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正确运用赏识教育策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20:49:34
家长如何正确运用赏识教育策略
家长如何正确运用赏识教育策略
家长如何正确运用赏识教育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赏识教育的理念如春风般吹进了人们的心田.它是顺应时代潮流,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心灵的呵护,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倡导成长的快乐与喜悦.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学生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能激发学生的心理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为驱动学生学习的马达,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轻松、自信、快乐的氛围中激发对事物的兴趣,唤起对学习的欲望,满足成就自我的需要.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赞赏一次鼓励,都能让学生鼓满自信的风帆,燃起希望的火花,学困生如久旱遇甘霖,优秀生如丽日沐春风.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让老师多洒一点赏识的阳光给自己?于是课堂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好优秀啊!”等等这些赏识用语不断被老师们重复着,期望像魔法一样在学生身上发生效力.但结果并不如期望中的那样,不少学生听多了这样的表扬,有的觉得老师是言过其实或言不符实,自己并没有老师说的这么好;有的听了面无表情,麻木不仁,不能在心中激起一丝涟漪;有的甚至在心里暗笑:看,老师又在滥用表扬了!
误区之一:“表扬即赏识”. 这种认识是把表扬等同于赏识,认为表扬就是赏识.这是对赏识概念的错误的、停留在表面意义上的肤浅理解.以为表扬就是赏识,赏识就是表扬,把赏识表面化,简单化,机械化,模式化,静止化,理解为只要对学生多口头表扬就行了.以为多表扬学生,学生就会高兴,就会增强信心,就有学习动力,而不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学习生活习惯,没有认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学生,理解学生.把赏识理解为表扬,就不理解赏识包含有更丰富的内容,就容易走入为表扬而表扬的教育误区.
误区之二:表扬泛化.
是指空泛地、笼统地、抽象地表扬学生.表现为表扬语言单调、重复、空洞、无个性、无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个体的性格特征、心理特质、品行道德、智力特点、价值观等的不同,导致学生各方面千差万别.面对多样化的教育个体,如果教师都用简单而笼统的表扬语来表扬学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那么肯定会无的放矢,效果不佳.比如,有个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成绩一向就不好,写《老师带我们去春游》一文时,由于老师事前指导详细、到位,这位学生相比以往的作文来,写得要好很多.结果这位老师为了鼓励他,说了一句:“啊,小昊,你将来一定是个当作家的料!”这样的夸张性表扬,让小昊觉得很别扭,感觉不真实,有虚假的成份,学生不能老师这儿得到正确而客观的评价.再比如,不管是谁,老师一看到学生有点小小进步,就竖起大拇指、亮起眼睛说“你真棒”,这类简单的表扬听多了,就会产生厌倦感、疲劳感,大大降低了表扬的功效.
误区之三:表扬过度.
表扬是教育教学中可或缺的手段,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是学生的心灵催化剂.但凡事要有个度,并不是表扬越多越好.有些老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什么事都容易做过了头.表扬多了,特别是司空见惯、唾手可得的表扬,就显得泛滥,毫无价值,降低了学生对表扬的敏感度和接受程度.学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容易失去学习动力的激励作用.
表扬过多,还会使有的学生过分依赖表扬,容易为表扬而做事,把表扬当作做事的目的,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小学生,由于自身的评价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就会过分依赖于这种外部的认同,并被这些外部因素所控制.一旦缺乏,就会有某种与药物依赖相似的症状,出现动机匮乏、兴趣下降、目标丧失等的危机.
表扬过多,还会使有的学生变得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听不得善意的批评.或者被批评了容易产生受挫感,伤及脆弱的自尊,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也因为他习惯了被表扬,一直被优越感、自豪感包围着,变得妄自尊大,骄傲自满,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不容易建立起正确客观的自我意识.
误区之四:“赏识就不能批评”.
在人们的理解中,一提到赏识教育,就和欣赏、赞赏、鼓励、表扬联系到一起,认为这些属于赏识教育体系的内容.但如果说赏识教育也包括批评,恐怕不太容易理解.也正是由于没有正确地理解赏识教育,所以,会出现“唯赏识”论,把赏识看成教育的法宝,无限夸大赏识的作用,以为赏识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样的认识是偏颇的,不完整的.
传统的教育中,老师不重视对学生的赏识、对人格的尊重.自从赏识理念深入人心后,有的学校规定不准老师运用惩罚和批评.比如,不能严厉批评,不能适当惩罚,温和有余而严厉不足,而这样做的后果是,让个别学生肆无忌惮,目无尊长,不守纪律,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让老师威信扫地,尊严贬值,教育走向了另一极端.
(一)不能把赏识理解为表扬.
赏识不是表扬,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表扬是用得最多的手段,却又是不易操作好、把握好的方法.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而表扬是:对好人好事公开赞扬,即对行为的赞扬.通俗地讲,“赏”是欣赏,“识”是认同,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欣赏孩子,认同孩子.赏识其实就是一种心态,包括爱、理解、尊重、信任、认同、接纳、宽容、鼓励等等,而表扬是赏识的一种外化手段,一种具体的教育方式,说到底只是一种评价,基本是通过语言(也包括身体语言)来传达成人对孩子的态度.这是不同的概念.把赏识等同于表扬,是将赏识当作了一种手段.赏识的确可以用表扬这一方法来实现,但赏识决不是表扬.赏识包括表扬,它的外延也大于表扬,内涵也比表扬更丰富.表扬是赏识教育这颗大树上的分支.可以这么说,以赏识的心态巧妙地运用表扬的方式,来达到赏识学生的目的.
