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中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1:09:59
《墨梅》中的故事?
《墨梅》中的故事?
《墨梅》中的故事?
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鹊起,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向他求诗索画,一时缣素山积,而他经常援笔挥洒,倾刻而就.据记载,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九里山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他在居室周围种植了上千株梅树,数百棵桃树和杏树,自题为“梅花屋”. 画墨梅,始于北宋华光法师.据说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从梅影中得到启示,创造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方法画梅花.华光法师之后,南宋另一位画梅高手杨补之创造出两种画梅方法: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谓圈花法;另一种是用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王冕继承了传统画梅的方法,又有所创造.在圈花方法上,杨补之一笔三顿挫,而王冕改为一笔两顿挫,即所谓“钩圈略异杨家法”.他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千朵万蕊,含笑盈枝的姿态.另外,用胭脂画没骨梅花是王冕的独创,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绘枝干方法上,王冕注重质感的表现,用笔流畅顿挫适宜,潇洒遒劲.他在画新枝时,一笔拉几尺长,引枝断而复连,停而不滞,一气呵成,梢头露出笔的尖锋,显得灵气飞动,生机勃勃;画老干时,笔锋顿挫,能将老干的苍劲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朝何瑗王作诗称赞说:“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 文人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崇尚水墨写意,技法精益求精.王冕画梅花,只画“野梅”,不绘“官梅”.山野梅花枝干挺拔劲直,不似官梅经人工造作,枝干盘曲媚俗.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世、经历分不开.“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课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墨梅图》是王冕画梅的代表作.此图写一干倒挂嫩梅,枝条生长茂盛,枝头缀满繁密的花朵,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晶莹透彻,渗出一股清气.枝条繁密,交错穿插,几乎密不透风,然而发枝用笔挺劲有力,梅树的清刚气格油然而出.花朵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密而有序,乱中有法.勾瓣法改前人的一笔三顿挫为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花须花英,随意点簇,笔法洒脱.洁白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这种以繁梅形式表现出清贞孤傲气概的艺术手法,较之疏梅更为不易.此图是王冕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精心之作,深为后世文人所珍贵. [注释] 墨梅:只用墨而不着颜色画出来的黑色的梅花. 洗砚(yàn)池头:洗砚台的池塘边.砚台是研墨的文具,每次用完后要洗干净.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淡墨痕:淡淡的黑色.用洗砚的池水浇灌梅花,花朵上显出淡淡的墨痕. 清气:指清香,也指清高的气节. 乾坤(qián kūn):天地.诗中指人间.[译诗] 长在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儿朵朵都染上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奖它颜色美好,只求得让清香之气充满乾坤.[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王冕的墨梅 (一)墨梅流派和他的风格. 墨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梅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大诗人黄庭坚见了大加赞扬说:“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一时华光的墨梅便成了画坛上一个新的品种.