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1:01:37
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浅谈曾国藩读书方法之速读  我们说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曾国藩,是和他以儒学作为毕生的信仰和信念分不开的.所以一个人只有精神世界强大,才能在现实

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
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

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
浅谈曾国藩读书方法之速读
  我们说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曾国藩,是和他以儒学作为毕生的信仰和信念分不开的.所以一个人只有精神世界强大,才能在现实世界强大.
  事实上曾国藩原来也只是一个资质很普通的孩子,当然后来有很多人传说他少年时怎么聪颖、聪慧.事实上人出了名都这样,名人出名之后,大家就会传说他怎么天资聪颖,怎么小时候就是个天才.哪儿有那么多天才啊?一般孩子资质差别不大,都不大,但是为什么非常平常的曾国藩就能培养出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和信仰来呢?这就要从曾国藩的科举说起了.我们知道明、清两朝的科举非常难考,所以最有名的范进中举大家都知道,考了多少年一直考到50多岁,都考疯了,才考上了一个举人,最低级的乡试才算过关.
  但是有一个人比范进中举还不容易呢,谁呢?就是曾国藩他爹,叫曾麟书.别看这名字起得很雅,麟书,看上去很有学问,但是这个科举考试可要了他的命.不说乡试,考秀才这一级他整整考了16次都没考上,好不容易考到17次,大概17是他的幸运数字,总算考上了.这时候他已经40多岁了,曾国藩都20多岁了.所以实在是考不动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不考了,然后把希望都寄托在他儿子身上,就回家了.
  曾国藩比他爹强,为什么他爹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因为他明显比他爹强.23岁就考中了秀才,比他爹提早了20年.然后考这个乡试,也不知道他运气怎么那么好,第一次就过关了,一考就考了个举人.这时候以前学习不好我们说过的笨小孩,以前老被人骂,结果平常考试不咋的,一大考考得特别好.曾国藩信心大增,背起行囊,入京参加第二年的会试考试.备足盘缠提前半年就到了北京了.当时找了特便宜的地方,湖南的驻京办,与现在不一样,是由当地的商会或者在京的名人出资建的.当时叫会馆,他就住在长沙会馆.当时重乡谊,但凡有老乡来,收费低.曾住进长沙会馆,可是没有料到的是,势在必得的会试考试给了他当头一棒,他没考上.没考上就该回家,因为轮好几年才有一次.要说曾国藩运气好,第二年皇太后60大寿,为了庆贺照例增加恩科一次,那不得了,多了一次机会了,是不是?曾国藩一看,不回家了,我在北京努力一年、温习一年,我还不相信第二年我还考不上.所以本来只带了半年的钱住北京,这一下节衣缩食又住了一年半.要不是勤俭节约的孩子,那真做不到.曾国藩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地又住了一年,第二年的恩科觉得势在必得了,想想自己苦也吃过了,难也受过了,是不是?会试再一开,好事自然来.要不然老天爷干嘛又把我留在北京一年呢?他觉得这次肯定没问题.结果这次又跟上次一样落榜了.
  那么再次落榜的曾国藩该怎么办呢?又是什么事情让曾国藩下定决心从此坚持无一日不读书的呢?
  身上没钱了,别人肯定痛苦,但是曾国藩痛并快乐着,收拾行李.按理应该回家,结果他云游去了,从天津山东顺运河到江浙,再到湖南.奔着东南去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走了一半,一分钱都没有了.过了徐州,他到睢宁,借钱.知县是易作梅,和曾国藩的父亲有交情.曾国藩到那儿,易作梅留他下来,看出将来有出息,主动借了一百两银子.当时易作梅只是知县,年薪四十两白银.这不是小数目.曾国藩高兴,立刻富了.心中底气足了,打算好好游历一下,到南京去了.游山玩水,花完了.曾国藩一生勤俭,为什么花得那么快呢?唯独一件事上肯花钱,儒生最爱买书,笑称自己是书痴.读到眼睛读瞎的地步.左眼瞎了.准备自杀时还要带着书走.(在)南京(钱)花得快就是因为这个.有钱就喜欢买书.二十三史,非常喜欢.这套精刻本的刚好一百两银子.这么贵,还是借的,居然就买了.