如果说表扬是外显的,那么赏识就是内在的;表扬是单一的手段,赏识有丰富的内涵;表扬是对对方已有的东西的肯定,而赏识则更多地包含了对对方在今后发展中的期待.真正要做到赏识,仅有表扬还不够.还要有关爱,欣赏,从内心真正地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的爱心,用宽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学生,用欣赏而不是抱怨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信任而不是怀疑的心理来相信学生可以变好.赏识就是无条件地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潜力,理解个性;就是有策略地激励,耐心宽容,友情提醒[1].赏识名师周弘说:家长应该用一种“花苞心态”去教育孩子,学会赏识孩子,善待他的缺点,孩子一定会像花苞一样开花结果.因而,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在学生的缺点中发现优点,放大优点,通过赏识来淡化甚至消除学生身上的缺点,运用智慧把缺点转化为优点,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表扬要讲究技巧.
表扬要有客观真实性,准确公正,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从你这儿真正得到肯定和认同,同时也体现出老师的真诚、真心;表扬要有丰富性,要注意语言的多样化,个性化,避免单一重复,多揣摩富于变化的、真正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表扬的最佳功效,才能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表扬要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当地进行有的放矢的表扬.
有个叫伟涛的学生,成绩很糟,调皮捣蛋,经常欺负同学,尤其是上课不专心,坐不住,经常做小动作,捣乱.老师头疼,同学讨厌.罚站过,训诫过,家长请过,都没用,后来有个姓郑的老师改变了方式.那一节课是公开课,教室后面坐着几个听课老师.公开课上伟涛会收敛很多.但一样不专心听课,心思早飘到云霄天外,只是手脚不动罢了.郑老师抓住他在别人看来似乎在专心听课的时候,开始了他的计划:突然停下正在讲的课,兴奋地大声说:“我发现伟涛同学今天上课听得非常专心,从来没看到他这么认真听我的课,老师今天好高兴好自豪,原来我的课这么受听!”伟涛一听,一下子愣了,此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他的脸“刷”地红了.后来的时间里,课听得很认真了.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一上完课,郑老师把伟涛叫到办公室,趁热打铁地表扬:“伟涛,真的谢谢你!”“谢我?”他又愣了.“你想,今天是我的公开课,后面这么多老师在教室后面听我的课,你这节课很安静,真给我面子.又听得这么认真,让我觉得,我的课好受同学欢迎.你说,你不是给我长面子吗?我能不谢你吗?”伟涛的脸又红了.他知道自己并没有真的听课,但老师却这么相信他,不由得感动起来.觉得这位老师这么看得起他,又像朋友一样和他说话.打这以后,伟涛在他的课上听得最专心,爱上了这门学科,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批评要讲究策略
其实,赏识教育也包括了批评、惩罚,批评惩罚属于赏识教育的内容.赏识教育从来不排斥批评,而是让批评更加有力;赏识教育从来不担心学生遭遇挫折,而是让孩子在挫折中更加奋发向上.学生做得好,自然要表扬他,要欣赏他;没做好,也要批评他,甚至惩罚他.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当老师真正在信任学生,从内心深处深爱学生、赏识学生,从为学生负责,帮助扶正去邪的角度来实施批评和惩罚的时候,学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配合惩罚.如果不尊重学生,即使他在学生面前说尽花言巧语,极尽“赏识”吹捧之能事,也不会赢得学生的感激和认同,更不用说惩罚会激起学生的反抗了.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做好孩子,只要你能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他好,是在帮助他成为真正的好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无论怎样惩罚,你都是爱他的.那么从这种意义上说,惩罚也会成为赏识的一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2]所以,批评和惩罚都是必须的.出发点同样是为了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健康成长.如果表扬是糖,那么批评就是盐;有和风细雨,也要有一定的闪电雷鸣.总之,都归于一个“爱”字.因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
但批评、惩罚也不等于体罚、棍棒教育,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视,伤及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信心.批评、惩罚的出发点也是爱,本质更是爱.
赏识教育需要批评,批评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脾性来批评学生.比如,对于爱面子的学生,可采用委婉的、不伤自尊的批评方式;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暗示的、较温和的批评方式.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做到让接受批评者心服口服;对于承受能力较小的幼儿要采用先扬后抑或含蓄轻松的批评方式.有的也可以采用寓批评于表扬,明表扬实批评的方式,让学生到感到内疚,充满歉意,“唤醒他心中的‘好孩子’,打碎他心中的‘坏孩子’”(周弘语).要学会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找到教育的契机,从缺点中找到闪光点.不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接受善意的批评.讲究方法的批评,才会使得教育方式艺术化、有温情、轻松易接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门内涵丰富、科学的教育.教育者仅仅知道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着赏识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得好是利,用不好是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任何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就看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艺术水平.要透彻理解赏识的概念,摸清赏识教育的本质,才能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直抵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