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 散文 抒情描写类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4:27:50
记叙文 散文 抒情描写类作文
记叙文 散文 抒情描写类作文
记叙文 散文 抒情描写类作文
一、话题作文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头”字,含义万千.头一天,头等,头一件……勇于创新,总不免“万事开头难”;面对失败,又何妨“从头再来”…….请以“从‘头’说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以独词字形式为话题的命题作文.面对一个“头”字,不少同学会感到无处落笔.写成记叙文?还是写成议论文?一时茫无头绪.是啊,若是选择记叙文,那就得有一个非常适合表现“头”字的具体事例.对照话题中给出的材料提示来看,能不能以某一次失败为起点,以表达“从头再来”的立意?这样思考是可以的,只不过所写的立意会给阅卷教师一种“意料之内”的感觉.“呵呵,又是一个从头再来的故事啊!”因为这样的构思,无法逃避失败后东山再起的套路.因此,要给阅卷教师以“出人意料”的构思效果,就必得独辟蹊径,排除这种常规思路.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行不行呢?看看写成议论文效果怎么样.要写成议论文.首先就要选好一个“意”.这个“意”也就决定了构思的思路走向.前面不是说“从头再来”吗?那么我们不妨就这个立意基点来发散.这时我们需要调动的就是对自己的思维变通训练的积累了.假如我们平时注意采取一些发散性思考方式的训练,那么,我们这时候就完全可以采用“逆推”的方式来思考.于是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些追问,从头再来容易实现吗?为什么许多人失败以后就一蹶不振了呢?为什么有的人屡屡从头再来,却屡屡失败呢?难道是什么冥冥因素在操纵着我们的行为吗?这样一发问,我们的思考天宇就开阔起来了.以“为什么从头再来往往难以实现?”为例,我们就可以作一番分析和判断,找出个中原委,提出个一二三出来:①从头再来往往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表达而已,与付诸行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从头再来往往只是旁观者对当事人的安慰词罢了;②从头再来不仅仅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一种深刻的反省与自我批判能力,不少人失败了以后,不是从自我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这样的心态,纵使有冲天的从头再来的豪气,也难以真正落实自己的宏愿;③人的思维具有很强的惯性定势,当他失败了以后,如果没有征服自我超越自我的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毅力,往往只是把从头再来按照过去的老路再走一遍,这样一次次地重蹈覆辙,经受一次次的失败打击,他的信心也逐渐泯灭了.从头再来最后也化成了泡影.你这样调动平时的思维训练积累,分析出来的观点岂不比单纯地以失败了再从头来的记叙所带出的观点要新颖些?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到黄昏时,他又把席子挪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照月光和树影的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他仍然随着月下的树影移动自己的席子,衣服越来越湿……
郑人用“纳凉”的办法“防露”历来被当作笑柄.其实生活当中,与郑人思维方式相同的人并不少见,当然也有许多人的做法正好与之相反.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哪些与“变”相关的人和事,你是怎样认识“变”的,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写作指导】
“变”是材料的基本内容,基本意思是“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写作时可就人、事、物、理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写深写透,只要与“变”相关就“符合题意”.要学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世界(包括人、事、物、理各方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变”的结果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它比起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总是一种进步.“文章合为时而著”,写“变”这话题,要在思想上、意识上、精神上、风貌上表现出新时代气息,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求进步,求发展,求创新.
思维品质和生活经验不同的考生可以分别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思考这一命题.
①生活型思路:写一个人的变化,可以写由“好”变“坏”,也可以写由“坏”变“好”,要揭示出这种变化的“根源”,给读者有益的启发;或者从一个小的视角写社会生活的变化,可以写物质生活,也可以写精神生活,要能够把握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正确方向,做到观点正确,思想健康.
②哲理型思路:客观环境变了,郑人的主观意识和行动却不能随之变化,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淋湿衣服”是必然的.寓言本身的寓意在于提醒人们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推进事业的发展.写作时从哲学的角度切入,文章会显得深刻,富有思想的张力.