  他回到家,父亲一定生气,应该好好教训他,可是从此养成无一日不读书的好习惯.到家门口,后悔了.两次没考上,花光了钱,本来没脸,现在借了一百两,又花完了.家也不富,借了就要还,怎么说呢?他是近乡情更怯.硬着头皮回家,把一切都交代了.等着父亲臭骂,结果这个爹不一般.是好爹.听说儿子哭诉后,只说了一句话:借钱买书是好事,我乐于偿还,但是希望你不要忘记初衷,细心研读,这样就不白费.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两次没考上,这种挫折在曾国藩心中是痛,他只字不提,这是四两拨千斤.二是这不是小数目,要还一百两不容易,不骂也会埋怨,但是他没.称道这事,埋怨都没有.这是出乎意料,给人心灵造成震撼,曾国藩常回忆这事,这是他读史书的起点.三是教育上说了最关键的话,买书的初衷是为了读,细心读,这话最重要.我们多数人喜欢买书,但不好读.父亲不愧于这名字,树立了儿子读书的习惯.曾国藩仰天发誓,要好好读这套书.有时,平常一句话,对孩子影响大得多.此后两年,每天没间断地读史书,而且做笔记,认真地用了两年时间读了二十三史.这两年过得拮据.两年后要去参加考试,还得借钱去考.一路到北京,奔长沙会馆去了,只三吊钱了.但是这坚强的信念,曾国藩一鸣惊人,成了湖南曾家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也成为洋务运动的第一人.曾麟书的父亲曾玉屏,对曾国藩影响极大,本是纨绔子弟,被人耻笑无知,这成了一个契机,从此痛改前非,成了当地小富户.但他没读书,有钱可是家也旺不到哪儿去.所以他下决心要耕读传家.所以培养儿子考科举,没培养出来,倒是把孙子培养出来了.曾国藩后来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有钱未必是好事,只求代代有秀才,这是读书的种子.所以曾氏家训中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最清最著名外交家曾纪泽参加一次科举考试后,不考了.跟父亲说不喜欢为科举读书,这在当时的时代是骇人听闻的.几个叔叔说他疯了,曾国藩是科举的出身,听说儿子这样,问他,想学什么?西学.当时了解的人不多.好呀,支持你.后来曾纪泽成为早期少数了解西方的人.曾纪鸿也是不喜欢科举,尤其不喜欢文史,喜欢数学.曾国藩也支持.后来曾纪鸿自己努力把圆周率推到了一百多位,了不起.所以曾国藩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绝不止是为了应付科举.他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一是进德,可以帮助人树立人生信仰,他处逆境不惊就因为有强大的儒学信仰,培养就得靠读书,人生观价值观就得靠读书;二是要在社会立足,要有特长有专业,得靠读书,才能形成立足根本.这个观点有前瞻性.瑞典科学工作者实验结果是,与心脏病相关的因素,结果惊人,相关的社会因素最大的是受教育程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心脏病机率要少百分之三十二.读书多小得心脏病.他还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人气质难改变,只有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问题是怎么读书呢?“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还可以借鉴精英特快速阅读等现代速读方法,提高阅读量与阅读效率,积累知识,让知识改变命运.
读书的方法内容多,总结起来,他看重三条:一是要读经典,这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前人的思想与智慧.知识会翻新,但是思想会沉淀.二是先博后专,先广泛阅读,再精读,最后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要进得去,沉浸的读书法.我们最容易翻翻书,问题是没读通.对智慧的东西得读通透才能读好,否则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种方法不是死记硬背,他背不好.他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偷窃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主张读书要做札记,要动手,要写下所感所想,后来胡适对这个读书法最为推崇.三是一定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和方向.儿子也未必与父亲一样.两个儿子都与他不同.他甚至也找来相关的书读.他当时身边网罗天下巨才,著名科学家都在他府中.所以,苏东坡说“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曾国藩说“不可一日不读书”.这是他唯一骄傲的地方.这是掷地有声的,得多大毅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