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元末明初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0:04:05
求元末明初历史
求元末明初历史
求元末明初历史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486153.html
http://www.baidu.com/s?wd=%D4%AA%C4%A9%C3%F7%B3%F5&cl=3
http://zhidao.baidu.com/q?ct=17&pn=0&tn=ikaslist&rn=10&word=%D4%AA%C4%A9%C3%F7%B3%F5&fr=wwwt
http://baike.baidu.com/w?ct=17&lm=0&tn=baiduWikiSearch&pn=0&rn=10&word=%D4%AA%C4%A9%C3%F7%B3%F5
http://baike.baidu.com/w?ct=17&lm=0&tn=baiduWikiSearch&pn=0&rn=10&word=%D4%AA%C4%A9&submit=search
http://baike.baidu.com/w?ct=17&lm=0&tn=baiduWikiSearch&pn=0&rn=10&word=%C3%F7%B3%F5&submit=search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元朝政府横征暴敛,土地高度集中,社会经济衰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十一年,民间秘密团体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及其门徒刘福通,利用政府征发农夫15万人修治黄河,农夫不堪元官吏的欺凌和沉重的劳役的情绪,进行反抗元朝的组织活动.由于消息走漏,韩山童被俘遇害,刘福通逃回颍州(今安徽阜阳),五月,刘福通率众起义,以红巾裹头,称红巾军.尔后率部西进河南相继攻克项城(今河南项城南)、罗山(今河南罗山)、真阳(今河南正阳)等地,队伍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在刘福通起义的影响下,大江南北许多地方相继爆发了人民的反元斗争,其中主要的有:徐州的李二(芝麻李)、赵均用,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的郭子兴、孙德崖:湘汉流域的布王三、孟海马;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冈)的彭莹玉、徐寿辉等,均属红巾军系统,诸多起义军中以北方刘福通,南方徐寿辉两支为最强.这两支起义军的发展,将元统治区切成两段,使南北隔绝,有力的打击了元朝的统治.除此之外,还有张士诚起义军.
刘福通所部起义军在河南取胜的同时,徐寿辉将所部兵分两路,一路逆江而上,攻克武昌(今湖北武昌)(参见武昌之战)、江陵(今湖北江陵)等地;一路则顺江而下,攻取长江中下游一些州县后,进军福建和浙西.十二年七月,攻克江南重镇杭州路(今浙江杭州).与此同时,李二所部义军占领了徐州及周围一些州县,将元朝赖以南北联系的主动脉切断.起义军节节胜利,使元廷为之震动,急遣丞相脱脱率大军南下,击败李二部,复占徐州,打开了南北通道,并乘势集江南数省元军再克杭州路,尔后对起义军展开全面反攻.在元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节节败退,徐寿辉部被迫退出长江中、下游,活动于湖泊和山区.刘福通虽仍立足于河南,但限于极小地区之内.起义斗争转入低潮.为彻底消灭起义军,元廷又于十四年派脱脱统兵40万,向淮东张士诚部发动进攻,张士诚仅率数千人坚守高邮(今江苏高邮)一个多月,脱脱率40万大军师老无功,顿兵城下.元顺帝听信谗言,临阵易将,罢免了脱脱的指挥权,使元军军心涣散,士无斗志.为张士诚所乘,夺取整个淮东地区后,南渡长江,进占浙西(今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大部.其它各地起义军亦趁机造势,主动出击,徐寿辉部重新占领了湖广、江西大部;郭子兴部将朱元璋率一部南渡长江(参见渡江之战),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等地(参见集庆之战),并占领了江东和浙东大部.经三年激战,元军主力受重创,丧失了军事优势.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迎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奠都毫州(今安徽毫县),改元龙凤.尔后刘福通率部相继攻占邓(今河南邓县)、许(今河南许昌)等州,势力益增,众至三十余万.十七年(1357年)六月,刘福通以河南为基地,分兵三路北上伐元;西路军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率领下进军关中,陷兴元(今陕西汉中)入凤翔(今属陕西),直逼长安(今陕西西安)(参见陕西之战),受阻后,兵分两路,一路转入四川,一路西进攻取灵武(今宁夏灵武);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下转战于河北、山东等地,并一度攻保定,威胁大都(今北京),后由大同(今山西大同)转战塞外,于十八年底攻克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西北).旋转战辽东,攻克辽阳(今辽宁辽阳),东入高丽;东路军由毛贵率领下由山东北上,直逼大都,威震京师,后恐孤军深入,退回山东.此次北伐虽由于战略不明确,各部协调不够,未能推翻元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刘福通攻占了汴梁(今河南开封),控制了中原及北方诸多地区,从根本上动摇了元朝的统治基础.
