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有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9 07:52:10
求问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有效求问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有效求问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有效刘吉才  在一次同题异构活动中,几位老师同时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几位老师都注意创设情境来激发学

求问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有效
求问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有效

求问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有效
刘吉才  在一次同题异构活动中,几位老师同时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几位老师都注意创设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但由于采用的方式不一样,取得的效果大相径庭.
  课文第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过程中,第一位老师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创设情境.教者在引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后,话锋一转:“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然后播放一段介绍宋庆龄故居的视频,从故居的建筑说到故居的樟树、故居的主人,内容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宋庆龄故居的方方面面.第二位老师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过程中,边读课文边画简笔画.从粗壮的树干、伸向四面八方的树枝、稠密的树叶等方面,为学生形象展示了宋庆龄故居樟树的特点.第三位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刻体会语言的内涵,引入了表演的手段,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动作,形象展示了“樟树不高”、“伸得远远的”等外形特点.三位老师都十分注意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创设出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一个好的情境能像磁铁一样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给整节课的教学营造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新课标中多次提到了情境的创设,要求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可见,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和抓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情境呢?
  首先,有效情境要指向明确.
  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学生带入一个指定情境,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解读文本,升华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创设的情境要做到指向明确.学生在这个情境的引领下,很自然地进入特定的情感氛围,随着情境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成了情境的一部分了.因此,我们创设的情境不能追求内容大而全,实际上,什么都讲等于什么都没讲.大而全的情境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对学生解读文本帮助不大,当然也是低效的情境.
  第一位老师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创设情境.视频的内容从故居的建筑说到故居的樟树、故居的主人,几乎涵盖了宋庆龄故居的方方面面,内容非常全面.应该说,这样的情境对全面了解故居的主人宋庆龄很有帮助.可是,我们在这儿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着重感知的是樟树,而不是故居的主人.显然,视频的内容太宽泛,对了解樟树的外形帮助不大,反而容易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偏离学习的重心,事与愿违.如果让视频的内容聚焦故居的樟树,从不同方面展示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指向性更明确,对学生解读文本帮助会更大,实效性也就更强.
  其次,有效情境要形象直观.
  我们创设的情境,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内容的形象再现,让抽象的文字形象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互相融通,实现有效衔接.要做到情境的形象直观,应该让情境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要做到情境的形象直观,还应该让情境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有效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多的形象认识,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教例中几位老师在创设情境时都能注意用形象化的手段,力求再现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识.第一位老师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创设情境.播放一段介绍宋庆龄故居的视频,有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二位老师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过程中,边读课文边画简笔画.用简笔画形象再现粗壮的树干、伸向四面八方的树枝、稠密的树叶,简洁直观地表现了故居樟树的特点.第三位老师引入了表演的手段,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形象展示了“樟树不高”、“伸得远远的”等外形特点.学生参与度高,体验更加深刻.虽然几位老师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借助形象直观的具体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故居樟树的距离,丰富了对文本的认识,加深了理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第三,有效情境要情感共鸣.
  我们知道,有效的情境教学,是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过程中,第一位老师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创设情境.由于视频内容指向性不强,远离学生生活,没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二位老师边读课文边画简笔画,为学生形象展示了宋庆龄故居樟树的特点.画简笔画虽然形象直观,但教者实际上是从自身的特长等实际出发,展示个人能力,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情感,也没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三位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刻体会语言的内涵,引入了表演的手段,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学生借助自己的动作,通过自己的体验,充分感受“樟树不高”、“伸得远远的”等外形特点,体会用词的形象、准确.让学生全部参与到具体情境中来,调动了学生身心、情感,再加上有了真切的体验,学生对文本语言、樟树特点有了深切认识,学生与文本、人物实现了情感共鸣,也像宋庆龄一样“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了.
  综上所述,有效情境应该指向明确,形象直观,实现情感共鸣.只要我们能切实转变观念,一切从学生和文本实际出发,紧贴文本,着眼学生,就一定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作者: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