③生活型思路大多是从纵向切入,如果换一种思路,从横向切入,从契诃夫的《变色龙》、蒋子龙的《看护》等小说中获得启发,描写某人或一些人面对领导与群众,或面对地位有变化的同一个人的前后态度的变化,针砭世相,解剖人生.这种写法能避开常规,容易写出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和”字,字祥义丰.意味深远,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对人和善、和蔼,对己平和、气和;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商场上和气生财,困难时和衷共济;人类向往和乐,世界需要和平……
请以“和”为话题,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指导】
“和”字常和“谐”字搭配,照字面上解释,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讲究配合.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就个人而言,也离不开和周围关系的和谐.这样看来,和谐乃是一切事物谋求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所谓配合,不外乎与周边关系的协调与融洽.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事方面的,一是物事方面的.人事的配合最紧要的是合作和团结,强调沟通与平等;物事方面的是追求事物部件搭配方面的均匀与平和,比如和谐的气氛、音调和谐等.我们今天在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人事方面的和谐.也就是说我们要面临这样的一个话题命意,即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哪些因素的合成?它对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我们该如何去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这是一个庞大而深刻的命题,对处在高中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思考这样的问题也是很有意义的.从迈向以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高中生来说,培养关注人生、社会和国家命运发展的意识和精神,也需要有这样高瞻远瞩的“全局”观念.尽管面对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驾驭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惟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做这样的思维“体操”,既具有挑战意味,也能够训练我们对一些宏大命题的把握.因此,面对以“和”为话题的作文,我们该如何去命意、构思呢?
我们主张以“小”驭“大”的作文方法,主要是考虑中学生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不足,一时难以驾驭比较宏大的话题写作.通过“我”的经验的进入,来带动思考的深入,从而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作文.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满足于这种简单的“感性”认识,还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思考尽力走向话题所蕴涵的意旨的纵深.也就是还要尽可能地逼近话题所指向的终极目标.“和”在一般的语境中,我们可以进行多元化的理解,但是当它指向一个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时,我们在立意时就应该努力“靠”上去,使之更加贴近话题所指的“国家意识”.尽量与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相对接,是写好“和”一类重大话题作文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写作此类话题作文,也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理解和把握,以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一位新搬来的中年人回家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没想到刚上楼时,邻居老太太微笑着迎上来.一番话让中年人颇感意外:“我整天都在想,很有点担心,新来的邻居是个怎么样的人?”顿了一下,老太太又说,“当你刚才绕过那片草坪时,我算了解了你,知道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生活常常是这样,刻意为之往往不能缩短彼此的距离,而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却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美丽的心灵桥梁.
请以“心灵的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从写作提示中可以看出,命题者给出两种文体选择.比较起来,选择记叙类文体来写作难度要小一些.而对“心灵的距离”发表议论、抒发感慨,如果没有很精到的见解和细密的分剖能力,要对“心灵的距离”这个本来就有些虚化的话题进行一番论证,弄不好就陷入虚浮、悬飘的境地.而依托于某一件事来揭示心灵的距离是大是小还是在扩大与缩短,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按照此类作文构思的一般规程,必须先确定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假如要表达“心灵的距离在缩短”的意思,那就要围绕着这个意思进行选材.所要注意的是,能够反映这个主题的“事”本身要有一个变化的程序埋设在里面.其大致思路是:由于偏见,“我”对某人产生了隔膜与疏远一后来通过某一件事,“我”看清了某人的“本质”,原来他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坏”→“我”对他产生好感,并主动和他接近→我们终于成了一对亲密的好朋友→点题.
