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有什么共同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21:33:23
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有什么共同点?
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有什么共同点?
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有什么共同点?
孟子和荀子都是继孔子之后最主要的儒家学说继承者和发扬者.然而他们却在相同的学说基础上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人性说.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因此《孟子·告子上》一文中写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而荀子则恰恰相反,他在《荀子·性恶》中说道,“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不过虽然荀子主性恶,孟子主性善,但是这两种理论中,除了对人性的侧重点不同之外,更多的是根本上的一致性.
首先,性善论与性恶论的根本都是儒家“仁”的思想.
荀孟二人在儒学的理想与实践上有着不同的侧重.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很具体,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这是因为孟子处于战国早期,诸侯攻伐虽然已经不再是出于道义,但是仍然有浓重的贵族作风,道德并没有完全败坏.因此孟子推行性善论,希望诸侯发扬本性善良的一面,推行仁政,发扬儒家仁的思想.而荀子生于战国末期,诸侯为了贪欲肆意发动战争,攻伐完全出于占有人口土地.因此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希望改变人类“恶”的本性,从而推行仁政.表面上看性善、性恶正相反对,实际上却是荀孟二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实现儒家“仁”的思想的手段.
其次,孟子和荀子都认为人的本性没有区别.
孟子虽然主张性善,但是他也不否定性恶.人性的善恶就像鱼和熊掌,皆我所欲也.如果说道义是善,那么为了求生而出卖道义就是恶,这两点是共存的只不过存在取舍的问题.而荀子也认为不论善良如尧舜,还是残暴如桀纣,他们的本性是相同的,都有善恶两面.孟子和荀子虽然各自提出性善论与性恶论,但是人的本性相同也就没有所谓的善恶之分,只不过是作为后天影响后的人性的参照原点而已.
而且,孟子和荀子都认为人性可以在后天改变.
孟子认为人性善的一方面就是“义”,但是他又说“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也”,“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因此,孟子强调对人性善良的一面进行后天的培养,所以才会有“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说法.而荀子虽然认为人性本恶,仁义在生性天情之外,但君子“化性起伪”,“强学而求有之”.先天没有的,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具备.所以先天有没有并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看后天能不能拥有.荀孟二人的出发点虽然是人性相反的两个方向,但是通过扬长避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的后天努力,最终都能达到“仁义”的高尚修养.
所以说,性善论与性恶论同样是通过“求”与“学”的实践原则,从而达到儒家“仁政”理想,这一点上二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