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运动形式,简述定向运动的种类和分类情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6:14:55
按运动形式,简述定向运动的种类和分类情况按运动形式,简述定向运动的种类和分类情况按运动形式,简述定向运动的种类和分类情况定向运动的分类:定向运动按运动工具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徒步定向:如传统定向越野跑(

按运动形式,简述定向运动的种类和分类情况
按运动形式,简述定向运动的种类和分类情况

按运动形式,简述定向运动的种类和分类情况
定向运动的分类:定向运动按运动工具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徒步定向:如传统定向越野跑(标准距离,长距离,短距离);公园定向;接力定向; 夜间定向; 工具定向:如:滑雪定向;山地自行车定向;摩托车定向.因此,不论男女,无分伤健,只要你喜爱郊野活动,定向运动一定适合你!技巧容易掌握,是三岁至八十岁都可以参加的运动.

都南信的啊

哈哈,南信的吧

第一章 短距离赛
一、项目概要
短距离赛的特征是高速。它检验运动员在复杂环境中认知地图的能力和在高速奔跑中选择线路、完成线路的能力。短距离线路设计应在整个比赛中体现速度要素。线路可以要求爬高,但要避免迫使运动员不得不走的陡坡。运动员面临的挑战应是选择并完成最佳线路到达检查点的能力,而不是找到检查点。例如,最明显的离开检查点路径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线路应要求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保持集...

