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查一下"邕州军乱"的事件指的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17:16:41
请帮查一下"邕州军乱"的事件指的是什么请帮查一下"邕州军乱"的事件指的是什么请帮查一下"邕州军乱"的事件指的是什么距今九百五十多年前的北宋皇佑年间(1052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惊天动地的事件——

请帮查一下"邕州军乱"的事件指的是什么
请帮查一下"邕州军乱"的事件指的是什么

请帮查一下"邕州军乱"的事件指的是什么
距今九百五十多年前的北宋皇佑年间(1052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惊天动地的事件——西南边疆的壮族首领侬智高为反抗宋廷的压迫,在广西毅然发动起义,并以雷霆万钧之势,不到一个月就攻陷邕州(今南宁),随即建立了大南国——古城南宁.
侬智高,世居广源州(今广西靖西,田东一带),其父为当地壮族首领,因不堪交趾国(今越南北部)的欺压、掠夺,又得不到对交趾一味迁就的宋廷的保护,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出兵反抗交趾,后被擒杀害.
侬智高成年后,继其父为广源首领,为摆脱为之深恶痛绝的交趾的控制,曾累次上书宋廷,并献上巨额的黄金和贡物,要求归附.(据《宋史·广源州蛮传》)但当时庸懦的赵祯统治集团,却因怕冒犯交趾,竟然拒绝了侬智高要求内属的真诚请示.因此,在多次请附未果、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侬智高发动了这次其迅猛程度与声势均为宋廷始料不及的大起义.
聚众举义
侬智高自小聪敏过人,他饱读诗书,成为广源州惟一中举的读书人.
侬智高得到了广东的进士黄师宓等人的鼎力相助,为这次举事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一方面探明了邕州军防的虚实,一面又麻痹对方,甚至故意示弱,诳语:“本洞饥,部族离散.”(《宋朝记实》)致使邕州知府陈珙信以为真,以为侬智高微弱,不是宋廷敌手,因而毫无戒备.
一日,侬智高暗中派人故意放火烧了自家的村寨,对众人说:“乡亲们!我们平生积聚的财产,现已被天火烧光了,无以为生,办法都想尽啦!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聚集队伍,举行起义,去奋力打下邕州城,再进一步攻占广州,自己称王!”(见《宋史记事本末》)
侬智高的计策十分成功.在各族群众的拥护下,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农历(下同)四月初六,侬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境)组成了五千人的大军宣告起义.
义军浩浩荡荡,下德保,过田阳,沿右江东下,次日即抵达邕州管辖下的横山寨(一称横江寨,今田东县境),首战大捷——一举攻该寨,杀死了寨主张日新、邕州都巡检高士安及钦横州同巡检吴香,义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皆打开仓库,赈济饥民,甚得人心.
建“南天国”
时值初夏雨豪,江水上涨,战船倍速.侬智高率义军沿江而下,很快就抵达邕城西郊的心圩,与守候在那里的永宁郡(今南宁邕宁区)太守吴某父子三人所率之守军交战.起义军将宋军团团包围,使其水断粮绝,又得不到援兵,因此很快遭败绩,吴父子皆死战中.
起义军马不停蹄,乘胜进击邕州,知州陈珙万分惊慌,忙命令通判王乾佑、权都监李肃守大门,武官守朝天门,并急派司户参军孔旦飞报附近各州及下游沿江郡县,请求兵援.马平(今柳江县)的宋士尧首先开到,与侬军交锋,不敌,宋本人在马上被砍下头颅.
五月初一,张立的宾州(今宾阳县)援军到邕,陈珙大喜,在城上设宴犒军.可笑的是,酒未过三巡,在席上听到城破的消息,众皆大惊失色——知州陈珙、张立、乾佑及节度使推官陈辅尧当场束手就擒被杀,守军千多名亦同时被歼.
侬智高的起义军举事不到一个月,就攻取了岭南重镇邕州,迅捷地奠定了举义的基础,说明侬智高的起义符合了岭南边疆各族人民的要求,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戴.
侬智高夺取邕州后,马上着手建立了“大南国”,他完全采用了中国官制,自己黄袍加身,称为“仁惠皇帝”、改年号为“启历”,封其母为皇太后,十四岁的长子为太子,黄师宓以下,皆称中国官名.他还下令打开监牢,大赦境囚.
侬智高心高气傲,他设想的所谓“大南国”的疆域不仅仅局限于广西.因此,在邕只停留了短短8天——五月初九,侬智高便高擎着“大南国”的大旗,以“仁惠皇帝”的架势,按既定方针进行东征与北伐了.
挥师东进
经短期休整后的起义大军,士气十分高涨,一举开抵横州(今横县),知州张序等吓得弃了城,逃之夭夭.十二日,大军攻陷贵州(今贵港市),知州李琚亦闻风而逃.两日后,义军又进抵浔州(今桂平市),知州急调本州各镇兵丁和请调容州(今容县),上林等地兵员来救援.可是,由于久无战事,平日又疏于演练,守军作战能力很差,犹如飞蛾扑火,尸弃遍野.
