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本后面的10首古诗的翻译.快!!!!!!!!!!!!!!!!! 是上册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9:12:58
初一语文课本后面的10首古诗的翻译.快!!!!!!!!!!!!!!!!!是上册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初一语文课本后面的10首古诗的翻

初一语文课本后面的10首古诗的翻译.快!!!!!!!!!!!!!!!!! 是上册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
初一语文课本后面的10首古诗的翻译.
快!!!!!!!!!!!!!!!!! 是上册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

初一语文课本后面的10首古诗的翻译.快!!!!!!!!!!!!!!!!! 是上册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背诵时,用心品味诗人的情怀.

【原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②时.

腾蛇③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④伏枥⑤,志在千里;

烈士⑥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⑦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⑧之福,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选自《乐府诗集》.《龟虽寿》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②〔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③〔(téng)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④〔骥〕良马.
⑤〔枥(lì)〕马槽.
⑥〔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⑦〔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⑧〔养怡〕指调养身心.怡,愉快、和乐.
⑨〔永年〕长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过故人庄》①
孟浩然
“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开轩”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③,青山郭④外斜.
开轩面场圃⑤,把酒⑥话桑麻⑦.
待到重阳日⑧,还来就菊花⑨.
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689740),襄(xiāng)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②〔黍(shǔ)〕黄米饭.
③〔合〕环绕.
④〔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⑤〔开轩面场圃(pǔ)〕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
⑥〔把酒〕拿起酒杯.
⑦〔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⑧〔重阳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⑨〔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译文]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
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
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①
常建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②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③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④.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①选自《全唐诗》.常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破山寺,现在江苏常熟虞山北.②〔初日〕早上的太阳.③〔禅房〕僧人的房舍.④〔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寂处有音 静趣浓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李白
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杨花落尽子规②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③.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④西.
①选自《李太白全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现在四川江油)人.唐代诗人.龙标,唐朝县名(现在湖南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②〔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③〔五溪〕现在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④〔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夜雨寄北①
李商隐
明明是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足见这离情是何等深沉.其后“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情的代用语.要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③〔却〕再.
[译文]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
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泊秦淮①
杜牧
诗人乘船在秦淮河岸停泊,从附近酒家隐隐传来歌女吟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声,诗人无限感慨.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但议论并非指向歌女,而是指向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这是诗的弦外之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②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①选自《樊川文集》.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lì)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②〔商女〕歌女.③〔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译文]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浣溪沙①
晏殊
这首词是伤春感时之作,但感伤情绪并不浓郁,只是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意韵幽微,淡雅温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②.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①选自《珠玉词》.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浣溪沙,词牌名.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③〔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如梦令①
李清照
那是一个多么欢乐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扑楞楞全飞起来了.置身于这样优美的情景中,诗人怎不满心欢快呢?
常记溪亭②日暮③,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④深处.
争渡⑤,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①选自《漱玉词》.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在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如梦令,词牌名.②〔溪亭〕溪边的亭子.③〔日暮〕黄昏时候.④〔藕花〕荷花.⑤〔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争,怎.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观书有感①
朱熹
小小的方塘为什么总是这样明净,就像镜子一样,把飘动的天光云影都清清楚楚地倒映出来?乃是因为它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诗人借助这一现象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②,
天光云影共徘徊③.
问渠④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选自《朱子大全》.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wù)源(现在江西婺源)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②〔一鉴开〕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③〔共徘徊〕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④〔渠〕它.指方塘.
【译文】
昨夜江中涨了春水,搁浅在江边的一艘大船,像羽毛一样轻轻飘起.过去为了把它推向江中,白白费了很大力气,但是今天它已能自由自在地在江中航行了.
这首诗告诉我们:人的思想、认识、学习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有了积累,在一定的契机

把名字列出来,不是大家都是初一学生的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来到这座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耸的树林。竹丛中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的花草更加显得葱郁幽深。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鸟自由地欢唱,清澈的潭水倒影让人心地空灵。万物的声响此刻全都沉寂了,只有空中偶尔传来钟磐的余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

全部展开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来到这座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耸的树林。竹丛中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的花草更加显得葱郁幽深。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鸟自由地欢唱,清澈的潭水倒影让人心地空灵。万物的声响此刻全都沉寂了,只有空中偶尔传来钟磐的余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夜雨寄北》[1]这首诗一作<<夜雨寄内>>,内即内人,指妻子,那么"寄北''即寄给北方妻子的诗,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
[2]这句里有一问一答.
[3]巴山泛指四川东部的山,这句写实景.
[4]设想重聚后的光景.蜡烛点久了会结烛花,剪去烛花烛光会更亮,共剪西窗烛指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5]这句接上句写重聚后再回忆此时此地的孤寂.很多人都指出这句把"眼前景反作日后怀想,此意更深''(清.桂馥<<札璞>>卷六),就仿佛白居易诗:"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这种回环往复的视角变化和预想未来回忆现实的写法后来被称作"水晶如意玉连环'',据说王安石曾屡次仿效它(清.何焯评语,见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
作者当时幕居东川,落拓困顿,和故交新贵云泥分隔,冀望于有人为之援手,这是人之常情。诗首之“君”字,究系何人,不得而知,也许确乎有过关心他的友人寄书探问,也许是臆想中对令狐等掌权者垂询的深切渴望。我觉得二种理解都可以成立。“未有期”三字则满怀着无奈失助的感喟。第二句则点出了寓地巴山,描绘了绵绵的巴山夜雨,盈池的雨水难道不正是诗人神驰长安的象喻。义山曾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高远报负,而长安,正是诗人欲回的“天地”。第三句超越时空,遐思重逢故人的情景,事实上,这正是他蛰伏内心深处重获知遇的梦幻。第四句再次强化巴山苦况,结合前述,用意甚明。
总之,义山在本诗中将渴念知遇的心思托以相思之情,满怀希望和虔诚地投寄于能够给予其全部生命和事业当权者。因此,本诗应理解为一首“风调”“含蓄”的象喻之作,而不能作一首爱情诗或思友诗解。

