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二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答案,及800字以上1000字以下感想,明天上午8点之前呀!课后习题答案和感想要分开的答案,并且根据题的答案写出感想……就是说把题的答案合起来写成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6 15:32:48
求初二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答案,及800字以上1000字以下感想,明天上午8点之前呀!课后习题答案和感想要分开的答案,并且根据题的答案写出感想……就是说把题的答案合起来写成一
求初二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答案,及800字以上1000字以下感想,明天上午8点之前呀!
课后习题答案和感想要分开的答案,并且根据题的答案写出感想……就是说把题的答案合起来写成一篇800字以上1000字以下的感想……
习题一: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和感想一定要分别给出……在明天上午8点之前一定要给出答案,我会再给分的……
求初二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答案,及800字以上1000字以下感想,明天上午8点之前呀!课后习题答案和感想要分开的答案,并且根据题的答案写出感想……就是说把题的答案合起来写成一
1.
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苦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经过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终于克服了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作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生活上艰苦异常,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但这些都未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因为课文只是节选,参照后文叙太学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重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时想起曾经看过的许多名人学士求学成识的历程,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送东阳马生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针对时弊以加针砭,强调勤学苦读的重要性.叙自己“为学之难”,求师之艰,先以环境的恶劣突显其坚苦不移,后以“烨然若神人”的纨绔子弟为对比反衬其独得其乐,正由于如此,不计客观条件的艰苦,执着追求,虚心求教,他才能“遍观群书”,而列于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海称其姓氏.再从食、住、书、师四个方面对当今太学生的学习生活予以对比:太学生无衣食之患,鲜服美食;高堂大厦,群书毕集,师随左右,不像自己当年有“冻馁之患”、“奔走之劳”、“求而不得”之苦,可是条件好了,却有“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作者在充分比照的基础上其理颖然而出:“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从童蒙时期起,故事、寓言、童话、课本,甚至电视节目,我们接触到的一切文化载体,都不倦的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治学.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后的一句却是这“澹泊”“宁静”的根本来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语中的.
有从小就好学,不怕艰苦的.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王冕七八岁时,“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还有诸如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以及头悬梁、锥刺股等等故事,都是少而勤学的典范.
还有年长而勤学,孜孜不倦的.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以至于“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可以与马克思同志相媲美的了.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时盖年四十矣”,犹肯“程门立雪”,不仅于自己求学治学助益非常,也造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吕蒙“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连孙权都赞他“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了.
师旷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董遇读书利用“三余”的时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清楚明白的提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他们都从理论上概括了学习的真谛——勤奋.只要肯勤学,不论客观条件如何,都会学有所成的.
《恒斋文集》勤训篇写道:“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治学之道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