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现雾时往往是低气压控制该地区?某地出现大雾天气时,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会伴有低气压?还有请介绍一下雾的形成与气压知识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5:26:44
为什么出现雾时往往是低气压控制该地区?某地出现大雾天气时,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会伴有低气压?还有请介绍一下雾的形成与气压知识的关系~
为什么出现雾时往往是低气压控制该地区?
某地出现大雾天气时,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会伴有低气压?
还有请介绍一下雾的形成与气压知识的关系~
为什么出现雾时往往是低气压控制该地区?某地出现大雾天气时,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会伴有低气压?还有请介绍一下雾的形成与气压知识的关系~
“出现雾时往往是低气压控制该地区”,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
就拿最常见的辐射雾来说,它经常出现在秋冬季节(空中高压控制、地面为弱气压场)晴朗微风的夜晚.我们经常在一些媒体上看到“连日大雾引发低气压”这样的说法,同样都是一种误导,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与雾(辐射雾)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①冷却条件: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地面散热迅速,使近地面气层降温多,有利于水汽凝结.当低空有辐射逆温形成时,有利于近地面层大量雾滴聚积于逆温层下而形成辐射雾.
②水汽条件:近地面层水汽充沛时,气温稍有下降就会使水汽凝结.湿度越大、湿层越厚,就越有利于形成雾.当空气被雨和潮湿的地面增湿以后,对形成此类雾特别有利.
③层结条件:近地面气层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时,就有利于水汽和尘埃杂质的聚集,如又有辐射冷却作用便易于水汽凝结形成雾.当气层不稳定时,就有利于上下层热量的交换和水汽扩散,而不利于雾的形成.
④风力条件:静风有利于形成露、霜或浅雾,但不利于形成雾;微风(1-3米/秒)对雾的形成最有利.要形成一定强度及一定厚度的辐射雾,仅有辐射冷却还不够,还必须有适度的垂直混合作用相配合,以便形成较厚的冷却层.空气静稳时,垂直混合太弱,不利于形成辐射雾,而风速过大(>3米/秒)及温度层结不很稳定时,垂直混合又太强,也不利于形成辐射雾.
也就是说,雾的形成除冷却、加湿、凝结核条件外,和弱气压场密切关联,而不是其气压的高低;造成低气压的原因也不是大雾.
问题的关键是不要混淆低气压和弱气压场这两个概念.
参考资料: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
全部展开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至于雾和低压的关系,应该是高压地区风向外面的低压地区吹,造成本地区形成的雾被吹走,所以高压等有风的地区看不到雾,而低压地区没有形成风所以容易看到雾。
收起
低压气流下沉
气压低`则`气温高```陆地中的水加速蒸发``大气中的水汽增多```so ````
低压中心气流上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容易形成云雾和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