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五年级下口算题、奥数题、数学趣味故事求五年级下口算题(多,摇摆好的,一定..o(∩_∩)o )、奥数题、数学趣味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9:50:25
求五年级下口算题、奥数题、数学趣味故事求五年级下口算题(多,摇摆好的,一定..o(∩_∩)o )、奥数题、数学趣味故事
求五年级下口算题、奥数题、数学趣味故事
求五年级下口算题(多,摇摆好的,一定..o(∩_∩)o )、奥数题、数学趣味故事
求五年级下口算题、奥数题、数学趣味故事求五年级下口算题(多,摇摆好的,一定..o(∩_∩)o )、奥数题、数学趣味故事
25 +15 =
47 -27 =
58 +18 =
19 +29 =
16 +16 =
23 -13 =
910 +110 =
712 -512 =
255 -105 =
10-2.5 =
13 +23 =
47 -27 =
16 +56 =
910 -310 =
29 +49 =
18 +18 +38 =
1- 29 -49 =
1211 -111 =
47 +47 =
1-89 =
12 +15 +12 =
76÷19=
1-0.001=
156÷26=
3.6×0.2=
360÷45=
80÷16=
1.3-0.7=
0.49+0.16=
2.6×0.4=
55÷0.001=
55×0.001=
2400÷30=
25 -15 =
34 +14 =
29 +59 =
12 +12 =
58 -38 =
56 -16 =
13-0.56 =
14 -1.5 =
910 -410 =
0.79+0.79×99=
1÷5+1÷5=
0.89×101-0.89=
1.1-2.7÷27=
573-(273+169)=
12.4×11-12.4=
5÷0.25=
0.84÷0.4=
0.25×16=
2.5×40=
700-699.9=
620÷200=
78÷16=
9001-8006=
144÷12= 1、用3个大瓶和5个小瓶可装墨水5.6千克,用一个大瓶和3个小瓶可装墨水2.4千克.那么用1个大瓶和2个小瓶可装墨水( )千克.
2、a,b,c,d四位同学参加奥数测试,a得74分,b得86分,c得96分,四人的平均成绩正好是整数.d可能得几分?
3、□×5÷3×9+11=1991中,□里应填入的数字是( ).
4、有红色小旗2面,蓝色小旗1面,这些旗大小和形状都相同,把这些小旗挂在旗杆上做出各种信号,每面旗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利用这些旗能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5、一筐苹果,如果平分给4小朋友多出3个苹果;如果平分给5个小朋友又多出4个苹果;如果平分给6小朋友则又少1个苹果.这筐苹果最少有( )个.
6、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货车速度每小时60千米,客车速度每小时40千米,货车到达乙地后停留0.5小时,又以原速返回甲地,问从甲地出发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7、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3,除以5余4,这个数最小是( )
1. 一列火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大桥长6700米,这列火车长140米,火车每分钟行400米,这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分析:这道题求的是通过时间.根据数量关系式,我们知道要想求通过时间,就要知道路程和速度.路程是用桥长加上车长.火车的速度是已知条件.
总路程: (米)
通过时间: (分钟)
答:这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需要17.1分钟.
2. 一列火车长200米,全车通过长700米的桥需要30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多少米?
分析与这是一道求车速的过桥问题.我们知道,要想求车速,我们就要知道路程和通过时间这两个条件.可以用已知条件桥长和车长求出路程,通过时间也是已知条件,所以车速可以很方便求出.
总路程: (米)
火车速度: (米)
答:这列火车每秒行30米.
3. 一列火车长240米,这列火车每秒行15米,从车头进山洞到全车出山洞共用20秒,山洞长多少米?
分析与火车过山洞和火车过桥的思路是一样的.火车头进山洞就相当于火车头上桥;全车出洞就相当于车尾下桥.这道题求山洞的长度也就相当于求桥长,我们就必须知道总路程和车长,车长是已知条件,那么我们就要利用题中所给的车速和通过时间求出总路程.
总路程:
山洞长: (米)
答:这个山洞长60米.
和倍问题
1. 秦奋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的年龄是秦奋年龄的4倍,问秦奋和妈妈各是多少岁?
