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是怎样产生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2:41:19
蝗虫是怎样产生的
蝗虫是怎样产生的
蝗虫是怎样产生的
蝗虫又名“蚱蜢”、“草螟”、“ 蚱蚂”、“ 蚂蚱”. 特征:通常为绿色、 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 像马鞍似 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蝗虫的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这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同时,还有3个单眼,仅能够感光.头部下方有一个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 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下图).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变态:不完全变态.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 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下图).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 这是已发育19天的卵;在24℃左右,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 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 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形态及生活习性: 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 蝗虫善飞善跳,头部的一对触角是嗅觉和触觉合一的器官.它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带齿的发达大颚,能咬断植物的茎叶.它后足强大,跳跃时主要依靠后足.蝗虫飞翔时,后翅起主要作用,静止时前翅覆盖在后翅上保护作用.雌虫的腹部未端有坚强的“产卵器”,能插入土中产卵,蝗虫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个卵成一块.从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蝗虫叫“蝻”,需蜕5次皮才能发育为成虫.雨过天晴,可促使虫卵大量孵化.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飞过时,群蝗振翅的声音响得惊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 .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 蝗虫 资料来源:奇摩知识+ 蝗虫是草食性的昆虫,从卵孵出来的幼虫,和成虫有相似的体形,经常潜入草丛中,以植物的茎叶为食. 幼虫的绿色体色,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色,在绿色的植物中可以隐藏自已,使敌人不易发现,但在白天活动时,还是常遭小鸟的捕捉杀害、因此,没有翅的幼虫,在草丛中甚少活动,并多在不显眼的地方单独生活.幼虫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常常用后足突然跃起,跳入草丛深处. 出现在草原中的蝗虫成虫 草食性的蝗虫幼虫,身体的保护色是绿色 ; 但到了成虫时期,由於在产卵和交尾时,必须到植物稀疏的地面进行,所以羽化后的体色,通常变为和地面非常近似的褐色. 此外,到秋天的时候,成虫的体色也会跟著变为近似枯草的颜 色. 同样是草食性的昆虫,也会因生活栖所和成长期的不同,而改变体色. 蝗虫类的交尾与产卵 以视觉寻找雌虫的蝗虫 在开阔的草原上活动的蝗虫类,眼睛非常地发达. 如果在草丛上投掷木片,附近的雄性蝗虫,会突然跃至木片上 ; 这是因它将木片误认为雌蝗虫,而想和它交尾之故.由此可知,成虫可以用眼睛,来寻找区别异性. 蝗虫的成虫,常在草丛中出没,并在绿草稀疏、视野广阔的空地上群聚在一起,和伴侣交尾. 负蝗的交尾 负蝗要在广阔的平原上寻找交尾的对象,并不是很容易的. 雄虫也是利用眼睛寻找伴侣的,但为了确实寻找交尾的对象,在较早时期就必须先确认对象的体色、头和触角的形状等. 待确定是同种的雌虫时,雄虫就骑在雌虫的背上,并维持看这种姿势,在交尾期来临前,都一直生活 在一起. 采取这种寻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确实进行同种交尾,防止杂交. 以鸣叫声呼叫雌虫的蝗虫 在隐藏於草堆中的小型蝗虫类中,也有白天以鸣声呼叫雌虫的.此类蝗虫利用后脚摩擦前翅的锉,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除了能表明他的势力范围、呼叫蝗虫外,还有恐吓其他种蝗虫的意思.因种类不同,鸣声也不同. 相同种类的雌虫,在听到雄虫的呼叫时,就会应召前往雄虫的势力范围,然后互相接近交尾. 在土中和植物茎中产卵的蝗虫类 交尾完毕之后,蝗虫的雌虫就把产卵管插入地中产卵 ; 没 有产卵管的蝗虫类,也会把腹部插入 土中,产下被泡沫包裹 著的卵.有些种类也将产卵管插人草茎或树干中,把卵产在 裏面. 直翅类的昆虫,每年只交尾l次,通常在夏秋之间发生 ;然后在 土中,或是植物的茎内产卵,并以卵越冬.但也有一些种类,足以幼虫和成虫来过冬的 . 迁移的蝗虫 蝗虫通常在广阔的草原上,稀稀落落地生活著.但在气候适宜,植物生长茂盛,天敌较少的地方,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蝗虫的数目和食物的量就会渐渐不能平衡,而慢慢诞生出身体带黑色的蝗虫.黑色的蝗虫逐渐聚集在一起,成群羽化,而变 成具有较长翅膀的蝗虫. 这些蝗虫为了寻求有丰富食物的地方,就会一齐飞出,成群迁移.在中国或非洲等地,常常可以见到大群蝗虫突然飞过,遮蔽天空,使大地为之变色的惊人景观.蝗虫过境,往往造成农作物大规模的损失和灾害. 蝗虫在散居生活时,体色与四周植物一样是绿色的,可以和环境融成一片.待数目增多时,同种类的蝗虫体色就变黑,而产生具长翅的成虫.像这种为了移动,另寻食物和栖所,而产生的变化,称为迁移型. 翅变长的蝗虫 具长翅的黑色蝗虫,是在一狭小的生活环境中,饲育过多的蝗虫,所产生的变形蝗虫. 当单位面积中的蝗虫数变多的时候,彼此之间,就会有打斗的情形发生.此时,同类的气味会刺激蝗虫的脑,使体中的荷尔蒙发生作用,而改变身体的构造. 因此,脱皮后的蝗虫,体色就变成黑色,并羽化成具长翅的迁移型蝗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