赵孟頫墨梅题跋也曾说:“世之论墨梅者,皆以华光为称首.” 扬补之接受了华光的衣钵,在此基础上发展,把自己写的墨梅,送给宋徽宗赵佶看.赵佶说他写的是“村梅”,因而他自称为“奉敕村梅”.他创造了两种画梅的方法:一种用水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的点点白葩,另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花洁白芳馨的特色.金冬心(农)说:“扬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冬心画梅题记》)后来扬的两个外甥汤叔雅、汤叔用也擅长此道.《冬心画梅题记》:“扬补之甥汤叔雅,宋开禧间与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谓之倒晕花枝.时有茅进士汝元亦擅名当世.叔雅画梅,曾见于吾乡梁少师乡林家,不愧逃禅叟(扬补之).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尝睹者.” 发展到元代,据说元四家的吴镇(仲圭),以及王冕,都是画梅能手.范成大云:“近世始画墨梅,江西扬补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实繁,盖吴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范村梅菊谱》)由此看来,王冕正是这派的嫡系. 元末蒲庵禅师有《梅花歌》:“会稽王冕高颊颧,爱梅自号梅花仙.豪来写遍罗浮雪千树,脱巾大叫成花颠.有时百金闲买东山屐,有时一壶独钓西湖船.暮校梅花谱,朝诵梅花篇.水边篱落见孤韵,恍然悟得华光禅.我昔识公蓬莱古城下,卧云草阁秋潇洒.短衣迎客懒梳头,只把梅花索高价.……”(郎瑛《七修类稿·山农刺时》) 从《梅花歌》来看,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正如清朝朱方霭说的:“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会稽煮石农,妙笔绘寒玉.”(《画梅题记》)这种意识在王冕的题画中表现得很突出,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显示了孤傲正直的性格,有的表达了与统治阶级不合作的精神,有的流露了爱国主义的热忱,有的表现出自己的不凡抱负和乐观的感情,他想把自己的情感激流灌注在绘画创作的园地上.王冕爱画的梅花,据清代宜兴吴仲伦在题郑小僬(淳)梅册上说:“王元章喜写野梅,不画官梅.”(《竹波轩梅册》)何谓野梅?凡生长在山野清绝的地方,梅干劲直,尽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时也叫村梅.何谓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却天真,干多盘曲,叫做官梅,也称宫梅.有人往往以野梅比为“疏旷平远”,以官梅比为“金碧庄严”,借以隐喻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格.明朝孙长真往往摹仿王冕此种画法,所以他题诗说:“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诗人独得梅清性,不画官梅画野梅.”(《画梅辨难》) 且看王冕墨梅(图1).一枝梅花,横斜在画幅的中间,枝干一拉数尺长,显出很有劲,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锋,更突出了它的清高拔俗,十数朵梅花,含苞欲放地洋溢着蓬勃的生气,令人感到醒目清新.这是他抓住最典型的一枝,表达了集中凝聚的效果,从他内心的感情来渲染花枝的景色,又以花枝的景色来反映自己的胸襟.题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按《竹斋诗集》,“流”字作“留”) 他的“墨梅”风格,可用“神韵秀逸”四字来概括.试从构图、枝干、花等方面来分析.画梅构图以枝干为主.王冕画梅花的成功,与他构图是分不开的.构图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种.疏的如疏影横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尘为妙.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直,照应有情,要密中见疏,疏中仍有聚散谓之得直.密的如繁花密蕊.第三法,首开其宗的就是王冕.朱方霭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明时陈宪章常师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继之.”(《画梅题记》)王冕这种构图就是以密取胜,同时做到密而不乱,繁而有韵.