我们把秦奋的年龄作为1倍,“妈妈的年龄是秦奋的4倍”,这样秦奋和妈妈年龄的和就相当于秦奋年龄的5倍是40岁,也就是(4+1)倍,也可以理解为5份是40岁,那么求1倍是多少,接着再求4倍是多少?
(1)秦奋和妈妈年龄倍数和是:4+1=5(倍)
(2)秦奋的年龄:40÷5=8岁
(3)妈妈的年龄:8×4=32岁
综合:40÷(4+1)=8岁 8×4=32岁
为了保证此题的正确,验证
(1)8+32=40岁 (2)32÷8=4(倍)
计算结果符合条件,所以解题正确.
2. 甲乙两架飞机同时从机场向相反方向飞行,3小时共飞行3600千米,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求它们的速度各是多少?
已知两架飞机3小时共飞行3600千米,就可以求出两架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航程,也就是两架飞机的速度和.看图可知,这个速度和相当于乙飞机速度的3倍,这样就可以求出乙飞机的速度,再根据乙飞机的速度求出甲飞机的速度.
甲乙飞机的速度分别每小时行800千米、400千米.
3. 弟弟有课外书20本,哥哥有课外书25本,哥哥给弟弟多少本后,弟弟的课外书是哥哥的2倍?
思考:(1)哥哥在给弟弟课外书前后,题目中不变的数量是什么?
(2)要想求哥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如果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作1倍,那么这时(哥哥给弟弟课外书后)弟弟的课外书可看作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几倍?
思考以上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求哥哥应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根据条件需要先求出哥哥剩下多少本课外书.如果我们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作1倍,那么这时弟弟的课外书可看作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2倍,也就是兄弟俩共有的倍数相当于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3倍,而兄弟俩人课外书的总数始终是不变的数量.
(1)兄弟俩共有课外书的数量是20+25=45.
(2)哥哥给弟弟若干本课外书后,兄弟俩共有的倍数是2+1=3.
(3)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本数是45÷3=15.
(4)哥哥给弟弟课外书的本数是25-15=10.
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4. 甲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粮170吨,后来从甲库运出30吨,给乙库运进10吨,这时甲库存粮是乙库存粮的2倍,两个粮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根据甲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粮170吨,后来从甲库运出30吨,给乙库运进10吨,可求出这时甲、乙两库共存粮多少吨.根据“这时甲库存粮是乙库存粮的2倍”,如果这时把乙库存粮作为1倍,那么甲、乙库所存粮就相当于乙存粮的3倍.于是求出这时乙库存粮多少吨,进而可求出乙库原来存粮多少吨.最后就可求出甲库原来存粮多少吨.
甲库原存粮130吨,乙库原存粮40吨.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
1.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3个,一个盒身和两个盒底配成一个罐头盒,现有150张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才能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依据题意可知这个题有两个未知量,一个是制盒身的铁皮张数,一个是制盒底的铁皮张数,这样就可以用两个未知数表示,要求出这两个未知数,就要从题目中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两个方程,组在一起,就是方程组.
两个等量关系是:A做盒身张数+做盒底的张数=铁皮总张数
B制出的盒身数×2=制出的盒底数
用86张白铁皮做盒身,64张白铁皮做盒底.
奇数与偶数(一)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很多的奇数、偶数.
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大于零的偶数又叫双数;凡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大于零的奇数又叫单数.
因为偶数是2的倍数,所以通常用 这个式子来表示偶数(这里 是整数).因为任何奇数除以2其余数都是1,所以通常用式子 来表示奇数(这里 是整数).
奇数和偶数有许多性质,常用的有:
性质1 两个偶数的和或者差仍然是偶数.
例如:8+4=12,8-4=4等.
两个奇数的和或差也是偶数.
例如:9+3=12,9-3=6等.
奇数与偶数的和或差是奇数.
例如:9+4=13,9-4=5等.
单数个奇数的和是奇,双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几个偶数的和仍是偶数.
性质2 奇数与奇数的积是奇数.
偶数与整数的积是偶数.
性质3 任何一个奇数一定不等于任何一个偶数.