元军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损失惨重.为与起义军相抗衡,元廷重新组织军事力量,除元朝军队外,注重对民间地主武装的使用,尤其是对镇压起义军有功的军队将领和地主武装首领,进行迅速提拔.元廷这一新的军事措施,使北方起义军陷入被动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刘福通未能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依然分兵出击,至兵分势寡,加之起义军将领之间互相残杀,削弱了自己的力量,给元军以可乘之机.孛罗帖木儿围剿山西北部及塞外起义军,十九年,察罕帖木儿攻陷宋政权都城汴梁,刘福通、韩林儿顽强抗击后,突围南走安丰(今安徽寿县).二十二年,察罕帖木儿遇刺死后,扩廓帖木儿继为统帅,率军继续镇压山东境内的起义军,未几,山东境内起义军即被镇压下去(参见元镇压红巾军山东之战),河南全境和山东大部又陷入元军手中.黄河以北的起义斗争再次转入低潮.元统治集团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内部矛盾加深,新兴的将领拥兵自重,互相吞并,从而更加激化了元朝内部的矛盾,北方出现了军阀连年混战的局面.
在北方军阀连年混战的同时,南方各起义军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各政权割据的局面.朱元璋占据集庆后改集庆为应天府,但四面受敌,东有元将定定扼守镇江,东南有张士诚占有平江(今江苏苏州)、常州(今江苏常州)和浙西地区,东北有地主武装青衣军张明鉴占据扬州(今属江苏),南面有元将八思尔不花驻屯徽州(今安徽歙县),西面有徐寿辉占有池州(今安徽贵池).为解决来自诸多方面的危胁,朱元璋先后派兵攻占了镇江、广德(今安徽广德)、长兴(今浙江长兴)、江阴(今江苏江阴),使势力范围得到了扩展与巩固.尔后集中力量打击孤立无援的浙东元军.为巩固占领区和继续发展壮大势力,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策,经四、五年的努力和准备便开始进行统一江南的作战.朱元璋根据当时形势和自己处于陈友谅和张士诚两大势力之间的处境,制定了先西后东,先强后弱的战略方针.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汉,改元大义.是月初五,陈友谅率l0余万大军顺江而下攻应天,朱元璋采取诱敌深入之策,以伏兵击败陈友谅(参见安庆、江州之战).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派吕珍围攻安丰,安丰粮尽援绝,刘福通战死,朱元璋闻讯率部往援.三月,朱元璋渡江,三战三捷,解安丰之围.四月,陈友谅乘朱元璋率主力往救安丰,江南空虚之机,以号称60万的大军于十一日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得讯后,于七月初六,亲率舟师号称20万往救洪都.两军会战于鄱阳湖上,朱元璋军采用火攻,陈友谅兵败身亡,主力伤亡殆尽(参见鄱阳湖之战).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攻克武昌,陈理投降,陈友谅的大汉政权灭亡(参见武昌之战).朱元璋攻取武昌后,旋又攻占襄阳(今湖北襄樊)等汉水流域和要点,全部控制了长江中游.为稳定江汉局势,又与四川明玉珍通好.然后转兵东向攻张士诚.朱元璋根据张士诚占领区南北狭长,中隔长江,南北兵力应援不便等弱点,制定了“先取通泰诸郡县,剪士诚肘翼,然后专取浙西”(《明太祖实录》卷十八)的战略方针.二十五年十月,徐达、常遇春率水步骑军,水陆并进,进攻淮东(参见两淮之战).朱军进展顺利,迅速占领泰州(今江苏泰州市)、高邮、徐州等地,从而占领全部淮东,完成其攻取淮东剪其羽翼的作战步骤.二十六年八月至十一月,朱元璋又先后攻克湖州(今浙江吴兴)(参见湖州之战)、杭州等重镇,对平江形成北、西、南三面合围之势.二十七年九月,平江城破,张士诚被俘(参见平江之战).在这种形势下,浙东方国珍被迫向朱元璋请降,朱元璋基本上统一了江南后,决定南征北伐同时并进,以北方为进攻重点,开始了北上伐元的战争.
