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和爱莲说的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1:17:12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翻译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翻译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翻译
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在这里和我谈笑来往的都是读书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十分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泥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莲花,是品德高尚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
陋室铭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7984801.html?an=0&si=2&wtp=wk
爱莲说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5512608.html?an=0&si=5&wtp=wk
《陋室铭》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在这里和我谈笑来往的都是读书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
全部展开
《陋室铭》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在这里和我谈笑来往的都是读书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十分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泥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莲花,是品德高尚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
祝学习进步!加油!O(∩_∩)O~
收起
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在这里和我谈笑来往的都是读书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
全部展开
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在这里和我谈笑来往的都是读书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十分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泥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莲花,是品德高尚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
收起
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在这里和我谈笑来往的都是读书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用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又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
全部展开
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在这里和我谈笑来往的都是读书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用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又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十分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泥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莲花,是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 要我的
收起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
全部展开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芦,简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9)入:这里是“映入”的意思。
(20)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
收起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会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
全部展开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会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收起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8),...
全部展开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12)之(19)乱耳(13),无案牍(14)之劳形(15)。南阳(16)诸葛庐(17),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8)?”
注解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芦,简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9)入:这里是“映入”的意思。
(20)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背景简介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已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锒锒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希望有用 谢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