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及其价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1:19:03
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及其价值
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及其价值
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及其价值
先秦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周,发展于春秋,成熟于战国,历时千余年.
原始社会及夏商两代主要弥漫着统治神授观念,如“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之类.商周之际,出现了萌芽状态的民本思想“敬天保民”,而后转为“敬德保民”.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动荡,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尤其是在商周王朝的更迭过程中,经历“牧野之战”,历史和现实促使统治者对民众的力量不敢小觑.当然,根据时代特征来看,当时的“民本”思想也只局限于少数开明的统治者阶层对于民心向背在政权更替中作用的认识,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当时的主流社会思潮.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瓦釜雷鸣,原先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逐渐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种矛盾日渐激化,一些原处于社会下层的贫贱之士凭借其出众的才华得到重用,“士”阶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时的民本思想主要如《左传》的各种具体描述.首先,注意到了利民、恤民的重要性,强调“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强调民本与礼义的有机融合,有为了将民本思想现实化,求助于制度建构的理性化倾向.在民与神的关系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倡导民本位的思想,认为“民,神之主也.”特别是孔子,在继承先人的民本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德政主张和“仁者爱人”的政治理念.
战国之际,陵谷变动,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几乎是凭借智慧、辩才、策谋及勇力的士,春秋以前的世卿世禄制已被崛起的士大夫阶层所取代,先秦民本思想空前盛行.百家争鸣的学派中都强调了民本思想的理念.托管晏之名的法家明确提出了“民本”这一概念,农家也有“饔飧而治”的政治空想,道家强调淡化政府权力而给予民众极大的能动性,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进一步发展了基于《尚书》和孔子思想,提出成熟的民本思想体系:更加强调民众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并抛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惊人言论,从理论上肯定了民众在利益欲求方面与统治者有同等的权利.
先秦民本思想尽管具有一定时代的局限性,但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先秦民本思想的提出来自一代代施政者的思考以及血的教训,积累了无数安邦定国的经验,它深刻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近两千余年的历史发展.直至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