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8:48:0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空军对英国实施的空中进攻作战.
1940年6月德军占领西欧大陆后,于7月制定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计划规定作战行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略轰炸和海上封锁,第二阶段为登陆和占领.8月1日,A.希特勒下达命令,要求德空军消灭英国空军,夺取战略制空权,以支援海上登陆作战.德空军司令H.戈林认为,单靠空中进攻就可迫使英国投降.希特勒也认为,英军在西欧大陆作战失利,元气大伤,有可能通过战略轰炸并辅以政治诱降征服英国;英国如不投降便实施登陆,因此首先要夺取制空权.德国投入作战飞机约2400架(分别部署在53个基地上,最近的基地与英国本土相距仅32公里),编成3个航空队:第2航空队(司令A.凯塞林),驻法国东北部和荷兰、比利时;第3航空队(司令H.施佩勒),驻法国北部和西北部;第5航空队(司令H.-J.施通普夫),驻挪威.第2、第3航空队是主力,第5航空队仅部分兵力参战.英国空军拥有战斗机近700架、高射炮2000门、轰炸机500架,兵力上处于劣势,但航空工业发达,飞机制造能力较强,并有新发明的雷达,防空能力大为提高.
第一阶段(1940.7.10~8.12) 攻击英吉利海峡的英国舰船和英国南部诸港口,以引诱英战斗机出战,查明英空军的兵力部署、防空能力并检验自身的突防能力.7月10日,德空军开始攻击英国护航船队,8月8日、11日和12日大规模袭击波特兰、韦茅斯、多佛尔、朴次茅斯、怀特岛等军港.英战斗机在地面雷达引导下小批出击.德国损失飞机286架,英国损失150架.
第二阶段(1940.8.13~9.6) 突击英空军基地和雷达站,寻歼英空军主力.8月13~23日,德空军组织五次大规模轰炸.8月13日和14日,德机出动轰炸机485架次,战斗机1000架次.15日出动战斗机1270架次,轰炸机520架次,炸毁12个空军基地、7座飞机制造厂、若干雷达站和油库.24日轰炸伦敦(英机于次日夜袭柏林,以示报复).8月24日~9月5日,德机每日出动千余架次空袭英机场.英损失战斗机186架,虽击落德机380架,但元气大伤,情况危急.
第三阶段(1940.9.7~10.31) 德空军改变攻击目标,全力轰炸伦敦.英空军得以喘息,不列颠之战出现转折.9月7日,德空军300余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空袭伦敦.随后连续轰炸八天,多数为千机规模.伦敦多处起火,王宫中弹,居民伤亡惨重.但英战斗机部队获得休整,战斗力迅速恢复.英军以战斗机、高射炮、雷达、探照灯和拦阻气球组成防空系统,防突能力逐步提高.德机损失很大,未达预期目的,原定9月21日的登陆计划被迫取消.10月12日,希特勒下令推迟执行"海狮"计划.
第四阶段(1940.11~1941.5) 为隐蔽进攻苏联的企图,继续轰炸伦敦等大城市.主要方式为夜间轰炸.11月14日夜袭考文垂,使该市遭到重大破坏.以后,轰炸行动逐渐减少.1941年5月德空军主力调往东线后,停止轰炸英国,不列颠之战结束.
在1940年7~10月不列颠之战最紧张的4个月内,英空军击落德机1733架,击伤643架,自己损失飞机915架,被炸死、炸伤14.7万人(占英国对德作战伤亡总数的20%),被毁房屋超过100万幢.
此役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失败的战役,未达征服英国的预期目的.英国则成为日后欧洲抵抗运动和盟国反攻欧洲大陆的基地.因此,德国进攻苏联后,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海狮"计划本身不成熟,战略指导失误,战役中一再改变企图等.此役证明,战争初期的防空作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重要影响;在现代条件下实施任何重大战役,首先要夺取制空权;航空兵是争夺制空权的主力,但只有在其他军种协同下才能取得胜利.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入苏联.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对苏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将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趋直入,粉碎苏军抵抗,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瘫痪苏联经济,从而击败苏联.
