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名人故事或是典故之类的事的立意与"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已百年身"相同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1:50:39
有什么名人故事或是典故之类的事的立意与"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已百年身"相同的?
有什么名人故事或是典故之类的事的立意与"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已百年身"相同的?
有什么名人故事或是典故之类的事的立意与"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已百年身"相同的?
潘汉年----潘汉年被李士群挟持去见汪精卫
在淮南工作期间,潘汉年担任华中局社会部长、联络部长等职,主要负责上海、南京一带敌占城市的对敌隐蔽斗争.
他坐镇小王庄统一部署,全盘规划,在宁、沪、淮间,建立了一个秘密交通图,使许多重要情报经过分析、研究后及时告之党中央及其他部门.1943年秋,被饶漱石派到上海调查日伪军在江南的清乡计划和具体部署.潘汉年发动情报人员,查知汪伪江苏省长李士群有观望之态,便经党中央同意前去做策反工作.李士群原先也是员,曾任过周恩来的警卫员,但他后来被捕叛变成为汪伪特工头目,臭名昭著的“七十六号”魔窟就是他一手操作的.他深知汪伪政权不稳固,于是四面观望,左右逢源.在潘汉年反复劝导下,李表示愿意将功赎罪,并详细介绍了敌伪清乡部署情况.此外,李士群说汪精卫的南京政府并不巩固,极想拉拢组织一个参议会,猎取政治资本,叫潘去见汪精卫.当时潘汉年考虑到李还有利用价值,只得答应考虑考虑,这时,李士群对手下一使眼色,潘马上就被挟持到汽车里,直奔汪公馆.潘汉年是国共谈判老手,不管“蒋记”或“汪记”国民党,均扯得十分清楚,他一口回绝了汪的许愿.潘汉年回到根据地,准备向华中局饶漱石汇报此事,但他看到当时“抢救运动”中乱整人的现象,于是暂时把这事压了下来.
在毛泽东面前,潘汉年失去了一次解释的绝好机会
1955年3月15日夜,潘汉年乘北上列车参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到了北京的潘汉年急于找人诉说.因为有一件事常使他不安,那就是1943年秋被李士群挟持去见汪精卫的事.其实,一个绝好的解释机会,他没有抓住.1944年,潘汉年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在杨家岭见到毛泽东.那时,毛泽东正在看文件,见到潘汉年,毛泽东十分高兴,两人握手后,毛泽东顺手从旁边书架上拿了一瓶酒,倒了一杯给潘,然后举起杯子祝贺潘工作的胜利.这本是极好的解释的机会,但潘汉年几次欲言又止,终于没有把事情说出来,离开延安后,他十分后悔.事后潘汉年对朋友说,是因为小资产阶级的爱面子和个人英雄主义使他把要说的话吞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