全部展开

第一章 短距离赛
一、项目概要
短距离赛的特征是高速。它检验运动员在复杂环境中认知地图的能力和在高速奔跑中选择线路、完成线路的能力。短距离线路设计应在整个比赛中体现速度要素。线路可以要求爬高,但要避免迫使运动员不得不走的陡坡。运动员面临的挑战应是选择并完成最佳线路到达检查点的能力,而不是找到检查点。例如,最明显的离开检查点路径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线路应要求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保持集中。不能提供这种挑战的环境不适合短距离赛。
二、线路设计要点
线路设计应考虑短距离赛允许观众沿途观看的特点,所有检查点应有人看护,也有必要在关键通道安排检查员或安全员提醒想靠近运动员的观众,确保运动员不受干扰。起点应位于赛场,观众区可沿线路安排。修建一些临时看台和安排现场宣告员可提高竞赛的观赏价值。在赛区,应将观众区和媒体/摄影师明确分开。线路设计时应避免诱导运动员走捷径穿过私家区域或其它禁区。如有这类风险,应在现场安排检查员。应避免过于复杂,无法确定运动员在高速奔跑中能否认知地图的地域(如复杂的三维结构)。
三、地图
执行ISSOM规范。比例尺1:4000或1:5000。关键的是地图正确,准确表达影响线路选择和奔跑速度的特征,能在高速奔跑中认知。在城区外,重要的是正确表达使跑速降低的因素,包括程度和范围。在城区,妨碍通行的障碍物应根据大小恰当地分类表示。
四、出发
间隔出发,间隔为1分钟。运动员只有离开出发线后才能使用地图。
五、胜出时间
12-15分钟,最好是12-13分钟。
第二章 中距离赛
一、项目概要
中距离赛的特征是技术。中距离赛在城区外(大部分被森林覆盖)举行,强调由精确导航和找出检查点构成的挑战。它要求运动员持续集中于读图,离开检查点时会伴有许多方向变化。线路选择是基本要素,但不应以降低技术要求为代价,行进线路本身应包括导航要求。线路应有速度变换要求,如有穿越不同类型植被的路段。
二、线路设计要点
线路应让观众看到比赛中的参赛者,就像在终点一样。起点应位于赛场。线路最好能让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赛场。因此,赛场选择的要求高,既要提供适当地形,又要为观众观看比赛提供良好的可能性。除分批通过赛场(包括位于赛场的检查点)外,不允许观众沿途观看。
三、地图
执行ISOM规范。比例尺1:10000或1:7500。
四、出发
间隔出发,间隔为2分钟或1分钟。运动员只有离开出发线后才能使用地图。
五、胜出时间
(一)M21E和W21E为30-35分钟;
(二)M12A、W12A、M55和W50为20-25分钟;
(三)其它组别均为25-30分钟;
(四)如比赛在酷暑、严寒或湿热中进行,M21E和W21E的胜出时间为25-30分钟。
第三章 长距离赛
一、项目概要
长距离赛的特征是耐力。长距离赛在城区外(大部分被森林覆盖)举行,目的是检验运动员做出高效线路选择、认知地图和根据长时间运动中耐力和体能要求安排比赛的能力。长距离赛强调线路选择和概略导航,要求地形最好是丘陵。检查点是一个有线路选择要求的长路段的终点,寻找检查点的难度本身并不重要。长距离赛的某些部分可以包括中距离赛的典型要素——突然改变线路的线路选择模式,加入一段带有有更高技术要求的路段的线路。
二、线路设计要点
线路应让观众看到比赛中的运动员,就像在终点一样,最好是起点位于赛场,线路能让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赛场。长路段是长距离赛特有的要素,它比路段的平均长度要长得多。长路段的长度取决于地形类型,可以从1.5公里到3.5公里。线路应包含两个或更多的这种要素(沿选定线路行进时仍需要集中于读图)。长距离赛的另一个重要要素是运用线路设置技术分散聚集在一起的运动员。特别是在采用2分钟的出发间隔时,应使用蝶形或其它分散方法。用地形作为分散手段也是必要的,如设计一条通过通视度受限区域的线路。除分批通过赛场(包括位于赛场的检查点)外,不允许观众沿途观看。
三、地图
执行ISOM规范。比例尺1:10000。
四、出发
间隔出发,间隔为2分钟或1分钟。运动员只有在离开出发线后才能使用地图。
五、胜出时间
(一)M21E为60-70分钟,W21E为50-60分钟;
(二)M18E为55-65分钟,W18E为45-55分钟;
(三)M55A为35-45分钟,W50A为30-40分钟;
(四)M35A为50-60分钟,W30A为40-50分钟;
(五)M21A为55-65分钟,W21A为45-55分钟;
(六)M18A为50-60分钟,W18A为40-50分钟;
(七)M16A为40-50分钟,W16A为35-45分钟;
(八)M14A为35-45分钟,W14A为30-40分钟。
第四章 百米定向
一、项目概要
百米定向的特征是节奏,它在开阔、易跑性和通视度非常好,伴有音乐的天然或人工布置的微形场地中举行,观众可以观看整个比赛过程。百米定向检验运动员在复杂环境的高压下保持集中,不断改变速度和方向中调控节奏、选择线路和完成线路的能力。检查点很简单,寻找检查点的挑战来自检查点周围许多相似的其它线路的检查点,甚至在同一检查点特征的不同位置都可能设置检查点。
二、线路设计要点
线路设计应考虑观众可以观看整个比赛过程的特点,应让观众能够看懂比赛,应在比赛场地和观众之间设置必要的隔离带,以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会受到干扰。另外,也应将观众和媒体代表/摄影师明确地分开。如有可能,应搭建临时看台以提高竞赛的观赏价值。为采用分组集体出发的淘汰赛设计线路和赛场时,在线路的开始部分应通过线路设计技术和/或赛场设置技术尽早将运动员分散,避免跟跑和可能影响运动员节奏的抢打。但是,这种技术可能影响观赏性,在线路中不能过多的应用。线路的中间部分最好利用天然或人工障碍,通过线路选择分散运动员,但应控制线路选择的范围,最好采用中小范围的线路选择。线路结束部分不能过多地安排带有线路选择的路段,线路选择最好是小范围的,通过路段长度和方向的变化以及完成路段过程中的方向变化创造一种短兵相接的激烈气氛。最后一段必经线路应是一条长度超过30米,能让运动员齐头并进的直道。在终点线后也应安排一条足够长的直道作为减速缓冲区。另外,线路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流向控制和引导,尽量避免出现因避让的而影响运动员节奏的情况。