1. 有5张扑克牌,画面向上.小明每次翻转其中的4张,那么,他能在翻动若干次后,使5张牌的画面都向下吗?
同学们可以试验一下,只有将一张牌翻动奇数次,才能使它的画面由向上变为向下.要想使5张牌的画面都向下,那么每张牌都要翻动奇数次.
5个奇数的和是奇数,所以翻动的总张数为奇数时才能使5张牌的牌面都向下.而小明每次翻动4张,不管翻多少次,翻动的总张数都是偶数.
所以无论他翻动多少次,都不能使5张牌画面都向下.
2. 甲盒中放有180个白色围棋子和181个黑色围棋子,乙盒中放有181个白色围棋子,李平每次任意从甲盒中摸出两个棋子,如果两个棋子同色,他就从乙盒中拿出一个白子放入甲盒;如果两个棋子不同色,他就把黑子放回甲盒.那么他拿多少后,甲盒中只剩下一个棋子,这个棋子是什么颜色的?
不论李平从甲盒中拿出两个什么样的棋子,他总会把一个棋子放入甲盒.所以他每拿一次,甲盒子中的棋子数就减少一个,所以他拿180+181-1=360次后,甲盒里只剩下一个棋子.
如果他拿出的是两个黑子,那么甲盒中的黑子数就减少两个.否则甲盒子中的黑子数不变.也就是说,李平每次从甲盒子拿出的黑子数都是偶数.由于181是奇数,奇数减偶数等于奇数.所以,甲盒中剩下的黑子数应是奇数,而不大于1的奇数只有1,所以甲盒里剩下的一个棋子应该是黑子.
奥赛专题 -- 称球问题
例1 有4堆外表上一样的球,每堆4个.已知其中三堆是正品、一堆是次品,正品球每个重10克,次品球每个重11克,请你用天平只称一次,把是次品的那堆找出来.
解 :依次从第一、二、三、四堆球中,各取1、2、3、4个球,这10个球一起放到天平上去称,总重量比100克多几克,第几堆就是次品球.
2 有27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重量比正品轻,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不用砝码),把次品球找出来.
解 :第一次:把27个球分为三堆,每堆9个,取其中两堆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若天平不平衡,可找到较轻的一堆;若天平平衡,则剩下来称的一堆必定较轻,次品必在较轻的一堆中.
第二次:把第一次判定为较轻的一堆又分成三堆,每堆3个球,按上法称其中两堆,又可找出次品在其中较轻的那一堆.
第三次:从第二次找出的较轻的一堆3个球中取出2个称一次,若天平不平衡,则较轻的就是次品,若天平平衡,则剩下一个未称的就是次品.
例3 把10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把次品找出来.
把10个球分成3个、3个、3个、1个四组,将四组球及其重量分别用A、B、C、D表示.把A、B两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去称,则
(1)若A=B,则A、B中都是正品,再称B、C.如B=C,显然D中的那个球是次品;如B>C,则次品在C中且次品比正品轻,再在C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C,仿照B>C的情况也可得出结论.
(2)若A>B,则C、D中都是正品,再称B、C,则有B=C,或B<C(B>C不可能,为什么?)如B=C,则次品在A中且次品比正品重,再在A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C,仿前也可得出结论.
(3)若A<B,类似于A>B的情况,可分析得出结论.
奥赛专题 -- 抽屉原理
【例1】一个小组共有13名同学,其中至少有2名同学同一个月过生日.为什么?
【分析】每年里共有12个月,任何一个人的生日,一定在其中的某一个月.如果把这12个月看成12个“抽屉”,把13名同学的生日看成13只“苹果”,把13只苹果放进12个抽屉里,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苹果,也就是说,至少有2名同学在同一个月过生日.
【例 2】任意4个自然数,其中至少有两个数的差是3的倍数.这是为什么?
【分析与解】首先我们要弄清这样一条规律:如果两个自然数除以3的余数相同,那么这两个自然数的差是3的倍数.而任何一个自然数被3除的余数,或者是0,或者是1,或者是2,根据这三种情况,可以把自然数分成3类,这3种类型就是我们要制造的3个“抽屉”.我们把4个数看作“苹果”,根据抽屉原理,必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数.换句话说,4个自然数分成3类,至少有两个是同一类.既然是同一类,那么这两个数被3除的余数就一定相同.所以,任意4个自然数,至少有2个自然数的差是3的倍数.
