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09:43:37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北师大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北师大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我国外交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面临的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缺乏了解).政策的特点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目的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美建交:到建交前的敌对关系,分析中美关系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了解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71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正式建交的三部曲.
  2、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在何时哪届大会上恢复的?哪些国家提出议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何时加入?主题、内容和地位: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的成就.
  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要记住:1973年培育成功,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863计划:倡导者有四位科学家,批示者邓小平,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2.网络:生活变化,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 “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奠基工程.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历史重点提要
  一、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土地改革、西藏解放完成遗留革命任务.
  2、54门礼炮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的民族.人大根本目的是制宪.
  3、解放方式与北平相同的是西藏,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1959年进行民主改革,60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成为国家重要牧区.
  4、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到了1953年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标志取得胜利,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稳定的和平环境.
  5、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为标志,在新解放区展开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取得胜利.结果确立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没有剥削.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对农业改造的道路是走集体化,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创举是对工商业的赎买政策.
  6、1953年实行的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实现工业化,东北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向工业化迈进.
  二、1956年-1966年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始于八大.
  1、因果关系: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农村公社化
  (公共食堂,大炼钢铁) 严重经济困难 全面调整经济
  2、初级阶段已有48年.八大最大成果是指出任务(实现工业化),最重要的是分析社会矛盾.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转变)
  1、1980年刘少奇案平反.两个凡是导致出现徘徊局面.思想大讨论“解放”的是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改革突破于农村:1978年,凤阳小岗村;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业突起影响最深远.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1992年后推行公司、股份制.
  3、画圈,80设点.(从广东、福建开始),深圳是窗口,海南最晚、最大.浦东是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最终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4、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核心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路线核心是实事求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这是党史的转折,根本原因是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
  5、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是十二大(1982)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的突破是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四大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1、 非洲发现的南方古猿是今天人类的直系祖先.
  2、 人种:黄、白、黑
  3、社会组织:群居 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氏族内起主导作用) 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
  第二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国家发源地文明成果备注
  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木乃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古代巴比伦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种姓制度、佛教发源地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公元前3世纪对外传播
  第三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国家概况备注
  希腊古代希腊的文明,最早起源于爱琴海及其周边地区,前期在克里特岛,后期在迈锡尼,统称爱琴文明.雅典阶级关系:奴隶主和奴隶
  工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执政时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
  斯巴达阶级关系:奴隶主和奴隶
  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
  罗马发源于地中海中部意大利半岛台伯河流域,后扩展至欧亚非三洲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2、公元前3世纪统一意大利半岛,开始大举扩张3、公元前2世纪经过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地中海成了“罗马人的内海”4、公元前30年,屋大维建立帝国时代 5、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6、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7、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和上古历史的结束.8、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第五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地区国家概况
  东亚日本七世纪,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混乱,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建年号“大化”.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西亚阿拉伯帝国①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社会矛盾尖锐,秩序动荡,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②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7世纪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③8世纪中叶,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巴格达盛极一时,有力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④9世纪中叶后,帝国衰落,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世界三大宗教简表
  教派起源地创立时间创始人经典教义
  佛教古代印度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 倡导众生平等
  基督教巴勒斯坦地区公元1世纪上半叶耶稣《圣经》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公元6世纪穆罕默德《古兰经》信仰真主安拉
  第六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类别备注
  西欧封建等级制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进行“采邑改革”,此后,西欧逐渐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
  天主教会8世纪中期,基督教会通过“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教皇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了世俗权力,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意干涉别国的内政,控制着西欧的思想文化.
  西欧城市的复兴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出现复兴,法国的琅城起义要求获得城市自治,城市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兴盛,使西欧于12世纪诞生了一批最早的大学.
  第七课战争与民族交往
  1、 希波战争:①原因:波斯帝国的军事扩张,入侵希腊②主要战役: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希腊获胜,后诞生了马拉松赛跑运动
  2、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家崛起,征服了希腊各邦.公元前334年,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10年后,先后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东抵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
  3、 罗马征服地中海:(略)
  地跨欧亚非大帝国表
  国名兴亡时间结局都城社会形态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帝国灭亡 奴隶制社会
  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0年瓦解 奴隶制社会
  罗马帝国公元前30年—公元395年(分裂)瓦解 奴隶制社会
  拜占廷帝国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奴隶、封建社会
  阿拉伯帝国7世纪—公元1258年被蒙古骑兵灭亡巴格达封建社会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453灭东罗马瓦解 封建社会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名称传播及影响
  马可?波罗13世纪到达中国的元朝,留下了马可?波罗行纪》,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对后来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们也曾有所启示.
  指南针战国时发明叫司南,北宋时期用于航海,12世纪后期(南宋时期)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往欧洲.
  火药唐朝时记载了明确的制造方法,唐末用于军事,元代开始向外传播.
  造纸术西汉时已有原始的造纸术,东汉蔡伦105年改进造纸术,751年,经过怛逻斯之战,开始向西传播.
  印刷术最早雕版印刷品868年《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世纪后辗转传至欧洲.
  阿拉伯数字最早由印度人发明,经过阿拉伯人的吸收与改进,最终创制而成.
  第9课 科学技术
  学科国别人物和成就备注
  历法古埃及《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通用的公历的直接渊源.
  数学希腊殴几里得《几何原本》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名著,被奉为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希腊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杰出爱国者.
  第10课文字和文学
  名称国别成果备注
  古文字埃及象形文字距今5000多年,是迄今所知人类最古老的文字.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文学希腊《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阿拉伯《天方夜谭》
  又名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集,不仅反映了阿拉伯地区的社会状况,也折射出希腊、印度等诸多国家地区的风俗人情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各地区人民的文化交流.
  戏剧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
  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
  喜剧阿里斯托芬
  第11课雕塑与建筑
  学科国别或地区成果备注
  雕塑希腊米隆:掷铁饼者希腊的建筑有多利克式、爱奥尼亚、科林斯式三种柱式,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它是希腊本土最大、最完美的多利克式建筑.
  菲狄亚斯:帕特农神庙
  波力克利特
  建筑阿拉伯麦加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寺.
  西欧巴黎圣母院西欧天主教哥特式建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