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石鼓文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1:05:22
欧阳修石鼓文译文;
欧阳修石鼓文译文;
欧阳修石鼓文译文;
原文见欧阳修全集
卷一三四·集古录
【集古录目序〈此序已载本集卷四十二,今存目删文.〉】
【集古录目序题记】
昔在洛阳,与余游者皆一时豪隽之士也,而陈郡谢希深善评文章,河南尹师鲁辨论精博.余每有所作,二人者必申纸疾读,便得余深意,以示他人,亦或时有所称,皆非余所自得者也.宛陵梅圣俞,善人君子也,与余共处穷约,每见余小有可喜事,欢然若在诸己.自三君之亡,余亦老且病矣.此叙之作,既无谢、尹之知音,而《集录》成书,恨圣俞之不见也.悲夫!嘉八年岁在癸卯,七月二十四日书.
.
.
【石鼓文】
右《石鼓文》.岐阳石鼓初不见称于前世,至唐人始盛称之,而韦应物以为周文王之鼓、宣王刻诗,韩退之直以为宣王之鼓.在今凤翔孔子庙中,鼓有十,先时散弃于野,郑余庆置于庙而亡其一.皇四年,向传师求于民间,得之乃足.其文可见者四百六十五,不可识者过半.余所集录,文之古者,莫先于此.然其可疑者三四:今世所有汉桓、灵时碑往往尚在,其距今未及千岁,大书深刻,而摩灭者十犹八九.此鼓按太史公《年表》,自宣王共和元年至今嘉八年;实千有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细而刻浅,理岂得存?此其可疑者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与《雅》、《颂》同文,而《诗》、《书》所传之外,三代文章真迹在者,惟此而已.然自汉已来,博古好奇之士皆略而不道.此其可疑者二也.隋氏藏书最多,其志所录,秦始皇刻石、婆罗门外国书皆有,而犹无石鼓.遗近录远,不宜如此.此其可疑者三也.前世传记所载古远奇怪之事,类多虚诞而难信,况传记不载,不知韦、韩二君何据而知为文、宣之鼓也.隋、唐古今书籍粗备,岂当时犹有所见,而今不见之邪?然退之好古不妄者,余姑取以为信尔.至于字书,亦非史籀不能作也.庐陵欧阳某记,嘉八年六月十日书.
全文太长,大致意思说下吧:岐阳石鼓当初并没有人提及过,到了唐朝的时候开始大肆宣扬起来.韦应物(唐朝诗人)认为是周文王制的鼓,周宣王铭的文;韩愈(字退之)只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鼓.在陕西凤翔的孔子庙中,此鼓有10面,早先的时候荒弃在郊野之地,郑余庆把他们安置在了凤翔孔子庙中,却丢失了1面.直到皇四年,向传师才在民间找到丢失的那面,这样才又凑足了10面.鼓上的铭文可以看见的有465个,其中大多数都不能辨识了.我所收集记录的文字中,没有比这个更古老的了.
但是还存在三四处疑点:现在(指北宋时期)汉朝桓帝、灵帝时候的碑还在,那时候的碑文刻得又大又深,距离欧阳修生活的年代还不到1000年,但是字迹十有八九都看不见了.但按照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中《年表》的记载,从宣王共和元年到北宋皇四年,已经有1914年了,石鼓文铭刻的又细又浅,怎么能保存下来呢?这是疑点一.
石鼓文上的字虽然古老却很讲究语法,词句和《诗经》中的《雅》、《颂》一样,然而在《诗经》、《尚书》所流传下来的文字之外,夏商周三代的文章真迹还留存的,只有石鼓文罢了.但是自汉朝以来,精通历史、偏好稀奇的人都略过,没有提及的.这是疑点二.
隋氏藏书最多,藏书中所收录的,除了秦始皇刻石外,连婆罗门(今印度一带)的外国书一类的都有,却偏偏没有石鼓文.遗漏下距离近的,却记录下距离远的,不应该这样啊.这是疑点三.
唐朝传记所记载的年代久远、稀奇古怪的事情,一般多是虚妄荒诞的难以让人相信,况且正式的史书、传记上没有记载,不知道韦应物、韩愈二人根据什么知道的是周文王、周宣王时期的石鼓.隋、唐时期,古今书籍以及基本完备,难道是(什么资料)当时还能看到,而今天已经遗失看不到了吗?但是韩愈是爱好历史、不会胡说的人,我姑且以他的说法为可信吧.至于石鼓上的文字书法,也是除了周朝的史官不能写的.
庐陵欧阳某记,嘉八年六月十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