【例3】有规格尺寸相同的5种颜色的袜子各15只混装在箱内,试问不论如何取,从箱中至少取出多少只就能保证有3双袜子(袜子无左、右之分)?
【分析与解】试想一下,从箱中取出6只、9只袜子,能配成3双袜子吗?回答是否定的.
按5种颜色制作5个抽屉,根据抽屉原理1,只要取出6只袜子就总有一只抽屉里装2只,这2只就可配成一双.拿走这一双,尚剩4只,如果再补进2只又成6只,再根据抽屉原理1,又可配成一双拿走.如果再补进2只,又可取得第3双.所以,至少要取6+2+2=10只袜子,就一定会配成3双.
思考:1.能用抽屉原理2,直接得到结果吗?
2.把题中的要求改为3双不同色袜子,至少应取出多少只?
3.把题中的要求改为3双同色袜子,又如何?
【例4】一个布袋中有35个同样大小的木球,其中白、黄、红三种颜色球各有10个,另外还有3个蓝色球、2个绿色球,试问一次至少取出多少个球,才能保证取出的球中至少有4个是同一颜色的球?
【分析与解】从最“不利”的取出情况入手.
最不利的情况是首先取出的5个球中,有3个是蓝色球、2个绿色球.
接下来,把白、黄、红三色看作三个抽屉,由于这三种颜色球相等均超过4个,所以,根据抽屉原理2,只要取出的球数多于(4-1)×3=9个,即至少应取出10个球,就可以保证取出的球至少有4个是同一抽屉(同一颜色)里的球.
故总共至少应取出10+5=15个球,才能符合要求.
思考:把题中要求改为4个不同色,或者是两两同色,情形又如何?
当我们遇到“判别具有某种事物的性质有没有,至少有几个”这样的问题时,想到它——抽屉原理,这是你的一条“决胜”之路.
奥赛专题 -- 还原问题
【例1】某人去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的一半多50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多100元.这时他的存折上还剩1250元.他原有存款多少元?
【分析】从上面那个“重新包装”的事例中,我们应受到启发:要想还原,就得反过来做(倒推).由“第二次取余下的一半多100元”可知,“余下的一半少100元”是1250元,从而“余下的一半”是 1250+100=1350(元)
余下的钱(余下一半钱的2倍)是: 1350×2=2700(元)
用同样道理可算出“存款的一半”和“原有存款”.综合算式是:
[(1250+100)×2+50]×2=5500(元)
还原问题的一般特点是:已知对某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施行四则运算的结果,或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增加或减少的结果,要求最初(运算前或增减变化前)的数量.解还原问题,通常应当按照与运算或增减变化相反的顺序,进行相应的逆运算.
【例2】有26块砖,兄弟2人争着去挑,弟弟抢在前面,刚摆好砖,哥哥赶来了.哥哥看弟弟挑得太多,就拿来一半给自己.弟弟觉得自己能行,又
从哥哥那里拿来一半.哥哥不让,弟弟只好给哥哥5块,这样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分析】我们得先算出最后哥哥、弟弟各挑多少块.只要解一个“和差问题”就知道:哥哥挑“(26+2)÷2=14”块,弟弟挑“26-14=12”块.
提示:解还原问题所作的相应的“逆运算”是指:加法用减法还原,减法用加法还原,乘法用除法还原,除法用乘法还原,并且原来是加(减)几,还原时应为减(加)几,原来是乘(除)以几,还原时应为除(乘)以几.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还原问题,要学会列表,借助表格倒推,既能理清数量关系,又便于验算.
奥赛专题 -- 鸡兔同笼问题
例1 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
[分析] :如果 46只都是兔,一共应有 4×46=184只脚,这和已知的128只脚相比多了184-128=56只脚.如果用一只鸡来置换一只兔,就要减少4-2=2(只)脚.那么,46只兔里应该换进几只鸡才能使56只脚的差数就没有了呢?显然,56÷2=28,只要用28只鸡去置换28只兔就行了.所以,鸡的只数就是28,兔的只数是46-28=18.