《泊秦淮》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浣溪沙》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过宋源晨炊漆公店》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常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如梦令》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

《观书有感》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收起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全部展开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时所作。意思是说,传说中以长寿著称的神龟、腾蛇都不免一死,而人虽不能长生不老,却可以保持永不衰退的进取精神;何况善于调养身心,还可以长寿。诗人认为人的生命并不只是由上天决定的,生命的价值也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保持积极进取的壮心。“老骥伏枥”四句,笔力遒劲,内蕴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诗歌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并且能将诗人对时间生命的哲理思考融进真挚浓烈的情感之中。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首联从“入古寺”“见高林”写起,点明游寺的时间,烘托幽深的气氛,颔联写踏竹径,到进禅房,抓住山寺独特的景物,描绘了山寺幽深寂静的景色;颈联点明全诗主旨,种种景物的描写,都是围绕“潭影空人心”层层铺垫;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全是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个幽静、高远的境界。
这首五律是诗人仕途失意后,游历虞山破山寺时写的一首山水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代读者赞赏的名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的幽深、清寂。“悦”,用如动词,使……欢化“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动显静,以钟馨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语言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译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来到这座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耸的树林。竹丛中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的花草更加显得葱郁幽深。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鸟自由地欢唱,清澈的潭水倒影让人心地空灵。万物的声响此刻全都沉寂了,只有空中偶尔传来钟磐的余音。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韵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如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
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浣溪沙 晏殊 的翻译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杨万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有六首,常见的是这首: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
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赏析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但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原 文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 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年代:【宋】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注释](1)鉴:镜子。(2)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移动。(3)渠:它。指方塘里的水。那得:怎么会。如许:像这样。
[译文]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全诗以(源头活水)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豁然开朗)的感受.

收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夜雨寄北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全部展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夜雨寄北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泊秦淮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泊秦淮》插图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在对岸还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浣溪沙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说下山容易无艰险,这只不过是你的错觉,未免高兴的太早了,小心诡诈的群山骗了你!下句一个“赚”字,一个“错”字,把行人在山间跋涉的刹那感受写得惟妙惟肖。不是吗?你兴致勃勃地爬过一道山峦,以为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一山刚过,一山又横越面前,拦住了你前进的道路,原来你又陷入群山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不令人扫兴得吗?
如梦令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观书有感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的晃动。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永不干枯的水从源头不断流出来,从而成了活水! (其二)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 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气力, 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顺漂。

收起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来到这座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耸的树林。竹丛中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的花草更加显得葱郁幽深。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鸟自由地欢唱,清澈的潭水倒影让人心地空灵。万物的声响此刻全都沉寂了,只有空中偶尔传来钟磐的余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

全部展开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来到这座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耸的树林。竹丛中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的花草更加显得葱郁幽深。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鸟自由地欢唱,清澈的潭水倒影让人心地空灵。万物的声响此刻全都沉寂了,只有空中偶尔传来钟磐的余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总之,义山在本诗中将渴念知遇的心思托以相思之情,满怀希望和虔诚地投寄于能够给予其全部生命和事业当权者。因此,本诗应理解为一首“风调”“含蓄”的象喻之作,而不能作一首爱情诗或思友诗解。
《泊秦淮》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浣溪沙》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过宋源晨炊漆公店》
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常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观书有感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收起

快!!!!!!!!!!!!!!!!! 是上册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

楼主也是初一的
我也是

初一语文课本后面的10首古诗的翻译.快!!!!!!!!!!!!!!!!! 是上册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 初一课本后面的十首诗翻译 初一语文课本中古诗的原文与译文 求今年的初一语文书上册后面的10首古诗要10首 初一年级下册语文书的后面10首古诗上面的赏析麻烦发下 初一语文后面10首古诗的解释要详细,快点急用! 初一语文课本最后十首古诗的写作背景主要是初一语文书的后十首古诗,作者写作时的背景,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讲明原因,下册的 初一下学期的课本的故事和古诗(语文)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谁有七下语文后面10首古诗?人教版的 初二上学期语文课本 课外古诗词背诵(后面的古诗)人教版的啊 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所有语文课文的文言文和课本后面的古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本语文后面的古诗是什么自己看 鲁教版201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后面的课外古诗 就是课本后面的10首古诗不是课内的 求10首课外古诗的赏析要100字左右初一课本里有的不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附录里的10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初一、初二上下册的人教版语文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有哪些书?课本不见了大虾!RT! 初一下册语文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面问题的答案,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