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论积贮书)中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怎么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6:35:05
贾谊(论积贮书)中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怎么翻译贾谊(论积贮书)中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怎么翻译贾谊(论积贮书)中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怎么翻译翻译:  (这两种)祸害公然流行,没有人制止它  原文  管子曰(1

贾谊(论积贮书)中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怎么翻译
贾谊(论积贮书)中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怎么翻译

贾谊(论积贮书)中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怎么翻译
翻译:
  (这两种)祸害公然流行,没有人制止它
  原文
  管子曰(1):“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 贾谊故居
  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2)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3).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4).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5);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6).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7),莫之振救(8).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9)!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10).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11),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12).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13)?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之(14)?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15);罢夫羸老,易子而其骨(16).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17).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18),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田,皆著于本(19);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编(20),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21),窃为陛下惜之.节自《汉书·食货志》
  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实而知道礼节.”百姓不能自足却可以治理的事,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古代的人说:“一个农夫不种地,就有人挨饿;一个农妇不织布,就有人挨冻.”生产(物资)有时间限制但是消费没有限度,那么生产能力必定穷尽.古代治理天下,最精细最周全啊,所 以它的积蓄足以依靠.现在丢弃根本而趋向末技,吃饭的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啊;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也)是天下的大祸啊.(这两种)祸害公然流行,没有人制止它;国家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拯救它;生产的很少但是消费的很多,天下财产怎能不竭尽?汉朝成为汉朝,将近四十年了,公家和私人的积蓄,还可(让人)哀痛.天错过农时不下雨,百姓将疑虑不安.年岁很坏没有收成,(朝廷)卖爵位(穷人)卖子女.已经听到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天下危急到这种地步而君王不惊慌的?世间有荒年丰年,是自然的常态,夏禹、商汤(都)遭受过(荒年)啊.假如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救济(百姓)呢?突然间边境有了急事,几千、几百万之兵众,国家用什么给他们发放粮饷?兵灾、旱灾相继而来,天下(财物)大大缺乏,有勇气有力量的聚集暴徒而横行劫击,身体衰弱的、年老的人交换子女而咬他们的骨肉;政治没有完全通达啊,远方的能有二心的人,(就)一道发难而争着起兵了.才惊恐而想办法对付他们,哪里还来得及呢?积蓄(这件事),是天下的命脉啊.如果米粟多而财物有余,做什么而不成 相关图书
  功呢?用它来攻就能获得,用它来守就能坚固,用它来作战就能获胜.使敌对的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什么(人)而不到来?现在驱使百姓而回归到农业上,都附着在根本(事业)上,使天下人自食其力,(从事)工商业和吃闲饭的人,转过来回到农田,那就积蓄充足而人们(都)乐得其所了.(本来)可以达到富足安定天下,却竟然造成这种令人危惧的情形!(臣)私下为陛下痛惜.
  注释

贾谊(论积贮书)中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怎么翻译 英语翻译故其畜积足恃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 《论积贮疏》 古汉语题号:1 题型:多选题(下列句中,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加“之”或“是”的句子是a、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c、 英语翻译一.《谭嗣同》1.此国之所以不昌也2.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3.汉人未可假大兵权二.《指南针》后序1.北邀当国者相见2.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三.《论积贮疏》1.残贼公行,莫之或 英语翻译1.史记.管婴列传 2.论积贮疏 3.订鬼4.张衡传 5.谏逐客书 6.论盛孝章书 比较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的异同 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什么句式(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2)居则曰:“不吾知也.” (3)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 《岳阳楼记》中“嗟夫!(),或异二者之为. 《伤仲永》中,“或以钱币乞‘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或异二者之为’中‘或’的意思 《鲁人徒越》中或谓之曰的或是什么意思 中苟或不然,人争非之的或什么意思? “莫或使之,若或使之”如何翻译? 《童趣》(沈复)问题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含义①事外之趣②昂首观之③为之依然称快④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将下列句中 之 字用法相同或相近的进行归类.(1)是吾剑之所从坠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而置之其坐 (4)至之市 (5)而忘操之(6)返归取之 (7)何不试之以足用法相同或相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时人莫之许也B.其子杀人/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C.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D.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仲永(之)通悟B.忽啼求(之)C.余闻(之)也久D.或以钱币乞(之) 劝学中:“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中“之”是什么意思或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