①鸡有多少只?
(4×6-128)÷(4-2)
=(184-128)÷2
=56÷2
=28(只)
②免有多少只?
46-28=18(只)
答:鸡有28只,免有18只.
例2 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分析]: 这个例题与前面例题是有区别的,没有给出它们脚数的总和,而是给出了它们脚数的差.这又如何解答呢?
假设100只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是2×100=200(只)这时兔的脚数为0,鸡脚比兔脚多200只,而实际上鸡脚比兔脚多80只.因此,鸡脚与兔脚的差数比已知多了(200-80)=120(只),这是因为把其中的兔换成了鸡.每把一只兔换成鸡,鸡的脚数将增加2只,兔的脚数减少4只.那么,鸡脚与兔脚的差数增加(2+4)=6(只),所以换成鸡的兔子有120÷6=20(只).有鸡(100-20)=80(只).
(2×100-80)÷(2+4)=20(只).
100-20=80(只).
答:鸡与兔分别有80只和20只.
例3 红英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共135人,二班比一班多5人,三班比二班少7人,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1] 我们设想,如果条件中三个班人数同样多,那么,要求每班有多少人就很容易了.由此得到启示,是否可以通过假设三个班人数同样多来分析求解.
结合下图可以想,假设二班、三班人数和一班人数相同,以一班为标准,则二班人数要比实际人数少5人.三班人数要比实际人数多7-5=2(人).那么,请你算一算,假设二班、三班人数和一班人数同样多,三个班总人数应该是多少?
解法1:
一班:[135-5+(7-5)]÷3=132÷3
=44(人)
二班:44+5=49(人)
三班:49-7=42(人)
答:三年级一班、 二班、三班分别有44人、 49人和 42人.
[分析2] 假设一、三班人数和二班人数同样多,那么,一班人数比实际要多5人,而三班要比实际人数多7人.这时的总人数又该是多少?
解法2:(135+ 5+ 7)÷3 = 147÷3 = 49(人)
49-5=44(人),49-7=42(人)
答: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分别有44人、49人和42人.
例4 刘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北海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
[分析] 我们分步来考虑:
①假设租的 10条船都是大船,那么船上应该坐 6×10= 60(人).
②假设后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了 60-(41+1)=18(人),多的原因是把小船坐的4人都假设成坐6人.
③一条小船当成大船多出2人,多出的18人是把18÷2=9(条)小船当成大船.
[6×10-(41+1)÷(6-4)
= 18÷2=9(条) 10-9=1(条)
答:有9条小船,1条大船.
例5 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两对翅膀;蝉6条腿,一对翅膀),求蜻蜓有多少只?
[分析] 这是在鸡兔同笼基础上发展变化的问题.观察数字特点,蜻蜓、蝉都是6条腿,只有蜘蛛8条腿.因此,可先从腿数入手,求出蜘蛛的只数.我们假设三种动物都是6条腿,则总腿数为 6×18=108(条),所差 118-108=10(条),必然是由于少算了蜘蛛的腿数而造成的.所以,应有(118-108)÷(8-6)=5(只)蜘蛛.这样剩下的18-5=13(只)便是蜻蜓和蝉的只数.再从翅膀数入手,假设13只都是蝉,则总翅膀数1×13=13(对),比实际数少 20-13=7(对),这是由于蜻蜓有两对翅膀,而我们只按一对翅膀计算所差,这样蜻蜓只数可求7÷(2-1)=7(只).
①假设蜘蛛也是6条腿,三种动物共有多少条腿?
6×18=108(条)
②有蜘蛛多少只?
(118-108)÷(8-6)=5(只)
③蜻蜒、蝉共有多少只?
18-5=13(只)
④假设蜻蜒也是一对翅膀,共有多少对翅膀?1×13=13(对)
⑤蜻蜒多少只?
