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国内新闻,十大国外新闻越重要的越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7 21:29:54
十大国内新闻,十大国外新闻越重要的越好
十大国内新闻,十大国外新闻
越重要的越好
十大国内新闻,十大国外新闻越重要的越好
2009年十大国际新闻
1、 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
3月底,墨西哥发现有人感染一种奇怪的“猪流感”病毒.数月间,这种后来被世卫组织更名为甲型H1NI的新型流感,在全世界迅速蔓延.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疫情报告,全球已有208个国家和地区确认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导致1万多人死亡.为阻止甲流大暴发,各国都在加紧研制疫苗.9月7日,中国成为世界首个可以应用甲流疫苗的国家.目前,世卫组织坚持认为,断言疫情结束还为时尚早.
2、 G20两开峰会,新兴国家角色耀眼
被称为世界最强经济体首脑聚会的G20峰会,今年4月和9月先后在伦敦和匹兹堡召开.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对推动今年世界经济复苏起到巨大作用,国际地位日益突出.伦敦峰会上,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成为绝对的重头戏;匹兹堡峰会上,各国一致决定G20代替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
3、 朝退出六方会谈,半岛局势扑朔迷离
从4月5日朝鲜发射通信卫星开始,半岛紧张局势不断升温.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认为朝鲜违背联合国决议后,朝鲜以退出六方会谈、重启核活动作为回应.5月25日,朝鲜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随后多次发射导弹.年底,半岛局势出现缓和迹象.10月5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向中国总理表示,朝方愿视朝美会谈情况,进行包括六方会谈在内的多边会谈.12月8日,美国特使访朝,美朝双边对话启动.
4、 全球亿万歌迷追忆迈克尔•杰克逊
6月25日,美国流行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因心脏病突发猝然辞世,终年50岁.犹如戴安娜王妃或肯尼迪总统去世一样,杰克逊之死被视为一个时代的结束.杰克逊死后,一股强劲的怀念潮席卷全世界,他的追思会吸引了10亿电视观众,回忆他的纪录片《就是这样》全球票房高达2.5亿美元.作为西方流行文化的象征,杰克逊的地位,今后将难有人超越.
5、 中国坚决平息乌鲁 木齐“7 •5”事件
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 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1700多人受伤、197人死亡.中国政府依法平息事态,并在第一时间公布信息,开放境外媒体采访.暴徒的行为激起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但像偏袒“独”一样,大部分西方媒体再次站到中国政府和主流民意对立面,大肆传播境外“独”分子谬论,为暴力罪行开脱.在一些国家的默许下,“独”势力在当地很活跃,“世维会”主席热比娅成了西方反华势力遏制中国的又一个政治工具,致使中国民间对西方的情绪出现去年“3 • 14”事件以来又一次严重的恶化.
6、 日本政权历史性更迭,外交重心回归亚洲
9月16日,日本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新首相.在8月底的国会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惨败,自1955年建党以来首次失去众议院第一大党地位.鸠山内阁上台后,在内政方面谋求打破“官僚政治”,在外交方面提出建立“对等”的日美关系以及构筑“东亚共同体”构想.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等美日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7、新中国喜迎“甲子”,国庆大阅兵世界瞩目
10月1日,以“中国庆祝建国60周年”为题的报道,占据了各国媒体的显著位置,中国大阅兵的盛况甚至吸引了一些西方电视台连夜直播.1日当天,天安门广场上由14个徒步方队、30个地面装备方队和12个空中梯队组成的受阅部队以及52种100%为国产的主要装备,令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法国《费加罗报》评论称,一场规模空前的阅兵显示了“中国经济之龙的意志”和中国领导人的自信.
8、《里斯本条约》生效,大欧洲航船启程
12月1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至此,欧盟长达8年的立宪建制进程有了突破,宣示欧盟在“成为一支真正的全球性力量”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里斯本条约》规定,欧盟设立类似“总统”和“外长”两个新职位,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出任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英国籍的欧盟贸易委员阿什顿当选为首位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9、“巧实力”未见成果,奥巴马愧领和平奖
美国总统奥巴马12月10日在奥斯陆领取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此时距他公布阿富汗增兵计划仅过9天,这使其遭到“战争总统领和平奖”的嘲笑.奥巴马上任后的确为美国对外政策带来变化,他放弃单边主义,施展“巧实力”外交,接连发表“无核世界”、“改善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和“亚洲政策”演讲,调整美国的欧洲导弹防御策略以及伊拉克和阿富汗战略.但奥巴马尚未取得促进世界和平的实质性成果,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大反恐战场安全形势日益恶化.难怪奥巴马得知自己获奖后,都坦承“惭愧”.
10、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艰难取得共识
12月19日,有190多个国家参与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经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协议重申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安排.气候谈判表面争论的是碳排放额度,深层次则涉及各国的经济发展空间和能源创新竞争甚至政治利益.在13天会议期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展开激烈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