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二十卷为什么所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1:50:55
荀子二十卷为什么所著荀子二十卷为什么所著荀子二十卷为什么所著编辑本段哲学思想  礼仪  荀子像(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

荀子二十卷为什么所著
荀子二十卷为什么所著

荀子二十卷为什么所著
编辑本段哲学思想
  礼仪
  荀子像(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思想家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繁荣发展;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文中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博学并时常检查、反省自己则能“知明而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文学家和教育家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性恶论
  《荀子•性恶》中,荀子认为人性有两部分:性和伪.性是人先天的动物本能,是恶;伪是人后天的礼乐教化,是善.性(动物本能)的实质是各种欲望,如果顺从性,人就会为满足欲望不择手段,导致道德沦丧、天下大乱.圣人知道性是恶的,所以创制礼义道德,“化性起伪”,用伪取代性,使人变善. 达尔文进化论也能佐证“性恶”这一点,因为生物在进化历程中,只有进化出生存欲、占有欲才能存活.为了自己的生存牺牲他人,占有尽可能多的生存资源,消灭竞争者.这是性,是恶. 那么为什么要伪?善有什么用?《荀子•王制》中又说:论力气,人不如牛;论速度,人不如马,然而人却驯化了牛马为己所用,这是为什么?因为人能组成社会,团结一致,而牛马等兽类不能.人为什么能组成社会?因为人有道德(义),有了道德,就能组成牢固的社会,使人的力量大增,人类繁荣发展,幸福生活.道德的作用就是维持社会内部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这就是伪的作用.伪(礼义道德)能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保证人类的生存.
  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荀子的生平活动,《风俗通义•穷通》记载:“齐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孙卿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在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盐铁论•论儒》谈到齐闵王骄傲自大,“诸儒谏不从,各分散.”这时,荀卿向齐相进说:“处胜人之势,会胜人之道”,指出:当今巨楚在我前面牵系着,大燕在我后边威逼着,劲魏在我右边钩取着,……一国策谋,三国必然乘机进犯,这样,齐国必然导致四分五裂,国家将有灭亡的危险.(《荀子.强国》,下引本书,只注篇名)意见未被采纳,孙卿去楚国.在齐襄王在位时(公元前283年—前265年),荀子第二次回到齐国,“荀卿最为老师.”他三次被推为祭酒(年高望重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范雎相秦期间(公元前266年—前255年),荀子到秦国见过秦昭王.昭王问:“儒无益于人之国?”荀子回答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儒效》)“应侯(范雎)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荀子回答说:“形胜”“百姓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无儒”,是“秦之所短”.由于秦国实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国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齐人有人谗言荀子,于是荀子离开了齐,来到楚国.公元前255年被任为兰陵县令.但有人认为荀子对楚国来讲是个危险.所以荀子又辞楚来到赵国,赵国拜其为上卿.后来楚国有人向楚相春申君进言请荀子回楚.于是春申君派人请回荀子,复任兰陵县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园杀害,荀子罢了官.不几年就去世了. 荀子的著作,在汉代流传的有三百多篇,经过刘向的编订,删去重复的,定著三十二篇.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荀子•议兵》).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县(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编辑本段传世名言
  (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 ) (11)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