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02:22:35
“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天下有道,摘要:老子《道德经》中有“却走马以粪”一语,历来有不同解释,本文以”肥田说”为是,所谓“肥田”,即中外农业史上普遍存在的将家畜停留在大田中,通过遗撒粪便,而直接给大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
摘要:老子《道德经》中有“却走马以粪”一语,历来有不同解释,本文以”肥田说”为是,所谓“肥田”,即中外农业史上普遍存在的将家畜停留在大田中,通过遗撒粪便,而直接给大田施肥的一种作法.这是一种原始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却走马以粪” 早期施肥方法
老子《道经德》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这句话中的“却走马以粪”历来注释家有不同解释.要言之,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耕田说.辜正坤英译作:“the battle steeds are returned to farmers for tilling the fields.”[1]马用于耕田在欧洲非常普遍,在中国虽不如牛耕普及,但也有记载,如《盐铁论·未通第十五篇》:“文学曰:……往者未钱吴越之时,……布帛充用,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又《盐铁论·散不足第二十九》:“贤良曰:……古者,诸侯莫不秣马……故行则服轭,止则就犁.”这里说的往者与古者当指汉代以前.汉代以前或曰先秦时代,早已使用了牛耕,使用马耕也是可能的.只是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来看,先秦时期仍是以人力操作的耒耜耕作为主,即便是在犁耕得到普遍推行以后,也主要用的是牛来牵引,马主要用于骑乘,因此,游修龄认为,马耕不足为训,即令春秋战国时已有马耕,这“走马”也无法与“以粪”连在一起.[2]这里我也同意这种说法.
二是播种说.《道德经》有个版本(傅奕本)中,“粪”作“播”.清人毕沅曰:“粪、播,古字通用.《玉篇》:播,种也.疑老子此处或有播种之义.”《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也认同这一观点.书中特别提到《孟子》中的“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滕文公上》)和“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万章上》)认为其中的“粪”都应该读为“播”,才能文从字顺.[3]新近游修龄又撰文考证,也认为这里的粪是播种的意思.他根据对粪、番和播三字字源的考证,得出结论认为,播的初文是”番”,而番的字形在金文中与粪的上半部分(即米田)相似,再在下面加共(双手),便成粪.番和粪古代属同音通假,故”却走马以粪”,也即“却走马以番(播)”,意思是“骑马播种”.游先生还在文章中提到了上世纪50年代新疆伊犁地区牧民骑马播麦和《聊斋志异》中“骋如撒菽”的例子,作为证据.[4]
但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以为粪和番(播)通假是说得过去的,尤其是在证明粪和番(播)同音之后.但我认为如果粪字本身就可以解释,就用不着强作通假.毕竟在先秦时代,粪字除了粪除(淸除)的本义之外,也已出现粪肥之义,如《韩非子·解老》“积力于田畴,必且粪溉.”《荀子·富国》“掩地表亩,剌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之事也.”还有《礼记·月令》中的“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剃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强”等.
我以为本句中“粪”解释成播种是不成立的.首先,《老子》的诸多版本中仅有个别版本将“粪”作“播”,大多数版本(包括古籍中引述或提及这段相同内容的文字都是“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也都无一例外地作“粪”,[5]“粪”字应是《老子》原文;其次,粪的本义虽然是“抛弃”、“清除”,在动作上与播种有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先秦典籍中,“粪”字可以用“清除”和“施肥”来解释的例子很多,但引申为“播种”并不多见;即便粪与播通,但古人在提到播种时,除了“播”字之外,还有“种”字,而“种”与“粪”并不存在通假.第三,“农学卷”虽然认为“粪”作“播”解,但书中又说,“粪”和“播”相通,和原始的施肥方式有关,书中说:“我国上古没有独立于播种之外的耕作,因此最初的施肥方式大概是把肥料和种子混和在一起播种,而不可能象后来那样把基肥施放到田中,然后再进行翻耕.这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所谓‘种肥’.施肥和播种合二而一,所以‘粪’和‘播’在一定条件下也就可以通用了”[6].似乎有点自相矛盾.第四,《孟子·滕文公上》的“凶年粪其田而不足”,亦即“凶年播其田而不足”,也难以成立,因为《孟子》其它章句中并没有以“粪”代“播”的迹象.如孟子曰:“……今夫麰麦,播种而耘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7] 又《说苑·建本》转引云“孟子曰:人知粪其田,莫知粪其心.粪田莫过利苗得谷,粪心易行而得其所欲.”这里的“粪”明显是指粪肥的粪.其它先秦文献中也没有以“粪”通“播”或“种”的迹象.如,“汝后稷,播时百谷”(《尚书·舜典》)“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尚书·大诰》)“稷降播种,农殖嘉谷”(《尚书·吕刑》).“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诗经·甫田之什·大田》)“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诗经·生民之什·生民》);“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经·臣工之什·噫嘻》).第五,走马播种不太符合情理.的确,走马播种可以提高效率,这使我想到了现代的“飞播造林”,在一些人迹罕至的高山峻岭,通过飞机播种,可以大大提高造林速度.但是农业和林业有所不同,飞播造林之后,一般不需要人工管理,让其自生自长,直到采伐,至多在虫害多的年份也采用飞机喷洒农药的方式灭虫.农业则不同,除了播种之外,还要整地、施肥、灌溉和收割等许多环节,即便是在原始农业阶段也离不开整地和收割这样一些基本环节,而在这诸多的环节中,播种(特别是撒播)是相对轻松的,用不着图方便省力来提高效率.同时,骑马下种也会对整地和收获等提出更快的要求.首先整地速度也要快,只有这样才能整出足够的用“马”之地,如果面积不太,似乎用不到上马;其次,收割的速度也要快.而这两点似乎是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做到的.如果说要提高效率的话,应该首先从整地和收获下手,不知道在骑马播种的情况下是如何解决整地和收获问题的.即便是在原始粗放的农业情况下,不需要整地,收获也是不可少的,否则就不能称为农业了.如果播种说可以成立,倒是有一种可能走马播种,即播种不是为了收获农作物,不是为了收成,而是为了圈地,即所谓的“跑马圈地”,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随手撒下一些种子,等到长出以后便成为圈地的标志.还有一种可能是骑着马去播种,而不是骑在马上播种.就如同现在的一些农民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去田里,到了田里以后就来干农活.
