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话是谁说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04:39:14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话是谁说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话是谁说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话是谁说的?
商君书·更法第一》白话译文\x0d作者 卫鞅(商鞅) 战国秦\x0d秦孝公同大臣研讨强国大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位大夫侍奉在孝公的面前,他们分析社会形势的变化,探讨整顿法制的根本原则,寻求统治人民的方法.\x0d秦孝公说:"接替先君位置做国君后不能忘记国家,这是国君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变法务必显示出国君的权威,这是做臣子的行动原则.现在我想要通过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改变礼制用来教化百姓,却又害怕天下的人非议我."\x0d公孙鞅说:"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不要顾用天下人怎么议论您.何况具有超出普通人的高明人,本来就会被世俗社会所非议,独一无二见识思考的人也一定遭到平常人的嘲笑.俗语说:'愚笨的人在办成事情之后还不明白,有智慧的人对那些还没有显露萌芽的事情就能先预测到.'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讨论开始创新,却能够同他们一起欢庆事业的成功.郭偃的法书上说:'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是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就的礼制."\x0d孝公说:"好!"\x0d甘龙说:"不对,臣也听说这样一句话:'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顺应百姓旧有的习俗来实施教化的,不用费什么辛苦就能成就功业;根据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的人,官吏熟悉礼法,百姓也安乐.现在如果改变法度,不遵循秦国旧有的法制,要更改礼制教化百姓,臣担心天下人要非议国君了.希望国君认真考虑这样的事."\x0d公孙鞅说:"您所说的这些话,正是社会上俗人说的话.平庸的人守旧的习俗,读死书的人局限在他们听说过的事情上.这两种人,只能用来安置在官位上守法,却不能同他们在旧有法度之外讨论变革法制的事.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礼制不相同却都能称王于天下,春秋五霸各自的法制不同,却能先后称霸诸候.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创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只能受法度的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而没有才能的只能受礼制的束缚.受旧的礼制制约的人,不能够同他商讨国家大事.被旧法限制的人,不能同他讨论变法.国君不要迟疑不定了."\x0d公孙鞅说:"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礼制和法度都要根据时势来制定,法制、命令都要顺应当时的社会事宜,兵器、铠甲、器具、装备的制造都要方便使用.所以臣说: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既然如此,违反旧的法度的人,不一定就应当遭责难;遵循旧的礼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肯定.国君对变法的事就不要迟疑了."\x0d孝公说:"好.我听说从偏僻小巷走出来的人爱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多喜欢诡辩,愚昧的人所讥笑的事,正是聪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兴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担忧的.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见的议论言词,我不再因它们而疑惑了."\x0d于是,孝公颁布了关于开垦荒地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