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最好可以分条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9:34:28
美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最好可以分条答美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最好可以分条答美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最好可以分条答这个得从二战以后开始看,二战以前美国还不是资本主义最发达国家,那时的老牌资

美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最好可以分条答
美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最好可以分条答

美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最好可以分条答
这个得从二战以后开始看,二战以前美国还不是资本主义最发达国家,那时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如英法还统治世界,所以说得从一下几个角度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首先从50至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黄金时代”的时期.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为:一、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二、为应付冷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三、战后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四、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五、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地向西部和南部转移.再次,现代跨国公司在美国兴起.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最后,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烈度大大减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没有出现过1929至1933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但是曾经经历过5次经济衰退(或者可以说发生过5次一般的经济危机).虽然战后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循环,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但是经济危机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基本在百分之十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这一次持续的时间最短.另一方面,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危机都实行了一系列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手段,即运用赤字财政,通过膨胀通货,刺激总需求,从而抑制经济危机的破坏烈度,避免大量的企业在危机中倒闭,同时控制失业率的急剧攀升,稳定社会秩序.当然美国政府的这些国家干预的办法,在解决危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债大增,通货膨胀有增无已,以至积重难返,对70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美国政府的国内施政纲领
  (一) 罗斯福的“新政”
  背景:①面对1929年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②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③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广泛支持,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的第32任总统.
  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兴,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内容:①金融方面,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②工业方面,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③农业方面,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④社会福利方血,救济失业的同时,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特点:①政府对经济实行全方位的干预.②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③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二)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纲领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突然逝世,副总统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在战争取得胜利之后,杜鲁门总统面临一系列国内棘手的问题.首先军队的复员带来了巨大的就业问题,其次军事合同的取消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杜鲁门政府深感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战后的就业问题,否则社会矛盾就会激化,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转变就不能顺利实现.
  杜鲁门政府解决战后一系列国内问题的重要举措就是提出“公平施政”纲领.“公平施政”纲领的核心是通过立法保障美国普通公众的经济权利.“公平施政”纲领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最重要的一项立法就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规定联邦政府必须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大规模失业.由于“就业法”强调了美国联邦政府对维持就业,向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的法律义务,因此被美国的经济史家认为“也许是20世纪一个最富有历史意义的经济法.”在“就业法”实施之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复员军人的安置,加速了军事工业转为民用工业的步伐,经过两年的努力,使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但是也就在“公平施政”纲领实施的第一阶段,由共和党控制的美国国会通过了参议员塔夫脱和众议员哈特莱共同提出的对付工人运动的法案.该法案规定禁止支援性罢工和组织纠察队,也禁止政府的企业工人罢工;企业主可以雇佣非工会会员,并有权要求工会赔偿因违法罢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杜鲁门总统从他的“公平施政”政治理念出发否决了这一法案,但是参众两院先后都以2/3以上的多数再度否决杜鲁门总统的否决,使该限制工会权利的法案终于成为美国的法律.
  杜鲁门政府的第二阶段“公平施政”纲领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杜鲁门的第二届总统任期内,美国的最低工资额从原来的每小时40美分提高到了75美分,养老金的领取者增加了1000万人,在6年内为低收入者建造80万套住宅的法案也获得通过.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由保守的共和党控制,因此该阶段杜鲁门提出的许多“公平施政”法案没有被通过.不仅杜鲁门的废除“塔夫脱-哈特莱法”的诺言未能实现,而且建立健全的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设想也没有变成现实.至于在真正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其中特别是保障少数民族权利方面则更是“一纸空文”.
  (三) 艾森豪威尔的“中间道路”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国共和党在相隔20年之后重返白宫.在1952年底的大选中,提出结束朝鲜战争口号的共和党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史蒂文森,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接着1956年艾森豪威尔连选获胜,使共和党能连续八年执政.
