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为什么要做铺垫,又怎么样做铺垫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20:23:39
写文章为什么要做铺垫,又怎么样做铺垫呢?
写文章为什么要做铺垫,又怎么样做铺垫呢?
写文章为什么要做铺垫,又怎么样做铺垫呢?
看篇小文章把
谈“铺垫”
王海辉
铺垫是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铺垫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有三点:
一、铺垫能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例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尾,当路瓦栽夫人告诉佛来思节夫人,为了还她的项链自己付出了十年艰辛,佛来思节夫人告诉她,那件项链是赝品.这确出乎读者意料,但仔细想来,并不突兀.这之前有几处铺垫: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慷慨应允,珠宝店老板说他只卖过装珠宝的盒子,以及归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连盒子也没打开看看的漫不经心,这些都暗示项链并非珍品.假如缺少这些铺垫,结局就会显得突兀和不可理解.
二、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例如《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出场就布置了铺垫过程.先是水镜先生司马德操感叹刘备手下空有关、张、赵云等“百人敌”的勇将,而独少运筹帷幄之谋臣、统帅.一句话击中了刘备的心病.接着他向刘备介绍了“卧龙”先生,为诸葛亮的出场铺下第一块基石.接下去是徐庶出辅刘备,旗开得胜,击败了曹军,印证了水镜先生判断的正确.只可惜一仗之后徐庶就被曹操骗走,这才有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情节.刘备这时才知道“卧龙”先生原来就是诸葛亮.刘备以前到处碰壁,现在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更体会到“左右不得其人”的致命弱点,于是接下去便是三顾茅庐,一而再,再而三地请诸葛亮出山,等气氛酝酿足了,诸葛亮才登场亮相.这种铺垫不仅刻画了人物的隐士风度,也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
三、在叙事作品中,往往通过动作细节和情态细节来展现故事情节,为高潮的到来做铺垫,这种铺垫,可以透视人物隐微心理变化,能层层深入地递进情节内涵.鲁迅先生评价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时说:“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见《中国小说史略》)这里的“婉”,就包含着衬垫的意思.如范进中举发疯的典型意义,就是在人物病态的细节衬垫中,细剥开来的.范进读榜前,还在插标卖鸡,以谋米为炊.当邻居找他报喜时,范进固执不信,他苦苦哀告邻居莫以虐为乐.这婉转的心态细节,含蓄地衬托了一颗饱受创伤的灵魂的屈辱和痛苦,以及他在几十年科场蹭蹬中造成的自卑感,细微末节的衬垫披露了人生悲剧的端倪.接着写他读榜时神色骤变,“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当即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从这突然迸出的一系列神态、动作变化中,我们隐约感受到这根脆弱的心弦由震动而崩裂的余音.假如小说舍去人物固执不信,看榜呆痴等病态心理的衬垫描写,范进闻喜中疯的典型情节就显得唐突、离奇,其讽刺意义也显得平直、肤浅.
总之,在设置叙事作品的情节中,不但要安排好故事发展的秩序,而且要做好铺垫,使之很好的发挥其艺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