在枝干的构图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长处疏,短处密,疏散处疏,交错处密,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他能把握虚虚实实,而且层次分明,应有尽有.他在华光和尚的“多而不繁,少而不亏”,扬补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论基础上更有所发挥.在枝干的质感上,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的理论,加以具体实践,因此他立干如龙,劲似铁;发梢如箭,短如戟.梅干如龙不容易,画时必须弯曲有力,用笔多转折,或以飞白出之.要劲也不易做到,画时笔须顿挫得直,使转有方.画梅梢贵直,但要直中仍有韵致,绝非如尺.他的枝梢一笔拉到几尺长,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锋,突出了梅的清高拔俗.因此令人感到风神绰约,美奕有致.画花,他也不是只画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态,表现出或娇艳,或清雅,或灿烂,或萧疏等等姿态;在开花的形态上,也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开谢,有落英”的理论,画出了老树枝怪花疏,嫩树枝密花繁.总之对于行校、布干、点萼、生花都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掌握了笔墨洗练功夫,集中表现了他的新风貌.明鲁宗贤说:“古今画梅谁者高,前有补之后王老.”(《雪湖梅谱》)清赵兰舟说:“扬补之、王元章为癯仙,尽洗铅华,别开生面,华光老人又为写影传神,画梅之能事毕矣.”(《竹波轩梅册》)前人对他评价极高. (二)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墨梅自华光和尚创造以来,经过扬补之、汤叔雅等人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它能继承下来,还是与王冕的努力分不开的.他曾作了种种水墨画的尝试.笔墨的洗练功夫,使墨梅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大步.下面是几位名人对他的评语.明朝画梅高手姚淛有诗曰:“画梅用墨不用色,华光从来有笔力.纷纷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荆棘.补之叔雅师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前元博士柯九思,爱将脂粉染梅枝.王家元章传墨法,雪月风烟种种奇.”(《雪湖梅谱》)刘基有诗曰:“会稽老王拙且痴,能画梅花称绝奇.春窗走笔生古怪,中有窈窕倾城姿.人生得闲真是好,得闲不闲惟此老.布袍阘茸发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恼.天生梅实可知羹,尔梅有花结不成.世间花实总尤物,不如画图终古无枯荣.”(《诚意伯文集》) 从姚淛、刘基等诗句看来,可以知道王冕水墨作画的才能和画出雪、月、风、烟种种奇绝的形态.明代吴兴沈尧龙甚至直接称王冕为“墨王”:“君身前是林处士,人间空复数墨王.”可见明代对王冕墨梅成就的敬佩.可惜他的遗作很少.我们虽然无法欣赏他那各种绝奇的精彩作品,但从后人的诗作中,可知他画过雪梅,如《南湖集》卷四:“王郎胸次亦情奇,画写孤山雪后枝.老我江南无俗事,为渠日日赋新诗.”他画过月梅,如高士奇题王元章绝句云:“不分村野与溪桥,乱写横枝一二条.酒醒只疑疏影落,朦胧烟月伴寒宵.”难怪刘基说他梅花奇绝,落笔分晴曦,花如露后珠玉一般,枝如水影中龙蛇游舞一样,水墨画的效果达到呼寒呼冷、解暑解寒的程度. 王冕的笔墨洗练的功力,也值得注意.他发枝笔力遒劲,形神兼备,这是他从勤学苦练,千锤百炼中得来.执笔挺直,才能笔笔坚挺,而无蛇腹鼠尾的毛病.中锋、偏锋用得好,行枝接续,气力顿挫处才能断而复连,交接处停而勿滞.手弗偏重偏轻,故能一气呵成.这是他炼气于骨的手法.清朝何瑷王诗:“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题王元章墨梅》) 在圈花法上,他也有所发挥.扬补之以“笔分三趯攒成瓣”圈花.即花瓣要如铁线圈成,一笔三顿挫画之.王冕把这种画法稍加改变,改成为一笔二顿挫,这就是乾隆所说的“钩圈略异扬家法”.这也是他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有人称之为“白花头画法”.这个创造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明代的陈宪章、盛行之、刘世儒、清代的罗两峰等人都学二笔圈花.后来到金冬心、童二树等人出,更简单地改为一笔圈花.虽然,元明以三笔二笔成瓣,但其侧瓣及小苞还是一笔.王冕圈花的画法是用笔不飘浮,严谨逼真.明魏成宪诗云:“山农作画同作书,花瓣圈来铁线如.真个匆匆不潦草,墨痕浓淡点椒除.”(《百梅集·墨梅题跋》) 另外王冕又发挥了“破蕊之法”.什么叫破蕊之法?梅花原来有花须,须上有小点叫英,他画花须不点英,看去很零乱,不像须,也不像英,这叫“破蕊之法”.扬补之也有此画法,这是野梅的画法,与官梅的画法不同.