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法具体解说要具体说明到底什么是三垂线法,思路是什么 等等越具体越好 最好有例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3:25:39
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法具体解说要具体说明到底什么是三垂线法,思路是什么 等等越具体越好 最好有例题
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法具体解说
要具体说明到底什么是三垂线法,思路是什么 等等
越具体越好 最好有例题
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法具体解说要具体说明到底什么是三垂线法,思路是什么 等等越具体越好 最好有例题
我来告诉下你,三垂线是什么.
其实在整个高中,我都没用过三垂线,三垂线就是所谓的垂直于斜线就垂直于垂线,垂直于垂线就垂直于斜线,而我只用了一个定理来代替了它:垂直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哪么就垂直于该平面.可以说,三垂线只是属于这个定理的一部分而已,而有些时候根本没发用,因为你用三垂线老是要找什么所谓的斜线了,垂线了,很麻烦,而用:垂直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哪么就垂直于该平面,垂直于该平面就垂直于该平面内所有直线.就已经足够了.
下面我就以课本上的列子简单的告诉下你这定理为什么比三垂线好用.
书上是这样说的:过平面a上一点B作AB垂直于平面a,在过点A作平面a的斜线交平面a于C点,连接BC,然后过C点在a平面上作直线CD,若直线CD垂直于斜线AC,哪么CD就垂直于BC,同理若直线CD垂直于BC哪么,CD就垂直于AC.
现在我用我的那个定理来做这题的分析:若CD垂直于AC,有因为AB垂直于平面a,所以AB垂直于CD,因为CD同时垂直于AC,AB且AC,AB属于平面ABC,所以CD就垂直于平面ABC,所以CD就垂直于平面内任意直线包括了AB,AC,BC等.
上面只是一个简单的列子,你一边看一边画,等你理解了后就会发现这比三垂线好用多了.相信你能用好的!
一般用于求二面角问题.口诀:两垂一连接.
即先过a面上一点A作b面的垂线,过垂足M在b面内作一直线使该直线与二面角的棱垂直垂足为P(就是"两垂"),然后连接AP,则所得的角APM就是二面角的大小.
若还是感到迷茫建议先画个图再看.
三垂线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技巧 求二面角的大小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而用三垂线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求二面角大小的一个重要方法,许多同学在解题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地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使得解题受阻. 我们把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称为三垂线法,其作图模型为: 如图1,在二面角 —l一 中,过平面 内一点A作AO⊥平面 ,垂足为O,过点O作OB⊥l...
全部展开
三垂线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技巧 求二面角的大小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而用三垂线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求二面角大小的一个重要方法,许多同学在解题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地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使得解题受阻. 我们把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称为三垂线法,其作图模型为: 如图1,在二面角 —l一 中,过平面 内一点A作AO⊥平面 ,垂足为O,过点O作OB⊥l于B(过A点作AB⊥于B),连结AB(或OB),由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知AB⊥l(或OB⊥l),则∠ABO为二面角。 —l— 的平面角. 作图过程中,作出了两条垂线AO与OB(或AB),后连结AB两点(或OB两点),这一过程可简记为“两垂一连”,其中AO为“第一垂线”.“第一垂线”能否顺利找到或恰当作出是用三垂线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关键,在具体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利用图中已有的“第一垂线” 例1 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AC=BC,A1在底面ABC的射影恰为AC的中点M,又知AA1与底面ABC所成的角为60°. (1)求证:BC⊥平面AA1CC1; (2)求二面角B一AA1—C的大小. 剖析:注意该题的第(1)问,事实上本题已经暗示了BC就是我们要寻求的“第一垂线”. 略解2 A1A与底面AB成的角为60°,所以∠A1AC=60°,又M是AC中点,所以△AA1C是正三角形,作CN⊥AA1于N,点N为A1A的中点,连结BN,由BC⊥平面AA1CC1,BN⊥AA1,则∠BNC为二面角B一AA1一C的平面角.设AC=BC=a,正△AA1C的边长为a,所以 ,在Rt△BNC中,tan∠BNC= ,即∠BNC . 例2 如图3,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中,∠ABC=90°,SA⊥面ABCD,SA=AB=BC=1,AD= (1)求四棱锥S—ABCD的体积; (2)求面SCD与面SBA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 剖析:由SA⊥面ABCD及∠ABC=90°,不难发现,BC即为“第一垂线”,但是,本题要作二面角的平面角,还需首先作出二面角的棱. 略解2 延长BA、CD相交于点E,连结SE,则SE是所求二面角的棱,因为AD‖BC,BC=2AD,所以EA=AB=SA,所以SE⊥SB,因为SA⊥面ABCD,得面SEB⊥面EBC,EB是交线,又BC⊥EB,所以BC⊥面SEB,故SB是CS在面SEB上的射影,所以CS⊥SE,所以∠BSC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因为 ,BC=1,BC⊥SB,因为tan∠BSC= ,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 2.借助第三个平面,作“第一垂线” 例3 如图4,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边长为a,侧棱长为 ,若经过对角线AB1且与对角线BC1平行的平面交上底面一边A1C1于点D. (1)确定点D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 (2)求二面角A1—AB1—D的大小. 剖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易知D是A1C1中点.二面角A1—AB1一D的放置属于非常规位置的图形,但是,容易发现,平面A1B1C1过点D且与平面A1AB1垂直,这样的平面相对于二面角的两个平面而言,我们称为第三个平面.过D作DF⊥A1B1,由面面垂直的性质知,DF⊥面A1AB1,即DF为我们要作的“第一垂线”. 略解2 在平面A1B1C1内,作CF⊥A1B1于F,连DC,由三垂线定理可证AB1⊥DG,∠DGF就是二面角A1—AB1一D的平面角,在正△A1B1C1中,因为D是A1C1中点,A1B1=a,所以 , ,在Rt△DFG,可求得∠DCF=45°. 3.利用特殊图形的定义、性质作“第一垂线” 例4 已知:Rt△ABC的斜边BC在平面 内,AB、AC分别与平面。成30°和45°角,求平面 与△ABC所在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剖析:本题中没有相对于二面角的两个平面的第三个平面可以借助,但是,我们注意到AB、AC与平面 所成的角均已给出,只要过A作AO⊥ 于O,就可以同时找到AB、AC在平面 内的射影,无疑这样得到的“第一垂线"AO有着非常特殊的位置,有利于二面角大小的计算. 作AO⊥ 于O,OD⊥BC于D,连OB,AD,OC,由三垂线定理得:AD⊥BC,所以∠ADO是二面角A—BC—O的平面角,令AO=x,在Rt△AOB中,∠ABO=30°,所以AB=2x,在Rt△AOC中,∠ACO=45°,所以 ,因为∠BAC=90°,所以 ,所以 。 在Rt△AOD中,sin∠ADO ,所以∠ADO=60°,所以三角形ABC与面 成60°或120°的二面角.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