三是肥田说.“粪”字在这里作动词,意思是“以粪粪田”,相当于现代人们所说的给田施肥.但这个解释对走马与“以粪粪田”的关系没有说清楚.尤其没有说明马是如何以粪粪田的,是以马粪为肥料呢?还是用“走马”拉肥料呢?[8]宋代朱熹就是用马拉肥料来解释的.他曾在江西见有所谓“粪车”,据此他认为,“却走马以粪”是“以走马载粪车”的意思,[9]译成白话则是“用走马拉粪车”,现代注释家也有采用这一说法的,认为是“运粪肥田”.[10]这个解释虽然说明了马与粪的关系,但《道德经》各家的版本中“粪”字之下,并无“车”,因此,人家都不知道朱熹作此解的依据是什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认为,朱熹此处还是将“粪”当作肥料和施肥来解释的.
四是种田或耕种说.对于“却走马以粪”, 任继愈译作:“把战马用来种田”;[11]周生春译作“将驰骋的战马用于耕种”;[12] “种田”或“耕种”都很含糊,通常从耕地、播种、施肥、除草到收获,都属于种田的范围.在对“却走马以粪”没有确切的解释之前,笼统地译成“种田”,“耕种”或“耕田”对于帮助普通读者理解《老子》原文是有益的,但从研究考释来说,是不够的.
本文以为,肥田说可能比较符合老子的本义.“却走马以粪”,说白了就是“让马去肥田”,或“让马去给田施肥”的意思.给土地施肥,古称“粪壤”,粪即肥料,这种肥料最初是屎,即人和动物的粪便,现在仍称为“大粪”,甲骨文和金文中,粪字上部的“米”,写作“矢”,而矢与屎又是同音通假.[13]具体到本句中就是“马粪”或“马屎”.
古代农业中用到许多动物粪便.对马粪似乎“情有独钟”.如《论衡·商虫》说:“《神农》《后稷》藏种之方,煮马粪以汁渍种者,令禾不虫.”《神农》是先秦古农书,见于《汉书·艺文志》,与之并提的“后稷”,当系古农书无疑.[14]由此可见,古人对于马粪的利用由来已久.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陕西省米脂县、绥德县和山东省滕县发现了多块拾粪画像石,画像中所拾粪的对象无一例外的都是马粪(见图),很可能就是汉代人对于《道德经》“却走马以粪”的图解.汉代实行黄老政治,应该是汉人作这种图解的背景.
长期的使用,使得古人在马粪的利用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马粪用于催花,《种艺必用》载: “用马粪浸水,前一日浇之,三、四日方开者,次日尽开.” 马粪用于种竹.《月庵种竹法 》: “深阔掘沟,以干马粪和细泥填高一尺.无马粪,砻糠亦得.夏月稀,冬月稠,然后种竹.”用于苎麻越冬保护,《农桑辑要》 :“至十月,即将割过根茬,用牛、马粪厚盖一尺,不致冻死.”《群芳谱》也有同样的记载,“十月后用牛马粪盖,厚一尺,庶不冻死.二月后,耙去粪,令苗出,以后岁岁如此.若北土,春月亦不必去粪,即以作壅可也”.马粪用于种蔬菜,《王祯农书》:菠菜,“以干马粪培之,以避霜雪”,韭菜,“冬月以马粪覆之”,或“至冬移根藏于地屋荫中,培以马粪.”[15]《本草纲目》:“燕京圃人又以马粪入窖壅培,不见风日,长出苗叶皆嫩黄色,脆美无滓,谓之黄芽菜,豪贵以为嘉品,盖亦仿韭黄之法也.”[16]到明清时期,虽然农区养马不多,但马粪仍然是重要肥料.如所谓的“熟粪之法”中就提到: “多粪各入骨同煮,牛粪用牛骨,马粪用马骨之类.人粪无骨,则入发少许代之”.[17]中国农民对于马粪的利用甚至对邻国也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