三、地图
在《中国百米定向地图规范》发布前参照ISSOM执行,但符号应根据场地特点适当放大。比例尺1:1000或1:500。
四、出发
间隔出发或分组集体出发。采用间隔出发时,间隔为30秒。精英组应采用分组集体出发,通过2-3个轮次的淘汰赛决定运动员的最终名次。分组集体出发的时间间隔由总裁判长根据临场情况控制。
五、胜出时间
2-4分钟,最好是2-3分钟。集体出发的比赛根据运动员冲过终点线的顺序确定名次。
第五章 接力赛
一、项目概要
接力赛的特征是团队竞争。接力赛在城区外(大部分被森林覆盖)举行。接力赛建立在技术要求的概念之上,相较于长距离赛,接力赛与中距离赛更加相似。一些长距离赛的典型要素,如有线路选择的长路段应出现在接力赛中,让运动员在不发生互相联系的情况下通过。好的接力赛地形有这样的特点:使运动员失去相互间的视觉联系(如浓密的植被,众多的丘陵/洼地等)。通视度好的区域连续不断的地形不适合接力赛。
(注:必要时,短距离赛也可以在适合短距离赛的场地上举行。这种情况下,接力赛各赛段将具有短距离赛的典型要素)
二、线路设计要点
接力赛是观众喜爱的项目,它提供了团队间短兵相接的激烈竞争,首先到达终点的团队为获胜者。赛场的设计和线路设置必须考虑这一点(如使用分支线路时,线路间的时间差别应较小)。每一棒运动员都要通过赛场,如有可能,从赛场应能看到正在接近最后一个检查点的运动员。应提供适当数量的媒体报道时间(不但可将电视报道检查点的情况直播在赛场的大屏幕上,而且还可在森林中安排解说员)。集体出发要求用线路设计将运动员互相分散(例如分支)。应该仔细将最好的运动队分配到不同的分支组合中。基于公平的要求,所有运动员的赛段的最后部分应该相同。除分批通过赛场(包括位于赛场的检查点)外,不允许观众沿途观看。
三、地图
执行ISOM规范。比例尺为1:10000或1:7500。应根据线路设计的复杂性决定地图比例尺(如检查点间相互靠近的短路段可能要求较大的比例尺)。
(注:接力赛在短距离赛场地举行时,执行ISSOM规范,比例尺为1:5000或1:4000)
四、出发
第一棒集体出发,后续各棒按规定的顺序,与上一棒完成地图交接后,或与上棒击掌交接并取得本棒地图后出发。
五、胜出时间
接力赛中有两个时间概念:总时间和各棒时间。胜出时间是指总时间。在总时间框架内,各棒时间可不同,但应限制在规定的区间内。
(一)M21E为90-120分钟(各棒时间30-50分钟),W21E为90-110分钟(各棒时间30-45分钟);
(二)M18E为80-110分钟(各棒时间25-45分钟),W18E为80-100分钟(各棒时间25-40分钟);
(三)M55A为60-70分钟(各棒时间20-30分钟),W50A为60-70分钟(各棒时间20-30分钟);
(四)M35A为80-100分钟(各棒时间25-35分钟),W30A为80-90分钟(各棒时间25-35分钟);
(五)M21A为80-110分钟(各棒时间25-45分钟),W21A为80-100分钟(各棒时间25-40分钟);
(六)M18A为80-100分钟(各棒时间25-40分钟),W18A为80-90分钟(各棒时间25-35分钟);
(七)M16A为75-90分钟(各棒时间25-35分钟),W16A为75-90分钟(各棒时间25-30分钟);
(八)M14A为60-80分钟(各棒时间20-30分钟),W14A为60-80分钟(各棒时间20-30分钟);
(九)M12A为60-70分钟(各棒时间20-30分钟),W12A为60-70分钟(各棒时间20-30分钟)。
(注:接力赛在短距离赛场地上举行时各棒时间均为15-20分钟,胜出时间为50-60分钟)
第六章 团队赛
一、项目概要
团队赛的特征是团队协作。团队赛检查点分为两类,要求所有团队成员都应按规定顺序亲自到访的必经点和只要求团队中有一名成员按任意顺序到访,的自由点。比赛中,团队各成员分工协作到访应到访的检查点,以最后一名到达终点成员的成绩为整个团队的成绩。对团队来说,它检验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的能力,既要求团队中有一名有战略意识,理解定向运动技战术要求,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能力,能让所有成员在比赛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的领导者,又要求团队成员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补充,形成一种高效的群体环境。对团队各成员来说,团队赛具有积分定向的典型要素,主要的挑战是如何为应到访的检查点找出一个最佳的到访顺序,寻找检查点的难度并不重要。团队赛的场地适应性非常广泛,适合短距离赛、中距离赛、长距离赛和接力赛的场地均可以作为团队赛的场地。随着场地类型的不同,团队赛可包括不同比赛类型的一些特有要素。
二、线路设计要点
线路应该让观众看到比赛中的参赛者,最好是起点和最后一个必经点都放在赛场,让观众能同时看到团队成员分图出发和在最后一个必经点汇合的过程。线路中必经点的难度应有一定的跨度,但不应有非常难的检查点。由必经点组成的线路应贯穿整个比赛场地,并按规定的到访顺序连接起来,依次标上序号。如某区域位于连线上的自由检查点太多,可以对连线进行剪裁。设计线路时应通过自由点布局将整个场地分成若干个有不同技能、体能和心理要求的区域,同一区域内自由点的难度应保持一定的跨度。此外,应在终点区最后一个必经点旁设一个等待区。
三、地图
根据场地类型执行ISOM规范或ISSOM规范。比例尺包括1:10000、1:7500、1:5000或1:4000。
四、出发
间隔出发,间隔为3分钟或4分钟。与其它项目不同,团队赛中运动员离开出发线,取得地图后,可以在出发线前的分图区分图。分图时间计入比赛成绩。在分图区分图的时间不得超过出发间隔时间。
五、胜出时间
以最后一名到达终点成员的成绩为整个团队的成绩。
(一)M21E、W21E、M18E和W18E12-35分钟。
(二)M55、W50、M12A和W12A胜出时间为12-25分钟;
(三)其它组别的胜出时间均为12-30分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