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世界还有多远?读《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有感—罗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02:23:20
我们离世界还有多远?读《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有感—罗山
我们离世界还有多远?读《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有感—罗山
我们离世界还有多远?读《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有感—罗山
———读《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有感罗 山
我之所以对此书如此偏爱,并不仅仅因为本书由钱钟书和李侃两位前辈亲自作序,并极力向世人推荐,也不仅仅在于钟叔河先生披荆斩棘,从清末出国人士留下的少人问津的游记、旅行记、漫游日录中梳理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脉络,让我们得以追寻中国走向世界的早期脚印.而是因为它是一面镜子,反射出历史与现实的衔接点,让我们时常反躬自问:我们离世界还有多远?
《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用了相当长的篇幅讲述了国门初开时,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陌生和对世界大势的无知.我们从书中看到,那些饱读诗书、经过科举正途而跻身朝士行列的驻外使节,以及出于求知求学的目的而到外国进行考察游历的文人学者初次踏上“外夷”国土时,对所见所闻无不新奇和疑惑.比如说,他们将照相称为“神镜法”,将喷泉称为“水晶柱”,将自行车描述为“得木牛流马之遗意”,对高楼大厦、火车、煤气灯等描述得绘声绘色,极尽夸张之能事,对西方人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商场、学校、风俗习惯、饮食、服饰、礼仪等备叙备议,不厌其烦.还有人初到西方,不知西方习俗,往往一和外国女性接近,就认为“胡妇多情”,而不禁自作多情起来,并吟起风花雪月的词句,使后人看了不禁肉麻和好笑.
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它
忠实地记录了这批知识分子思想上经历的震荡和反思.
原来以中国的“礼义忠信”傲视西方“奇技淫巧”的,在目睹了西方的生产技术进步的事实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原来那些迂阔和偏执了
.原来就关心时务、热心富强的,
更加感到“泰西”的经济发达“政教昌明”,中国非改弦更张、奋发图强不可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介绍,闭目塞听的中国人开始知道,在“天朝”之外还有那样多异样的国度,而那些国家并不象神话传说中“海外奇谈”那样怪诞不经,而是过去从未梦见过的现实世界.
时至今日,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一切早已不再大惊小怪了,也不再讨论中国是否应该走向世界的问题了.可是,中国人对走向世界的历程却记忆犹新.且不说学术界对这段历史的探讨和争论一直“高烧不退”,书籍、文章汗牛充栋,有关这段历史的、或庄或谐的影视作品连续走红就是明证.
中国人之所以对这段历史念念不忘,除了其间经历的痛苦、屈辱和波折让我们刻骨铭心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通过时常重温这段历史以保持警醒:
只有不断开放,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吸收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才有希望.
可是,令人感到万分遗憾和痛心的是,虽说有前车之鉴,虽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
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仍是一波三折
.从“闭塞耳目”到“睁开双眼”,时间又过去了一百多年了.建国后,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翻身得解放”的中国人承受着被世界封锁的巨大代价,“一边倒”向布尔什维主义的苏联,在计划经济和极权主义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直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长期封锁状态下“自力更生”的中国人再一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已被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向后甩了“一大把”.
抚今追昔,我们可以用毋庸置疑的口气说:中国的大门再也不会关上,中国还会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中国不仅要走向世界,最终还要在世界舞台上占踞举足轻重的一席.这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和统一意志.
但我们同时也发现,仍有不少因素在阻碍和制约着这一进程,有许多不正常的现象需要我们正视和检讨,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永远保持清醒.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国要想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先自清门户,不能光是有豪言壮语,还需要有自省意识和理性精神.
曾几何时,台湾作家柏杨和李敖的“丑陋的中国人”和“酱缸说”传入大陆,引起国人表现各异的激烈反应.一时间,正反两方展开群情激愤的大辩论.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人的视野和心胸越来越开阔,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也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自省意识和自我批判精神也都大大增强了.没有人再会对外界的批评大惊小怪.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民精神已经成熟和健全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不时可以看到封建糟粕的影子在作祟.它们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不时原形毕露,兴风作浪,如特权意识;官本位思想;诚信、法律意识淡薄;占山为王的个人英雄主义;唯我独尊的不合作态度;清静无为、难得湖涂的做人做事原则;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的小农意识;崇拜权威、迷信盲从的畸形人格等.虽然这些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但在中国却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些问题绝对是有中国特色的.因此,中国要想实行全面开放,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从根本上来说还得从重塑文化和改变观念入手.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前几天看到的《新周刊》一篇题为《还有多少中国味儿?》的封面文章.这篇文章的开头有这样一段引言:
“‘80年代下的蛋’还没完全孵化,90年代已经开始暴走.这群60年代生人的孩子们,他们是新中国的第5代,是生下来就可以吃麦当劳长大的一代,是生下来就接受英语、网络、全球化名牌和‘小燕子’熏陶的一代,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隔百年的一代,是过年没有鞭炮但有圣诞树、没有笔墨纸砚但有鼠标PS2的一代.”
.科学地定位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处理好中国发展与世界进步的关系,必须执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进步休戚相关.因此,不能关起门来求发展,而要在世界潮流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向世界开放,向世界学习.
2、加强主权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对外开放中存在主动与被动的区别.主动式对外开放,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发展,是一种难得的助力;反之,被动式对外开放,就要遭受世界列强的凌辱,国家和民族都难以实现发展和进步的目标.同时,主动地对外开放,不仅不会损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反而可以维护主权和强化尊严;反之,就会损害乃至丧失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因此,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国家主权与安全是原则,对外开放只是一种有效手段.
3、加强民族特性意识.清醒地认识到对外开放中存在全面开放与片面开放的区别,科学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促进世界文化中国化,中国文化世界化,加快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争取为世界文明多作贡献.
最后,实行对外开放,还必须明确认识到,对外开放决不是搞全盘西化,而是在保持民族特性的同时,加快中国发展的进程,当然也是为了加快世界进步的进程.没有中国特色,中国的发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就没有世界标准,社会进步就缺乏应有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世界格局中的发展主动性,取得发展的优势性,“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才是全面对外开放战略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