朝初年的政治军事形势
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但此时元朝在北方特别是在西北的残余势力依然强大.1369年明朝大将徐达将元军王保保部逐出宁夏.由于残元势力依然强大,他们以宁夏、内蒙古为根据地,不断侵扰明朝边境,明朝暂时无力据有宁夏.在洪武三年至洪武九年间(1370一1376年),朱元璋下令将宁夏灵州、鸣沙和宁夏路等地的百姓迁往关中一带,在宁夏北部制造无人区,实行真空防御.洪武九年后,随着明朝国势的稳定,明军力量加强,又陆续从山西、关中及中原各地迁来人口,充实宁夏地区.
洪武九年(1376年)鉴于残元力量的侵扰,明朝在宁夏设宁夏卫,归陕西都指挥使司管辖,在宁夏以军事设置代替行政设置.
公元1402年后,蒙古鞑靼、瓦刺各部日渐强大,成为明朝北方边境的大患.为此,明朝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二万里边防线上,先后建立辽东、宣府、大同、延绥(榆林)、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等九个军事重镇,总称“九边”.今宁夏区占有两镇.因此,明朝的宁夏地区一直是边患最严重的地区.宁夏这一时期历史多与军事活动有关.
自1376年设宁夏卫,后又升为镇(治所在今银川市),归中央右军都督府管辖.总镇下设卫、所,根据“分地守御”的原则,在划定的范围内形成一套防御体系.宁夏总镇辖有宁夏卫、宁夏前卫、中屯卫、左屯卫、右屯卫(以上五卫的治所均在宁夏镇城内)、宁夏中卫、宁夏后卫,共7个卫.每卫各5个千户所,外加灵州守御千户所、兴武营守御千户所(今盐池高沙窝乡)、平虏(今平罗)守御千户所和宁夏群牧千户所(今同心韦州)共有39个千户所.卫、所之下,设有屯堡和烽火台.据统计,在明嘉靖时期,宁夏镇有屯、堡90个和烽堠485个,总兵力近5万人.
宁夏南部地区于1425年在开城县设守御千户所,后因鞑靼入侵,千户所被迫迁往原州故地,于1469年升为卫,将古原州定名为固原.固原为关中门户,地处延绥、甘肃、宁夏三镇中间,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474年,朝廷派左都御史王越驻防固原,统一指挥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称三边总督,后因边防等,改为冬、春驻固原,夏、秋移驻花马地(今盐池).其后,固原又升为镇,成为九边之一,改开城县为固原州.固原镇下辖三个守御千户所和一个群牧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今同心预旺);镇戎守御千户所(今固原八营);西安州守御千户所(今海原县西安乡);甘州群牧千户所,为王府的牧马地.嘉靖年间,固原镇有白马城、红古城、下马房关、海喇都和大湾川等大屯堡5个,其他小屯堡36个,烽堠154个,总兵力1.6万人.
为了有效防止鞑靼和瓦刺的入侵,明朝除了在北方边境屯驻重兵外,还沿北部边界修建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