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如何落实学习目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2:38:49
思想品德教学如何落实学习目标
思想品德教学如何落实学习目标
思想品德教学如何落实学习目标
开放的教学目标,按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新的课程改革一大亮点就是学科教学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要关注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下面我就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几个小片段,谈一谈自己在落实德育目标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提供给各位老师一起探讨研究,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一、现身说法,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思想品德课程中最基础的目标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而在座的各位骨干教师的人格形成过程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宝贵教学资源.我们经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学习过过程中,如果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点,相信离我们德育目标的落实也就不远了.关键是如何做到“亲其师”?我在这方面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结合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与学生一同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故事,也就是“现身说法”.每位老师都有过自己的中学时光,回想那时的我们,有着和学生们类似成长的快乐和烦恼,也有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那么就将自己的这些故事、这份感悟再加上成人的理性的思考来引导我们的学生,它比起一些名人的事例,来得更加亲切,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到平等、信服,.
比如在学习《生活处处有情趣》这一项目时,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大部分学生此时对“什么是情趣”,只是从资料中查来的一些抽象语言,了解得不是很透彻,更不要说德育目标的落实了.针对这一难点,我想到了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收集树叶标本.于是就将自己这些年来收集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树叶标本以及利用这些树叶做的卡片拿到了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讲述自己在每片树叶和卡片背后收获到的快乐、亲情和友谊.但丁说“一看见花,我就放慢了脚步”,对于美的事物大家是相通的.看着一片片普通而又美丽的叶子,听着老师成长的故事,聪明的学生马上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情趣”,用学生自己的话来总结,那就是:通过做这些事情,让自己体验到快乐.学生们的思维也就豁然开朗起来:有的学生谈到了父母的生活情趣,有的学生说到了自己.在学生们的畅所欲言中,很多同学感受到高雅情趣的熏陶.最令大家感触的是,在谈到庸俗生活情趣时,有一名学生勇敢地剖析自我,也来了个现身说法.他讲道自己在小学四、五年级时沉迷于网络游戏,连续在网吧呆了三天,花费了两千多元钱,身心疲惫,自己的手也变成了“鼠标手”.在大家看着他的“鼠标手”发出笑声的同时,更发人深省,有些同学不自觉地偷偷看了看自己的手,相信那一刻“摒弃庸俗情趣”的课标要求已经深入到学生的内心.
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同样的,教师用自己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引导我们的学生,学生也会“随”老师的.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最喜欢老师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老师同我们交流的是表情,是心灵,我们感到可以敞开心扉与老师平等对话,也受到了教育.”
二、课堂教学与主题班会相结合,拓展德育空间
所谓主题班会,它主要是围绕一个专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自己组织领导、采取各种形式,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依靠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一种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一些有着班主任经验的老师或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很多时候,班级召开的主题班会内容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异曲同工,甚至于有时班会内容就是我们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所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就是一致的.有时思品课一个项目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课堂学习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较好地完成知识能力目标,可能就对德育目标的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这时,与之相对应的一堂好的主题班会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提供了拓展的平台.
例如:“关于交往问题”“如何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是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迫切需要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的教材设计了《友谊伴我行》这一单元,其中《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项目着重从平等、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关爱、帮助这七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应该说这七个方面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大有文章可做,一节课下来,感觉学生还有很多话要说,还有一些困惑没有解决,产生情感上的迫切需要.抓住这个教育契机,一次名为“友谊之树常情”的主题班会召开了.首先是一段诗朗诵和小品表演,学生们以自己的各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明他们在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交往中所遇到的具体困惑和烦恼;然后进入全班活动的中心环节——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大讨论,针对刚才呈现出的具体问题,寻找各种解决的具体方法,由学生主持人进行归纳总结;接下来的“我想对你说”,通过好朋友间的互相倾诉,巩固了友谊,化解了矛盾,使整个班会进入高潮;最后主题班会在周华健的《朋友》中结束.
这堂班会正是对我们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解决了学生们交往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三、创设课堂情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优化德育环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让学生到广阔天地去,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提升生活经验,在宽松、平等、愉悦的情景氛围中去感受、去思维、去认识、去实践,是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我们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所向往的教学方式.但是现实又往往制约着我们:到企业去参观访问吧,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企业接待问题、时间问题等等,不是我们一名普通思品课老师所能决定的;布置一次社会调查活动,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做到,但很多学生以“作业多”为理由就搪塞过去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一方面在尽力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的同时,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将实践活动搬到课堂上来,进行模拟体验,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体验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探究,并通过有效组织和适时点拨,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如何创设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在座的各位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运用故事铺垫、音乐渲染、小品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情智,促进学生感悟,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角色,为他们创造选择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机会.曾经观摩过临沂三中 孙桂松 老师执教的一堂《模拟法庭》效果就很好.通过模拟对一件典型案例的审理,再现法院庭审的过程,使学生真实体验到正义战胜邪恶的力量,更加深刻体会到法律的威严,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感觉不只是这堂课本身,就是学生们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达到实践活动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
四、善于发现利用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容
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思想的火把熊熊燃烧?很多时候我们要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创设特定氛围,以唤起学生的热情.而教育资源的获得,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开阔思维,做一个“有心人”
1、关注学生
有人说:十几岁孩子的心扉是一扇玻璃做的门,里面的人在好奇的看着外面的世界,而外面的人也可以通过玻璃看到里面的人.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关注学生,从正在发生、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资源,总结这个年龄段孩子共性的东西,提炼成典型的案例资料,结合教材内容,用于平时课堂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拨动学生的心弦,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
2、关注时政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仅是思想品德课的要求,同时也为优化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大的环境.比如八年级教材中的《养成亲社会行为》一项目,一直是学习的难点,但结合“汶川地震”中志愿者的行为,学生们自发为灾区捐款的行为,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每个学生联系实际真正理解,也做到了亲社会行为,接受了一次爱的教育.正在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更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3、善用资料
丰富的教育资源来自很多地方.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要用好教科书.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操作性较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栏目不可丢,它可以让学生在动与练的过程中去感悟、去体验;要善于发现我们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拓展教材.比如说七、八年级的《实践活动》教材,里面的很多活动,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设计环节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有很大启发.
当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中,有一些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首先是德育目标落实的长期性.众所周知,一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学生能够有所思、有所悟,心灵有所触动,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而这点滴的感悟终会汇总成涓涓细流,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其次,三维目标的落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理论素养;具备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具有广博的知识,平时要注意点滴的积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携起手来,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在新课标要求下,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相信我们的学生终会成长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之人.将来有一天谈论起我们,学生们也会由衷的说一句:那是一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