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与元微之书(白居易)译文及鉴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0:52:05
求与元微之书(白居易)译文及鉴赏求与元微之书(白居易)译文及鉴赏求与元微之书(白居易)译文及鉴赏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书信的结构大体可为三部分:首为开头应酬语,次为正文,末为结尾应酬语.本文结构大致

求 与元微之书(白居易)译文及鉴赏
求 与元微之书(白居易)译文及鉴赏

求 与元微之书(白居易)译文及鉴赏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书信的结构大体可为三部分:首为开头应酬语,次为正文,末为结尾应酬语.本文结构大致与一般书信相同,分为三个部分:寒暄叙情、三泰言安、题书咏怀;惟首尾两部分较一般书信更深婉恳挚,非泛泛的应酬门面语,故亦可以视为正文的一部分.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心,终 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惟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寒暄叙情」的部分,自开篇「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至「且置是事,略叙近怀」止,写二人之情深意挚.乐天之于微之,离别日久,复无音讯,因而思念,此乃人情之常.而乐天藉「人生几何?离阔如此」以抒发浮生苦短又无法时相聚首的感慨,使思念之情递进一层.然后以「况」字作转折,「胶漆之心」对应「退不能相忘」,「胡越之身」对应「进不得相合」,情深与离苦相互纠结,则别久思切之情已转趋凄惋无奈之情境.两用「微之,微之……」及「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之呼告,实在是对未来之不可预测,命运之无力改变,会面之遥不可及,感觉诸多无奈,因而发出深沉的呐喊.短短数语,作多层转折,层层深入,至「谓之奈何」戛然而止,意境悠然摇曳,使人如闻其声,格外具有感染力.而微之之于乐天,于危惙之际,闻乐天贬谪江州,尚挣扎修书通候,且以文集代书,嘱人送达以致意,呈现一方残灯孤影,抱病修书,一方捧读来函,悲凄莫名的画面,将二人深挚的情谊具象化.垂死病中之际,乐天为微之犹自心系之人,乐天之贬谪江州,为微之深切系念之事.由是观之,微之之深情,不言可喻.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真正的朋友是在所有其它的眼睛都冷冷地避开你的时候,有个沉默的含情的眼色看你一眼;在所有其它人都舍弃你的时候,你知道还有个人同情你和热爱你.这是最深沉苦难中的一种依傍、一种支持、一种安慰.」微之之于乐天,一如乐天之于微之,他们犹如一个灵魂寓于两个身体之内,两颗心的跳动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方才了解,「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对他们而言,是何等深沉的憾痛.在「寒暄叙情」中引录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七绝诗作,首尾两句是景语,又是情语,以悲凉心境观物,移情于景,「灯」而曰「残」,「影」而曰「幢幢」,「风」而曰「暗」,「窗」而曰「寒」,以哀景抒怀,情景交融.二、三两句以「闻」为脉络,展开叙事抒情,由「闻」而「惊」,由「惊」写「坐起」.「惊」写其「情」,「坐起」写其「状」,神态毕现,益以「垂死病中」之情境,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更加传神.微之此诗所写的是听闻挚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感受,垂垂将死之际,忽闻乐天遭贬,竟然惊坐而起,则消息之惊人,闻者之震动,可想而知.这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得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妺六、七人,提挈同来.昔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 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仆去年秋始游卢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惟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三泰言安」部分,自「仆自到九江」至「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止,目的在宽慰好友悬念之心,系全篇之主要内容.「寒暄叙情」充满悲戚情怀,为免文字由缠绵转入哀凄,有失宽慰友人之本意,作者笔锋一转,以「三泰」——体健家安、生活自足、景幽心清——带出安时处顺、自适自得之情境.写「体健家安」,由「形骸且健」而「方寸甚安」,乃由外而内;由一己而「下至家人,幸皆无恙」,乃由己而家人;由家人而诸院孤小弟妹,乃由亲而疏.以层递笔法叙述,层次井然.得与亲人同寒暖饥饱,共享天伦,这种快乐,看似平凡,实最艰难,尤其对贬谪流离之人而言,身处逆境之中,更见天伦之平实可贵.此为第一泰.
  写生活自足,先京谈江州之生活环境,次言物质条件之便利,终及经济之不虞困窘.贬放之地,适宜安居,身衣口食,亦可自给自足,不必求人.困顿之际,得以偏安一隅,真可谓谪居生活中意外的一章,这种不求人的舒泰,足以告慰知己,此为第二泰.
  写景幽心清,先叙建置草堂之动机——点出游赏时间、建堂地点、建堂原因.继而以自然景观描绘草堂之环境,既有视觉(乔松、修竹、红榴、白莲)、听觉(流水、飞泉)之美,复有静态(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动态(梳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之美,堪称「云水泉石,胜绝第一」.此一胜境明朗幽雅、生机无限,不惟忘归,尚可终老.自古迁客骚人,往往将湮郁寄托于山水之间,依赖山水抚平心中之块垒.迁谪之中,竟能觅得山水佳胜之处以为安身之所,此为三泰.
  「三泰言安」之内容虽只是家小事,然笔触细腻,真情流露,以此告慰知己,既见其恳挚体贴,亦可见其安处逆境的旷达襟怀.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 ,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蹔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微之,微之!此夕此心,君知之乎! 乐天顿首
  「题书咏怀」部分,自「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至「微之,微之,此夕此心,君知之乎」止,既抒思念之情,亦写复杂微妙之心境.一开始,先写题书之地点、时间:草堂中、山窗下为空间意象;「欲曙」为时间意象.次叙题书时之闻见:山僧一、二人,或坐或睡,此为视觉意象,以山僧之优游闲适,寓写心中之向往企慕;山猿哀鸣.谷鸟啾啾,此为听觉意象,藉以烘托彼此分隔两地之感伤.于此氛围下,穷通得失、思念挚友之情怀油然而生,遂将题书时之情境与感怀融于六句诗中.前四句,以时空之差异(今与昔、金銮殿后与庐山庵里),暗点今昔处境之不同(往昔之富贵映衬今日之沦落),表达出世事无常、宦海浮沉之哀感.第五句虽有「笼鸟槛猿」之感叹,然旋即以希望人间相见有期作结,祈愿挚友善自珍摄,情致委婉曲折.这首诗呈现了受苦灵魂在蜕变过程中的挣扎与矛盾,江州三年的岁月,乐天内在的真我尚未完全安顿,在蜕变旳过程中时有摇摆-襟怀已日趋旷达,有时却仍难释怀于往日富贵胜达与今日沦落困顿之映照;原已打算抛弃荣利繁华,终老庐山,有时却难忘尘念,依然希望重返庙堂、忧国忧民.今夜,信手把笔,随意乱书,乐天满腔复杂微妙的心情,不如何以自处,以「微之微之,此夕此心,君知之乎」的反诘语气收束全文.
  寒暄叙情显现乐天的多情;三泰言安显现乐天的恳挚体贴与安处逆境的旷达襟怀;题书咏怀,显现乐天复杂微妙的心境.全文以「离」字为线眼,追叙平生交情,畅论三泰处境,而以期待人间相见作结.结构完整,叙述条理分明,文字真切自然,看似平易,其实精纯,意到笔随,挥洒自如,于平易切近中蕴含深婉之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