攻破浔州后,五月十六日,起义部队又开抵龚州(今平南县),知州惧怕,弃城逃遁.十七日,势如破竹的大军又相继攻陷了藤州(今藤县)、梧州——该两州的知州李植、江某同样弃城逃命了.
声势越来越大的起义军,又神速地从梧州突入广东境内后,一样呈现摧枯拉朽之势——未经激战,便兵临封州(今广东封川县),知州曹觐早有防备,事先就募集了五百人的敢死队守卫,但仍无济于事,最后城破被擒.
侬智高军士气大增,继续挥师东指康州(今广东德庆县),知州赵师旦到任才一天,他还算有几分豪气,敢将侬智高派去劝降的人杀死,领兵三百顽抗.五月十八日,终于城陷阵亡.次日,大军攻陷瑞州(今广东高要县),三日后进逼三水,后为避台风,途中滞留了数天.
五月二十六,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抵南海重镇广州——侬智高率师东征,短短的十多天便攻下两广的横、贵、浔、龚、藤、梧、封、康、瑞九州,直达千里以外的广州.正是义旗一举,四方响应,起义大军也从举事时的五千人增至近三万之众.
兵临羊城
羊城毕竟是南海大邑,城固兵众——侬智高在广州着实打了一场艰苦的攻坚战.
起义军把广州城水泄不通地团团围困.开始,攻势十分凌厉——运用了多种攻城的方法.但时值夏天台风季节:高高架起的云梯被狂风吹折;改用火攻,又被暴雨浇灭,想掘地道又未果——幸有雨水饮用,守军不至缺水,军心得以安定.因此,从五月二十六至七月十九日,侬军整整围攻五十七天,依然攻不下广城.由于旷日持久,令起义军疲惫不堪.
侬智高的起义大军如火如荼,只月余便破邕州,围广州,席卷岭南大地.紧急军情传至汴京开封,震惊了宋廷,被吓坏了的仁宗赵祯急忙于六月初二起用“前卫御史”杨畋等率师讨伐加上,四处的援军纷纷开到——在这种极为不利的局面下,起义军不得不撤围而去.
这次起义,本按三个步骤:即先拔邕州,继取广州,然后再北伐湘(湖南)荆(湖北).现虽受挫于广州,但其军力未损.因此,侬智高仍然决定挥师北上.
连毙两员名将
侬军开始北伐时,依然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他们首先攻陷了清远,在开抵英州时,在那里守备的杨畋因怕被围攻,竟然采用了坚壁清野的办法——弃地烧粮.起义军绕过该城,继续向北进军韶州.这时宋军早有防备,侬智高吸取了死围广州的教训,不再屯兵城下,转战湟州(今广东连县),直指桂中、桂北.那里的守军溃不成军,闻风披靡.广西贺州很快被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起义军在那里取得极其辉煌的战绩:接连击毙了两个著名宋将——广南东路钤辖张忠及广南东西路钤辖蒋偕这两个高级将领(据《太平治迹种类》).
宋朝廷极为惊恐,仁宋赵祯孤注一掷——任命了枢密院(宋朝最高军事机关)副史狄青为征南节度使,统领二十万大军(包括一支骠勇的西夏吐蕃骑兵),从京都日夜兼程南下镇压起义.宋军的先锋即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传人杨文广(《宋史·杨文广传》).
九月十二日,侬军在龙岫洞歼灭了桂、宜、柳三州巡检李贵的队伍,随后进击昭州(今平乐县),九月十八日破城,知州逃离.
重创杨文广
按原计划,起义军是要在向湘荆进军后,便打算以主动的地位与宋朝廷议和的,然而,侬智高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着比起义部队强大近十倍的敌军,他们是根本无法与之抗衡的.因此,在占领全州后,和黄师宓等人进行密议后,毅然作出回师邕州的重要决定.班师南下时,侬军兵锋仍然很锐,一路攻破桂州(今桂林市)、柳州,又派部队去攻打宜州.
正在此时,狄青的先头部队开到了,先锋杨文广率兵在桂州附近与起义军正面相遇,战斗十分激烈,结果宋军受创,杨文广被困得脱.
侬智高班师抵邕州时,兵力仍盛,知州宋克隆闻风弃城逃了.
重据邕州后,智高清醒地认识到:与宋廷已无妥协余地,但当前自身力量不足,正准备返回广源,聚合三十六洞壮族等少数民族土酋,巩固好后方,然后再兴师北上.他在邕时,曾题下一联曰:
帝业未成人已老;王封申锡国同休.
上联表达了他无奈的感叹,下联则点明了他的部属和大南国休戚与共的关系.
与狄青决战
侬智高班师邕城的一段时间内,兵力仍然很强大,宋军未敢来战.在举义后的南征北战中,起义军所向披靡,从而滋长了骄傲松懈的情绪.对宋朝廷大军的整体动向无从探察,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狄青于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率领主力抵达向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天险——昆仑关附近的宾州.这位足智多谋的大宋名将,故意放出“宋军只储有五日十日口粮”的假讯.侬智高闻之,竟信以为真,毫不戒备,加上时值元宵,阴风细雨,致使狄青精选的近四万官兵,成功地偷渡昆仑险关,并于正月十八日,突然精兵天降,直面侬军,在距邕只有二十里的归仁铺摆开战场(据《宋史·狄青传》).