  虽然艾森豪威尔是共和党人,但是这位二战期间的名帅,战后担任过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新任总统却懂得,不能走共和党的极端自由放任的保守主义老路,完全否定过去民主党政府的国家干预政策,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美国国内千家万户的福利,而且也关系到美国能否通过“外援”在全世界维持霸权(“外援”需要联邦政府出资).由此,艾森豪威尔政府实行了一条介乎国家干预和自由放任之间的“中间道路”,艾森豪威尔将这样的政策称之为“新保守主义”或“有生气的保守主义”.在艾森豪威尔的8年执政时期,共和党政府基本上沿袭了前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扩大.根据1954和1956年的有关立法,美国国内被纳入社会保障系统的人增加了1000万,丧失劳动力的人也可以得到政府的救济.尽管国会拒绝了总统提出的关于联邦政府参与全国健康保险计划的要求,但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医疗项目上的开支依然稳步增加.据统计,从1950年到1960年,美国全国社会福利的开支从230亿美元上升到532亿美元,即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9%上升到10.5%.在教育方面,艾森豪威尔政府利用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美国人痛感科技和教育已经落后的时机,促使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对大学生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四) 新边疆”和“伟大的社会”
  1960年底,民主党在总统竞选中击败共和党,民主党候选人约翰·肯尼迪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1961年肯尼迪上任后,提出要开拓美国的“新边疆”,希望在空间技术上赶上苏联,并且在其他的科技和经济领域保持美国的领先地位.肯尼迪所谓的“新边疆”,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指新的领域和新的挑战.开拓“新边疆”就是要利用美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去开拓新的领域,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边疆”政策的指导下,美国政府提出了登月方案,增加了对科研和开发的政府投入.与此同时,肯尼迪政府还提出了反经济衰退计划,并且促成国会拨款4亿美元去帮助国内的贫困地区.在住房和城市建设方面,肯尼迪政府也尽力投入资金予以改善.这一系列“新边疆”政策的措施导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大增,推行长期赤字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亦成为肯尼迪政府的经济纲领.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准备投入下届总统竞选时,在达拉斯遇刺身亡,副总统约翰逊继任,在次年的总统竞选中,约翰逊竞选连任成功.约翰逊政府的国内施政纲领延续了肯尼迪政府的路线,他提出的纲领性口号是建设“伟大的社会”.在约翰逊继任总统之后不久,1964年5月22日,他在密西根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我们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强大的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以人人富足和自由为基础的伟大社会.为此必须消灭贫困和社会歧视.”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约翰逊政府不遗余力地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立法,其中包括“经济可能性法”,“阿巴拉契亚地区发展法”,“公共工程与经济法”等.虽然约翰逊政府在教育、解决失业、提高最低工资等方面做了许多事,但是由于约翰逊政府在越南战争中不断升级,国防开支急剧增加,因此解决美国贫困问题的“伟大社会”的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
  在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日益高涨.在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二战后美国黑人要求取消种族歧视的斗争骤然兴起.5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迫于社会舆论,宣布“在公共教育方面是不能允许‘隔离但平等’的原则存在的”,因此裁定将白人和黑人分开来受教育的法令是违宪的.但是美国南方依然在学校、公共汽车的服务等方面实行种族隔离.
  (五)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
  在1980年11月美国的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以压倒多数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1981年2月5日晚,里根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国情演讲中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该计划长达300页,其主要内容为:压缩联邦开支,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税率,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所设置的各种规章条例,制订稳定货币的政策等.很明显,这项计划的理论基础来自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学说.该计划的推出标志着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即从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性膨胀政策向自由放任性紧缩政策转变.从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历届政府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实行大政府、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里根上台后,美国政府开始根据他的“经济复兴计划”,运用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理论,实行小政府、低税收、少规章、小开支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里根强调,只有通过减税,放松管制,才能提高自由企业在自由市场中的经济性,才能以此来打破美国经济的停滞局面,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
  总之,里根政府“经济复兴计划”的基本原则就是: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这些来自于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的经济复兴原则被人们称为“里根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