实际上,上述过程的勾画基本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个客观规律.我们每个人对他人都有天然的戒备与防范心理.特别是有些人曲解了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象得很复杂,好像这个世界总是坏人多于好人.是的,世界是复杂的,大自然是潜藏着凶险的,人也经常是伪装的.可是,我们毕竟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这个世界是坏人多于好人呀.把世界和他人想得“复杂”一点没有错,问题是当我们处处怀着防范他人的心理时,就人为地把世界弄得复杂化了.如果我们对他人都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处于“阴暗”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不是越来越大吗?这样的话,我们还有快乐可言吗?假如我们能够在点题的时候,稍微往深处发散一点,那么所叙述的“事”揭示的主题,就会更深入一层.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名人说过:“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这是一句意蕴多么深远的话啊!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常有种种主观、客观的困扰与烦恼,这不就是人生之旅中鞋里的一粒粒沙子吗?面对这种不顺心、不如意的小事,你将怎么办?
请以“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为话题写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如果孤立地看话题,本话题极易写成如何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重大困难,挫折之类内容的文章,这就偏离本则材料的主旨了.话题是由材料产生,由“导引”引出的,三者紧密相关,联系话题“导引”语可知,材料中名人所说的“远方高山”指的是人生之旅的大目标——理想、愿望,“沙子”指的是实现人生理想、愿望途中由主观的、客观的因素带来的种种困扰和烦恼,种种不顺心、不如意的小事.这小事虽小,却足以让人疲惫不堪.明乎此,选材应注意:
(1)所选的事要小,要体现“沙子”的特点,而非重大困难、挫折;
(2)事虽小,却确能困扰、影响着人生成长历程,体现“旅人鞋中沙”的特点;
(3)依据话题“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应涉及“什么困扰”、“如何面对”、“有何感悟”等内容,重心在“如何面对”.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时下有不少人很舍得花时间、花钱来美化自己的仪表,却忘记了透视自己灵魂,对落满败枝、布满污垢、长满斑点甚至毒瘤的心灵漠然视之.对此,你有何感触和想法?
请以“心灵美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谈见解,也可以叙事或抒情.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题目思路很宽,可根据材料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写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深入剖析现象,努力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内容上,可以由话题引出自己对心灵美容的感想或深层次的思考,并进一步揭示出心灵美容的紧迫感,以唤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在写法上,可以以情感认知为主线,通过多种描写手法,特别是心理、对比描写来表现情感的认识过程和变化过程.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走出来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觉到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请以“认识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800字.
【写作指导】
因追求生活方式和生活的处境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写此类话题一定要立足自己的现实,用你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去发现理解生活中的幸福,写出你心中的幸福.可以写记叙文,记一件事,在事中感受幸福;可以写散文,写生活中平凡的幸福:是出门时妈妈的一声叮咛,是失败时老师期待的目光,是离家千万里亲人亲切的问候,是领奖台上的热泪,是晚归时家中柔和的灯光,是饥饿时爸爸温好的牛奶……还可以写经历过的人生幸福:儿童时,棒棒糖的甜,风筝的艳,花儿的香,母亲的被窝是幸福;少年时,七彩的幻想,知己交心,欢歌笑语是幸福;青年时,雨中漫步,摇曳的生日烛光,劳累后的小憩是幸福……所有这一切都应该是真实的情感流露.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北风和太阳争论谁的威力大.他们议定,谁能剥去行人的衣裳,就算谁胜利.北风开始猛烈地刮,行人把衣裳裹紧,北风就刮得更猛.后来,行人冷得厉害,又加上了更多的衣裳.北风终于刮累了,就让位给太阳.太阳先温和地晒,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裳;太阳越晒越猛,行人热得难受,就把衣裳脱光,跳到附近的河里洗澡去了.
上述材料值得引起人们的深思,现实生活中不也有类似的现象吗?请以“真正的威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⑷、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要写好这个话题,关键的是要准确理解原材料的寓意.北风一开始便“猛烈”地刮,用的是以势压人的方法;太阳“先温和地晒”,再“越晒越猛”,用的是“温和”的方式.因此,从这个立意角度来看,可以得出:用“温和”的方式去说服别人,往往比用“威力”去压服别人更有效.另外,也可以从北风和太阳二者本身不同的特点上来思考,北风给予人的本来就是“寒冷”,太阳给予人的是“温暖”,如果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地去与他人比“威力”,注定会失败的.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许多人对“洋节日”十分排斥,将它与麦当劳快餐、迪斯尼动画和好莱坞电影并列,作为西方文化入侵的象征.有人还把过“洋节”还是“土节”上升到民族大义的层面.