战争爆发前,德国总兵力约730万人,侵苏兵力550万人(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军队).计有190个师(内有19个坦克师、14摩托化师、坦克约4300辆、火炮4.72万门);空军作战飞机4980架;海军作战舰艇192艘.德军的部署是:以“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分别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三个方面实施主要突击,另以德军“挪威”集团军、芬兰集团军分别向摩尔曼斯克和列宁格勒实施辅助突击.战争开始后,苏军总兵力为537.3万人,部署在西部各边境军区的兵力为268万人,计有陆军170个师另2个旅,火炮3.75万门,新型坦克1475辆和大量的旧式坦克,新型作战飞机1540架以及大量旧式飞机,作战舰艇396艘.苏联计划以边境掩护部队抗击德军突击,保障苏军主力展开和集中,然后再以进攻消灭突入之德军,将战争推至敌国领土.整个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1.6.22-1942.11.18)德军发动战略进攻,苏军实施战略防御.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优势(突然进攻、装备先进、军队已有作战经验)和苏联判断失误、戒备不足的弱点,一举突破苏军防御,在苏西部地区推进约600公里,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全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部,并于9月初封锁列宁格勒,攻占基辅.苏军最初试图以进攻对付德军,但在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后,被迫转入战略防御.9月底,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苏军在敌后游击战争配合下,以积极防御疲惫和消耗德军,于12月转入反攻,苏军勇敢作战,消灭和击溃德军大量兵力.翌年4月,取得了莫斯科会战胜利,初步稳定了战局,粉碎了德国“闪电战”企图.1942年5月,苏军在哈尔科夫和克里木作战失利.德军加紧向斯大林格勒和外高加索进攻,企图从东南方向迂回莫斯科,占领苏联石油产地巴库和顿巴斯,苏军被迫再次转入防御.经过激烈顽强的战斗,至11月,苏军守住了斯大林格勒,从而为集结兵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1942.11.19-1943.12)苏军展开战略反攻,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1942年,苏联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能力已恢复并有较大发展.提供给军队的新式装备逐渐增多,美英也向苏联提供大批武器装备.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主力,大大减轻了苏联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于11月在斯大林格勒开始大规模反攻,1943年2月,苏军合围并歼灭了德军精锐部队鲍罗斯兵团,根本扭转了苏德战场局势.尔后,苏军又向顿河上游、库尔斯克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发展进攻.同年1月,苏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在外高加索方向转入进攻.4月初,解放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区.7、8月间,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又取得重大胜利.从此,苏军夺得战略主动权,德军被迫转入全面防御.8月,苏军在卢基到黑海长达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转入全面进攻,到11月份,已收复近一半失地,
解放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辅等城市.
第三阶段(1944.1?/FONT>1945.5.5)苏军全面战略进攻,法西斯德国彻底失败.1943年,美英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欧洲各国人民抵抗运动和起义风起云涌.德国企图以战略防御拖延对苏战争,以便同英美单独讲和.为彻底击败德国,苏军开始从巴伦支海到黑海的整个苏德战场发起进攻,连续进行解放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等一系列大规模进攻战役,歼灭大量德军,收复全部失地,占领芬兰和挪威部分国土,并攻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国土.上述各国和阿尔巴尼亚人民抗德武装力量,在苏军支援下纷纷光复国土.1945年春,苏军在波罗地海至多瑙河全线发起进攻,先后进行了维斯瓦河枣奥得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等进攻战役,4月16日,苏军攻城集团在强大地空火力支援下,对柏林发起总攻,消灭残余德军,占领德国东部和奥地利东部.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在长达4年的卫国战争期间,苏军共消灭和击溃德国及其盟国军队607个师,占德军及其盟军在整个战争中损失的全部师数的77.5%以上.德军死伤达1000万人以上,其2/3的武器装备被苏军缴获和击毁.苏军战斗减员1600万人,平民伤亡超过2000万人.苏联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