(20-13)÷ 2-1)= 7(只)
答:蜻蜒有7只.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16208
http://www.xkcmath.com/article.asp?articleid=7718
2、某校组织学生排队去春游,步行速度为每秒1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秒2.5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秒,求队伍的长度是多少米?、
速度差=2.5-1=1.5米/秒
速度...
全部展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16208
http://www.xkcmath.com/article.asp?articleid=7718
2、某校组织学生排队去春游,步行速度为每秒1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秒2.5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秒,求队伍的长度是多少米?、
速度差=2.5-1=1.5米/秒
速度和=1+2.5=3.5米/秒
设队伍长度为a米
a/1.5+a/3.5=10
5a=3.5x1.5x10
a=10.5米
或者这样做
第一次追及问题,第二次相遇问题
速度比=1.5:3.5=3:7
我们知道,路程一样,速度比=时间的反比
因此整个过程,追及用的时间=10x7/10=7秒
那么队伍长度=1.5x7=10.5米
3、在一个圆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6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4分钟甲到B点,又过8分钟两人再次相遇,甲、乙环形一周各需多少分钟?
将全部路程看作单位1
第一次相遇后,再一次相遇,行驶的路程是1
那么相遇时间=4+8=12分钟
甲乙的速度和=1/12
也就是每分钟甲乙行驶全程的1/12
6分钟行驶全程的1/12×6=1/2
也就是说AB的距离是1/2
那么6+4=10分钟甲到达B,所以甲的速度(1/2)/10=1/20
甲环形一周需要1/(1/20)=20分钟
乙的速度=1/12-1/20=1/30
乙行驶全程需要1/(1/30)=30分钟
4、甲乙两人环湖同向竞走,环湖一周是4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甲的速度是乙的一又四分之一倍,问甲什么时候追上乙?
设甲用a分钟追上乙
(80×5/4-80)×a=400
(100-80)×a=400
a=400/20
a=20分
算术法
速度差=80×(5/4-1)=20米/分
追及时间=400/20=20分
甲用20分钟追上乙
5、猎犬发现距它8米远的地方有只奔跑的野兔,立刻追。猎犬跑6步的路程野兔要跑11步,但是兔子跑的4步的时间猎犬只能奔跑3步。猎犬至少要跑多少米才能追上野兔?
将猎犬跑一步的距离看作单位1(或者设一步的距离为a米)
那么野兔跑一步的距离为6/11
根据题意
兔子跑4步的距离=4×6/11=24/11
猎犬跑3步的距离=1×3=3
那么猎犬和野兔的速度比=3:24/11=33:24=11:8
兔子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是猎犬的8/11
所以猎犬追上野兔要多跑的距离=8/(1-8/11)=88/3米
6、一只野兔跑出85步猎犬才开始追它,兔子跑8步的路程猎犬只需跑3步,猎犬跑4步的时间野兔能跑9步。问猎犬至少要跑多少步才能追上兔子?
将猎犬一步的距离看作单位1(或者设猎犬一步距离为a)
那么兔子一步的距离=3/8(3/8a)
二者的速度速度比=1×4:3/8×9=4:27/8=32:27
兔子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是猎犬的27/32
那么猎犬需要跑(85×3/8)/(1-27/32)= 204步
7、AC两站相距10千米,AB两站相距2千米,甲车从A站,乙车从B站同时向C站开去,当甲车到达C站时,乙车距C站还有0.5千米,甲车是在离C站多远的地方追上乙的?