有人称“乱圈花瓣乱拈须,野梅花与官梅殊”,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画梅之难不在枝干,而在花.王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他的“万玉图”真是千蕊万朵,含笑盈枝,香度凌风,占满在画幅上,显示了乐观主义精神.就是后来的罗两峰、童二树也是莫及的.清代方祖诗云:“美人高士超绝处,不在搓桠枝干间.破蕊圈花真法在,两峰二树费寻攀.”难怪他要自傲地说:“冰花朵朵圆似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三)王冕墨梅的影响 王冕的墨梅对明代影响深远.特别通过徐渭、陈淳等人的发展与丰富,逐渐出现了大写意与没骨花卉繁荣并峙的局面. 徐渭对元章的画推崇备至,他学元章的墨梅,下了相当功夫.他认为圈花最难,说:“吾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徐文长天才纵逸,睥睨一世,他认为发干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则不及元章.从这句话里可知他对元章的佩服程度.凡是画过梅花的人都知道,画梅之难,不在干,而在花;画花则难在须与蒂.清朝懒园居士说:“青藤(即徐渭)画梅,圈不成圈,枝不成枝,一片神行,其用笔如生龙活虎,不可捉摸,其泼墨也如空中云雾,舒卷自然.”(《画梅辨难》)这说明徐的画风是大写意.徐、王二人风格是不相同的.从功夫上看,自然元章要比青藤深得多了. 徐渭不但学王冕画梅,且学他为人,学他画梅花换米.徐渭曾凭吊王冕墓,并对当时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家予以嘲笑.其诗说:“君画梅花来换米,予今换米亦梅花.安能唤起王居士,一笑花家与米家.”(《徐文长集》)徐还同情王冕的艰苦生活,猜测他究竟多少斗米,换一幅梅花:“想见元章愁米日,不知几斗换冰枝.”徐看了王冕的墨梅,想临摹它,又感到无从下手,便在题王元章倒枝梅画中写道:“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代几位画梅高手,刘世儒、陈宪章、王谦、盛行之都是王冕的衣钵继承人.刘世儒少时于故乡的石壁上,看见元章的梅花,大为鼓舞,从此特别爱好,就深思力学,画起梅花来了.据说,他很喜爱王元章的雪梅,曾想尽办法,搞过试验:其中有种画法,是当他矾绢时,先剪好碎片的油纸,画就搞成,这样看去好像雪点纷纷,与花争胜,效果很好.当时画家谢时臣赞为“神品”.王冕画枝条,画得很劲秀,据说先从画竹入手,因此刘雪湖画梅也从画竹开始.徐文长题其墨梅诗说:“雪湖刘子故不俗,未画梅花先写竹.花梅筱竹两相于,直干横梢铁不如.”朱多煃题诗有“陈淳已死沈士老,晚得山阴刘世儒”句.文徵明也赞扬说:“雪湖发干遒劲,有天然之处,花亦雅称,异日当为第一流云.”(《雪湖梅谱》)其实,刘世儒的成就,比不上王冕、徐渭.徐文长题雪湖墨梅诗说:“我客金陵访画梅,画梅莫妙盛行之.刘君放逸不可羁,一刘一盛无雄雌.”(《画梅辨难》)明代画家学王冕的尚有周昊、孙从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显等人.可见摹仿王冕的笔法是风靡一时的. 清代的扬州八怪,如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人都深受他的影响.如罗聘学他的圈白头花,金农、汪士慎学他的千花万蕊,李方膺学他的水墨淋漓.虽然各家风格不同,但还是从他那里蜕化出来.其他如以画梅称世的童二树也是学元章的笔法,蒋子延称童二树在洛阳所画的梅花悬之能引蜂蝶.《碧溪诗》记载:“二树生时,其母李太夫人梦一髯翁,驱一牛,负梅花而至,越日乃生.其髯翁即煮石山农王冕也,其画盖有所授也.”当然是无稽之谈,但可见王冕的画在人民群众中也很有影响. 对明清画家画梅的特色,清朝懒园居士说:“吾人当师王元章之秀逸,刘雪湖之苍老,徐青藤之神化,童二树雄伟有余,神化不足,金冬心则细枝坚挺,粗根庸弱.”这话确有道理. 王冕的画,对明清画坛,影响深远.他为水墨画打下了稳固基础,引导了徐文长辈从摹古的一套清规戒律中跳出来,创造了新生命.他以自己的诗文画来反抗元蒙贵族的统治,同情人民的疾苦,深刻地暴露当时的社会黑暗面,有它的积极意义.正因为此,他才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尊敬,被赞为“人奇志奇胸磊落,是花千古无枯荣”.(摘自《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作者:洪 瑞 )金农的《墨梅图》 墨梅图,作者金农是“扬州八怪”之一,为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的生活年代是公元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先生、背耶居士、稽留山民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卖书画.《墨梅图》,体现了他画梅艺术中的特色.这幅墨梅,是他取“不简不繁”之妙,来为“梅兄”写照的.枝干敢斜,著花稀疏,用笔简朴,气韵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