越说越低,终于归入一片寂静.李福想到丞相为国家操劳一生,临终要求竟如此之简,不禁又感动又悲痛,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诸葛亮生前曾给刘后主上过一份奏章,说明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留给儿辈作衣食之资,自有余饶.”“臣在外任,没有别的安排,随身衣食,全靠官府供给,不另外经营产业来增加收入.我死的时候,家里不会有多余的布帛,外面不会有多余的钱财,决不辜负陛下的信任.”诸葛亮去世后,家中的情况确实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蜀国君臣百姓特地修建祠庙,以纪念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名相.
唐代诗人杜甫来到武侯祠,写下了千古绝唱《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吴讷题诗示廉行
吴讷(1372—1457)明朝官吏,学者.字敏德,号思庵,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此公素以“散慎直廉,不务矫饰,议论举指,自耻诡随”而称誉古今.
吴讷,是明代一位清正名臣.他在明洪熙元年担任监察御史,由于政绩卓著,又晋升为南院佥副都御史,所以历来人们都称他为“吴御史”.吴讷为人憨厚耿直,在任职的十余年里,给人们的印象是“心存恕宽,未尝察察人过”,但奇怪的是,那些奸赃不法之徒,却不敢仰视吴讷,一提到他就使这些人“自然消循摧泪”.吴讷为什么有这样的威力?许多人不得其解.有人曾给他总结过八个字:“昌词义色,风采凛然”.就是说,吴讷在当时世风日趋腐败的情况下,能正自身,严于律己,“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着节俭清廉之风. 有一次吴讷巡抚贵州后,准备东返回京时,地方官员为了向他讨好,派人携黄金百两追至夔府给他馈赠.他对这种行贿之举十分反感,但当时没有发作,也没有简单地拒绝.更不像与他同时代的某些赃官那样,谁给送东西都会笑纳然后再痛加揭发,严加惩处,以窃取更好的名声,又以名声索取大利.吴讷接过贿金并未启封,只在上面题诗一首让来人将诗与黄金带回.吴讷的题诗是:
萧萧行李向东还,
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并土物,
任他沉在碧波间.
从此,吴讷题诗拒黄金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12、刘宠克己奉公
刘宠,东汉大臣.字利荣,东莱牟平(今山东东牟)人.历任豫章太守、会稽太守、宗正、大鸿胪等职.
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刘宠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
临行之前,但见几位白发老人,蹒跚而至,结伴前来,说是要为太守送行.刘宠听说,连忙谢过:“老人家若大年岁,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我实在担当不起啊!”老人们说:“以前为官者贪钱恋物,常常闹得鸡犬不宁,百姓寝食不安.自从您任太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乐业.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实感难舍难离,特来专程相送,以表心意.”说着,每人托出一百文钱,要交给刘宠留着途中使用.
刘宠听罢,十分感动地说:“父老们如此过奖,我实在愧不堪言.大家的心意我领受了,这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
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赠送.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这才称谢作别.刘宠见老人们渐渐远去,遂将收下的那几文钱轻轻地投进了河中.
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有人为他起了个美名,叫“一钱太守”.据说,如今浙江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