将全部路程看作单位1
那么甲到达C站时,行驶10千米
乙行驶10-2-0.5=7.5千米
那么甲乙两车的速度比=10:7.5=4:3
在相同时间内,乙行驶的距离是甲的3/4
那么甲车行驶2/(1-3/4)=2/(1/4)=8千米
那么甲是在离C站10-8=2千米的地方追上乙
2、一堆饲料,3牛和5羊可以吃15天,5牛和6羊可以吃10天,那8牛和11羊可以吃几天
将这堆饲料的总量看作单位1
那么
3牛和5羊可以吃15天,吃的是单位1的量,相当于每天吃1/15
5牛和6羊可以吃10天,吃的是单位1的量,相当于每天吃1/10
我们此时把3牛5羊看作一个整体,5牛6羊看作1个整体,每天吃饲料的
1/15+1/10=1/6
那么这堆饲料可以供8牛11羊吃1/(1/6)=6天
分析:此题看作是和工程问题无关,可是当我们把3牛和5羊看作1个整体,5牛和6羊看作1个整体以后,就相当于把题目变为甲乙完成1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5天,乙单独做需要10天,甲乙合作需要多少天?是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把此题认为8牛和11羊吃25天吃的是2倍的饲料,然后除以2,得出12.5天,就不对了,这一点要在学习中注意。
3、甲、乙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由于配合得好,甲的工作效率比独做时提高了十分之一,乙的工作效率比独做时提高了五分之一,甲、乙两人合作4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五分之二。第二天乙又独做了4小时,还剩下这件工作的三十分之十三没完成。这项工作甲独做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乙独做4小时完成全部工程的1-2/5-13/30=3/5-13/30=1/6
乙的工作效率=(1/6)/4==1/24
乙独做需要1/(1/24)=24小时
乙工作效率提高1/5后为(1/24)x(1+1/5)=1/20
甲乙提高后的工作效率和=(2/5)/4=1/10
那么甲提高后的工作效率=1/10-1/20=1/20
甲原来的工作效率=(1/20)/(1+1/10)=1/22
甲单独做需要1/(1/22)=22小时
2、一堆饲料,3牛和5羊可以吃15天,5牛和6羊可以吃10天,那8牛和11羊可以吃几天
将这堆饲料的总量看作单位1
那么
3牛和5羊可以吃15天,吃的是单位1的量,相当于每天吃1/15
5牛和6羊可以吃10天,吃的是单位1的量,相当于每天吃1/10
我们此时把3牛5羊看作一个整体,5牛6羊看作1个整体,每天吃饲料的
1/15+1/10=1/6
那么这堆饲料可以供8牛11羊吃1/(1/6)=6天
分析:此题看作是和工程问题无关,可是当我们把3牛和5羊看作1个整体,5牛和6羊看作1个整体以后,就相当于把题目变为甲乙完成1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5天,乙单独做需要10天,甲乙合作需要多少天?是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把此题认为8牛和11羊吃25天吃的是2倍的饲料,然后除以2,得出12.5天,就不对了,这一点要在学习中注意。
3、甲、乙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由于配合得好,甲的工作效率比独做时提高了十分之一,乙的工作效率比独做时提高了五分之一,甲、乙两人合作4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五分之二。第二天乙又独做了4小时,还剩下这件工作的三十分之十三没完成。这项工作甲独做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乙独做4小时完成全部工程的1-2/5-13/30=3/5-13/30=1/6
乙的工作效率=(1/6)/4==1/24
乙独做需要1/(1/24)=24小时
乙工作效率提高1/5后为(1/24)x(1+1/5)=1/20
甲乙提高后的工作效率和=(2/5)/4=1/10
那么甲提高后的工作效率=1/10-1/20=1/20
甲原来的工作效率=(1/20)/(1+1/10)=1/22
甲单独做需要1/(1/22)=22小时
篇幅有限,在有需要,hi我
收起
1+1=? 《~_~》
32×30= 22×30= 6×201=
17×5= 4×60= 4500÷900=
170+90= 4800÷40= 14×201=
80÷16= 4200÷20= 2500÷50=
16×5= 32×20= 67×4=
2400÷40= 3600÷60= 87÷3=
25×16= 48×9= 696÷...
