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铺子》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1:11:07
《林家铺子》观后感《林家铺子》观后感《林家铺子》观后感1959年是新中国影史上相当辉煌的一年,这一年诞生了《林则徐》《青春之歌》《五朵金花》等优秀的影片,而《林家铺子》则更成为其中的翘楚.该片改编自矛

《林家铺子》观后感
《林家铺子》观后感

《林家铺子》观后感
1959年是新中国影史上相当辉煌的一年,这一年诞生了《林则徐》《青春之歌》《五朵金花》等优秀的影片,而《林家铺子》则更成为其中的翘楚.该片改编自矛盾同名小说,它不仅以其沉郁的现实主义色彩作了对茅盾作品的形象注解,还呈现出它特别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影片的示范性.笔者看来,所谓现实主义并不仅仅在于作品内容或者时空架构的现实性,而是具备一整套能够穿透历史进行时代本质摹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本文将对该片各项电影元素(剧作、影像、声音、剪辑还有表演)进行考量,去发现它是如何成为一部现实主义影片的典范之作.
从剧作来看,该片讲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发生在浙江杭嘉湖地区一个小镇上的一家普通店铺“林家铺子”倒闭的故事——“倒闭”本身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倒闭.影片围绕着“林家铺子”如何倒闭这一问题,折射出当时的外族入侵、国内政治黑暗、民族工商业的凋敝和农村经济的破产等一系列连带问题.可以看出,“林家铺子”乃是当时广阔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典型性的形象呈现.现实主义讲究“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形象.细节的真实性在这部影片中也得到了切实呈现.现实主义作品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在影片的开始部分,当小镇的各家店铺降价销售迎接年关之时,刻画了一系列农民购买力降低的细节.农民对于琳琅满目的商品是渴求的,然而他们仅仅是看看就匆忙离开.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林家铺子,而是广泛存在于所有商户.农村经济的破产显而易见.第三,作品也呈现出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编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是创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比如对于林老板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影片剧作对矛盾原著的一个显著修改点在于增加了林老板向一个更小的商户王老板索债的情节.说它显著,并不在于情节意义上,而是在于创作者的态度上.通过这一小小的改动,就使创作者对林老板的态度超越了原作中的“可怜”而变得中立.并且通过场面的细致呈现,让人觉得这种态度是真实的、可以信服的.影片的剧作充分遵循了文学现实主义的创作要求,这是影片现实主义的基础保证.
从影像来看,影片的影调浓重而黯淡,有力地创造出影片的悲剧氛围,同时,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写照.这是艺术的写实.影片一开始,小船慢慢摇进小镇,当小船进入一段狭窄的河道,水边的墙壁上呈现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字样,这时,一桶污水倒入平静的河水中,污水冲击河底沉渣泛起,水面浮现出“1931年”,寓意一个黑暗、灾难的年代,污泥浊水泛滥.在现实主义作品中,时代感是重要元素,准确的时代界定和呈现是必不可少的,表现方法却可以多种多样,该片这样一种表现无疑是成功的一种.接下来,摄影机进入林明秀所在的学校,学生们正掀起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穿着日制长袍的林明秀受到同学的指责.随后,摄影机跟随明秀运动,或远景或全景或明秀本人的神情近景,更加细致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图景.在这里,我们看到导演水华对于景别的运用是很讲究的.水华认为,“展现环境一般用全景,介绍人物一般用近景”.水华在这一段影像中的讲究之处在于并不仅仅从大环境角度去介绍时代,他还进入人物的内心,用人物的心理反应去折射时代.除了镜头元素的运用外,影片的布景、道具、服装等美工造型也以它们的精致准确甚至一丝不苟完成了对于时代的呈现,比如林明秀乱翻自己的衣箱那一场戏和难民生活场景的呈现等等.
现实主义不同于写实主义,它并不排除写意性元素的运用.影片在影像上可以看作是完全写实的,但在背景音乐的运用上则是完全写意的.这部影片不同于那一时期的其它影片比如《我这一辈子》的交响乐和《早春二月》的钢琴乐等等,而是完全使用民族音乐作为它的背景音乐,具体来说就是琵琶和二胡乐器的奏乐.这两者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乐器,当它们运用到这部影片中时,形式的意义似乎更大于内容的意义.尽管音乐也含有一定的悲剧力量,但就与故事内容的对应而言,肯定还有更合适的旋律,甚至消除背景音乐也可能会成为更好的选择.在此情形之下,就不得不注意这两种乐器了.我想创作者的本意可能更在于在虚实的映照之间表达他深切的民族关怀.这是作者在他的现实主义中表露出来的政治倾向.
在对现实主义的表现上,该片的剪辑做到了这样两点:摹写现实主义场景,表达现实主义情绪.截取影片开始和结束时的两个场景为例.上文提到,在开始林明秀从学校回家一段中,从她跨出校门到回家的4个镜头时介绍当时社会图景的,这4个镜头在剪辑时用了叠印手法,在视觉上倾向于取消镜头之间的隔离,给人一种整体感,这是出于作者表现小镇“整体面貌”的考虑.在结尾林老板坐船离开小镇一场中,我们看到坐于船上愁眉紧锁的林老板,耳边却仍然传来上一场景中张寡妇的凄厉哭喊,这在观众心理层面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充分感受到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强烈情绪.应该注意到,这里声画分离的剪辑也是写意性的.而在这部影片的高潮段落中,也就是林老板逃走众人索债那一场中,剪辑则把两者归一,短短一场戏使用了56个镜头,频繁切换中既摹写了残酷的时代场景,又激烈地表达了作者愤慨的情绪.
作为影片性格元素的表演,谢添(饰林老板)的加盟让这部影片在现实主义道路上又进一步.林老板是当时民族工商业者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的确有着剥削性的一面,但不可否认,那也是为时所迫,他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受压迫者.因此,简单的处于夹缝中的阶层定位不能成为对他形象理解的全部.谢添的把握是准确的,那就是一个人,一个为生存而劳碌的人.因此,谢添的林老板勤勤恳恳;因此,于会长向他表露卜局长的讨妾愿望时,他会下意识地说不;因此,朱三太像他讨要红利时,他没有概念化的去表现凶狠.谢添的表演是内敛的,是性格的,他塑造的林老板既在人物形象的真实层面上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意图,又在工商业者代表的层面上塑造了一个带有共性的典型形象.
综上所论可以看出,《林家铺子》之所以成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典范影片,首先得益于现实主义题材的选取,而意旨明确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就等于说它是完美的,在表现手法方面,有许多地方是可以去更加完善.现实主义是电影世界中相当主要的一种样式,前人已有杰出贡献,对它的挖掘则需要千千万万影人的继续努力,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