对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呢?请以“土节和洋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洋节的流行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与交流的体现,必须尊重其代表的文化,但同时也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土节与洋节比起来缺乏一定的娱乐性,不够浪漫、新鲜、热闹,再是国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足等都造成了土节备受冷落.怎样让传统的文化传承下去?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郝麦收指出,“洋”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土”衰.他指出,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传统的中国节日也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们可以用“现代化”的手段去发展、完善一些传统的东西,但不能用“现代化”的东西代替传统,否则,传统节日就不称其为“传统”了.)
作家冯骥才强调,不应将洋节看成洪水猛兽,类似母亲节这样的外来节日可以弥补我国传统节日的不足.
二、洋节的“入侵”实际上并不是孤立的现象,一方面有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又有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革命式态度加上西方文明的冲击,让传到我们手中的文化支离破碎,甚至只剩下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借用一直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的作家冯骥才的话说,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这是导致传统节日深受冷落的根源所在.
三、洋节打败土节是文化自卑下的杞人忧天.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相对主义中提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价值,所谓文化上的优越和颓废往往是观察的角度和立场不同而已.那种从新闻、广告、和商业行为中感知洋节大受青睐而土节备受冷落,进而断定洋文化打败了传统文化的结论,不过是一种文化自卑下的杞人忧天罢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泪则是窗户内永恒的风景.眼泪是情感的升华,是激动时的特殊语言;眼泪是脆弱的自白,是心灵被击破后的碎片……还记得珍藏在记忆中的那颗晶莹的泪珠吗?兴奋的,喜悦的,委屈的,伤心的……
请以“眼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哭,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眼泪是人类最高贵的客人,当她不期而至的时候,往往是我们的心弦被拨动的时候.每一种眼泪都是真挚的,无私的,动人的.她是对苦难的悲悯,是受馈后的感激,是奉献后的幸福,是充满希望的喜悦.当眼泪悄然而来的时候,请不要把她擦掉,因为她标志着你还是一个高贵的生命.你写以将撷取生活中情感的浪花,以日记、书信、散文的形式,叙写一段伴着泪花的真情故事;也可以对生活过滤提纯,探究生活背后的心灵奥秘,写议论为主的杂感.
1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①最新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13到17岁的中学生中,大约有30%的人承认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其中7%至8%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早恋行为.
②2005年暑期,笔记对长沙市一中学的“课桌文化”进行调查,共搜集83条,内容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多的是关于男女生的彼此爱慕,共41条,占总数的49% .
① 笔者在洛阳市一重点高中食堂看到,许多高中生就餐时不习惯排队,而是一齐向前拥;食堂备放的垃圾箱里,没有多少东西,而食堂门口,自来水水池中却有许多剩余的饭菜.
④阜阳市一重点高中,学生习惯用塑料袋提着各种食品,吃过后随手扔到地面,风一吹,校园内白色塑料袋乱飞.
“早恋”“课桌文化”“挤食堂”“白色垃圾”这些现象,你所在的学校有吗?你是怎样看待的?请以“校园现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灵的话题,学生容易写出真情实感.需要注意的是,话题材料只是一个引子,所列举的都是校园中的消极的现象,但考生写作时完全可以不这样写,甚至换一角度从积极的方面来写“校园现象”也是可以的.无论是从积极还是从消极的方面来写,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能够通过现象的分析,洞悉生活的本质,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积极的建设性的建议.当然写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教师与工友之间的纯洁的友情,演绎真情故事,也应该属于“校园现象”这一话题的写作范围.
作文构思训练题2
二、新材料作文(范围作文)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珍珠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
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
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
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包含的哲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话题材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小诗,试题要求根据这首诗蕴涵的哲理作文,这就比一般的话题增加了审题的难度.考生必须首先弄清话题材料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立意.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过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才换得了生命的闪光.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
参考题目:①成功与磨难②生命与挫折③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