全部展开
1+1=? 《~_~》
32×30= 22×30= 6×201=
17×5= 4×60= 4500÷900=
170+90= 4800÷40= 14×201=
80÷16= 4200÷20= 2500÷50=
16×5= 32×20= 67×4=
2400÷40= 3600÷60= 87÷3=
25×16= 48×9= 696÷3=
125×6= 48×25= 780÷20=
72-45= 360-85= 720÷45÷2=
3000+200= 48×125= 35×8=
80-4= 420÷35÷2= 25×32=
45÷15= 78÷2= 45×12=
6×85= 69÷23= 67+25=
710-420= 50×90= 22×8×5=
12×5= 6300÷30= 690-420=
102+284= 480+290= 930÷30=
23×3= 800×30= 2100÷70=
612÷12= 360+140= 1800÷30=
880÷20= 45×14= 3×90=
32+15= 28×7= 40×60=
32×20= 468+197= 6×80=
4700÷10= 729+302= 45-18=
2400÷20= 25×6×4= 25×28=
15×6= 125×48= 125×16=
15+22= 102×34= 4500÷45=
25×40= 490÷35÷2= 360÷45÷2=
35×18= 264-198= 2800÷25÷4=
45×22= 521-305= 3500÷25÷2=
25+40= 5600÷16= 67+28=
35×18= 75×19+75= 41-23=
45×22= 45×6= 375+99=
7000÷70= 45+45= 624-198=
9600÷30= 630÷90= 720÷9÷4=
320×2= 50×50= 33×6×5=
12×40= 26×20= 62+18=
560÷35÷2= 25×4= 254+99=
45×12= 750-570= 50÷7=
57+19= 60÷60= 70×60=
91-28= 58+79+42= 80×5×6=
90-25= 35×35+65×35= 125×80=
44-15= 1800÷90= 125×16=
97+18= 10×24= 45×14=
26+14= 81÷27= 69÷23=
123+259+741+477= 95×46+46×5= 102×34=
749+5036+251= 99×99+99= 614-402=
725-76-24= 125×24= 360÷24=
1036-155-245= 865×99+865= 67×9+67=
655+777+345= 25×9×4×7= 1814-378-422=
398+558+442= 1800÷5÷2= 22×6×5=
870-232-168= 640÷16= 7200÷45÷2=
7365-3999= 1800÷36= 35×14=
4×50 20×2 300×6 120×3
50×600 16×70 150×20 60÷30
80÷20 240÷40 210÷70 400÷50
1000÷100 25×4 125×8
1) 18×5= 2) 42÷7= 3) 38×2= 4) 36÷9=
5) 25×4= 6) 32+8= 7) 14×8= 8) 200×9=
9) 70×5= 10) 28×3= 11) 45÷5= 12) 200×9=
13) 13×3= 14) 24×4= 15) 13×5= 16) 19×3=
17) 16×4= 18) 12×8= 19) 270×3= 20) 56+8=
21) 19×4= 22) 34×3= 23) 11×7= 24) 15×4=
25) 32+8= 26) 24×4= 27) 70×5= 28) 18÷3=
29) 24×4= 30) 36÷9= 31) 40×4= 32) 500×5=
33) 90×5= 34) 45÷5= 35) 18×5= 36) 38×2=
37) 36×2= 38) 500×5= 39) 24÷3= 40) 12×8=
41) 75×2= 42) 11×4= 43) 16×5= 44) 12×9=
45) 18÷3= 46) 90×5= 47) 800×7= 48) 90×5=
49) 15×5= 50) 81÷9= 51) 50×7= 52) 14×7=
53) 50×7= 54) 32×4= 55) 22×3= 56) 300×7=
57) 12×9= 58) 56+8= 59) 25×6= 60) 25×3=
61) 12×5= 62) 14×7= 63) 25×3= 64) 12×6=
65) 33×5= 66) 72+8= 67) 12×438×2= 68) 21×6=
69) 700×4= 70) 12×6= 71) 22×5= 72) 80×3=
73) 42÷7= 74) 25×6= 75) 11×6= 76) 14×8=
77) 28×3= 78) 40×4= 79) 20×9= 80) 1000×4=
81) 800×7= 82) 14×3= 83) 80×3= 84) 32×3=
85) 25×6= 86) 20×9= 87) 12×9= 88) 36÷9=
89) 30×7= 90) 36×2= 91) 81÷9= 92) 500×5=
93) 13×6= 94) 32×3= 95) 17×5= 96) 14×6=
97) 26×3= 98) 79+24= 99) 16×3= 100) 28×3=
收起
1.2.5(丢三落四)
1+1不等于2(王,丰)
一个圆柱形铁皮桶,装了半桶汽油,把桶内的汽油倒出3分之2后,还剩下24升,油桶的底面积是10平方分米,油桶的高是多少?铁皮厚度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