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摘抄、体会、心得要具体,还有一定要符合小学五年级的水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4:24:36
《三国演义》的摘抄、体会、心得要具体,还有一定要符合小学五年级的水平!《三国演义》的摘抄、体会、心得要具体,还有一定要符合小学五年级的水平!《三国演义》的摘抄、体会、心得要具体,还有一定要符合小学五年

《三国演义》的摘抄、体会、心得要具体,还有一定要符合小学五年级的水平!
《三国演义》的摘抄、体会、心得
要具体,还有一定要符合小学五年级的水平!

《三国演义》的摘抄、体会、心得要具体,还有一定要符合小学五年级的水平!
书名: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出版社:岳麓出版社
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当权,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 “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职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精彩语句摘抄:
懊悔无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傲慢少礼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
傲睨得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议.”
傲睨自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简雍在城下唤门.(刘)璋令开门接入.雍坐在车中,傲睨自若.”
安身之地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不成体统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宝刀不老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倍道而进
三国演义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