在这极为严峻的情势下——侬智高只好仓促应战.这时他知道:这是举兵近十个月以来首次遇到的强敌,归仁铺一仗非同小可,它关系到大南国的生死存亡!
在广袤的原野上,对峙着的两军排开阵势:起义军以骁士执标举盾居于前,羸弱的在后,都穿着绛红色战服,俨然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而宋军则已步兵列前,西夏征来的骑兵殿后,两军刚交锋时,起义军旗开得胜,先斩了宋的大将孙节:“偏将孙节,祝贵陈于前,石全斌为左翼,刘几为右翼.狄公暨挂帅,余靖处中军,李定殿其后……孙节恃勇出,与之争地形.公疾呼节曰:此岂争地利处耶?节不听,兵小,死焉.狄素奇之,失声惊呼……”(宋龙图阁学士滕甫《孙威敏征南录》)宋军一度被迫退却.
可是,战局很快发生剧变.由于宋大将贾逵乘机率兵从山后抢占了高地,把侬军的阵势冲开,一分为二.这时,狄青趁势急麾骑步军一齐进击侬军,打死起义军五千多人,并生擒黄师宓、侬智忠(智高之弟)等侬将一百五十七名,彻底击溃了起义军.侬军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侬军错误地布防在地势开阔的归仁铺,较利于敌方的骑兵而不利于自己的步兵作战.
起义意义非凡
侬智高败回邕城,狄青军则乘胜追击至城北,于现南宁人民公园处扎下大本营,直逼大南国城下.侬智高突陷于寡不敌众的处境,不得已于宋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八日——亦即是在举义后不满10个月时,一把火烧了营房,弃离帝都邕州,遁回广源,后到了大理国(今云南大理自治州境),两年后死在那里(见《宋史记事本末》).
壮族领袖人物侬智高的反对宋朝廷的起义,无疑是一场反对内外统治集团的压迫剥削的完全正义的战争,并得到沿途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至今还流传在桂、滇、贵等地的许许多多歌颂侬智高反宋朝廷的诗歌、民间故事等,就是明证.
虽然,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狠狠地教训了宋朝赵祯统治集团,在平侬后,更改了对广源等边疆地区的民族政策,并新设了土州,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但另一方面,宋朝廷对交趾国(今越南北部)新兴统治者的庸懦苟安的方针,依然故我.以至令交趾国侵略中国的野心愈来愈大,终于在19年后的1071 年,酿成了交趾国大举进犯广西,并屠城邕州,残暴地杀害了成千上万邕城百姓之罕见的历史惨案.
摘自《南宁日报》2005.6.17
侬智高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侬智高是属中国,还是属越南?是英雄,还是盗贼?学术界很有争议.观点的对立,恰好反映了历史观和历史文本表述的差异.
认为侬智高是属越南者,其逻辑是,侬智高是广源人,广源州是现在越南境内的广渊县,所以,侬智高是属越南的.其逻辑推理清晰明了.但是,历史问题不能单凭逻辑推理来解决,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历史事实.谭其骧曾批评这种不顾历史事实的治学态度:“今天这种反历史观点的论述历史方法在某些领域仍然在流行.例如在讲到有关疆域和民族的历史事件时就是如此.凡是在今天中国疆域以内的地方,都要说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反之,凡是今天邻国的地方,历史上尽管曾经设置过郡县几百年上千年,也不许提,硬要把当时内地与边区的关系说成是国际关系.”
侬智高是民族英雄,还是反历史进步的盗贼?认为侬智高是反历史进步的盗贼者,更多是从封建王朝的统一立场出发:侬智高举兵反宋,便是反封建进步,反“大一统”.
今天,我们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强调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往往由于过于强调“统一”而忽略了对“多民族”的表述,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基本上被完全的纳入了“统一”的叙述范围,而未受应有的表述关注.于是,当把侬智高表述为民族英雄时,便面临了诸多的争议和挑战.藏族的松赞干布,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满族的努尔哈赤等,把他们表述为中华民族英雄,之所以无可非议,原因是他们都维护“统一”.而壮族的侬智高的历史地位则颇受争议.
其实,我们应该质疑的不是侬智高,而是主流的历史文本表述.现行主流的历史文本表述过于强调“大一统”,而历史发展的“多民族”性则往往容易被忽略.
如何平衡历史文本中“统一”与“多民族”的表述?关键是在于,应该充分肯定在多民族互动发展中少数民族的本土经验对统一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样,侬智高也就不应当受到太多的争议,而应从历史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作为一名壮族首领,侬智高领导壮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反抗交趾掠夺骚扰,力图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因此,侬智高不仅是一名杰出的壮族首领,而且也是一名中华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http://boofei.bokee.com/163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